政治體制改革究竟應該從哪裡著手? 要既能做到對症下猛葯, 又能盡量減少對目前制度的衝擊, 啟動政治改革的良性循環?
目前中共高層內部爭論激烈, 可以說是外松內緊, 所以才有最近胡的"不折騰"說法. 但是"不折騰"只是把問題往後拖, 這不是一個積極有為、對歷史和人民負責的做法.
有人提議從開放輿論開始, 也有人認為從底層選舉開始逐步上推. 當然還有些吵著要搞多黨制的. 這些要麼不符合目前中國的國情. 要麼步子太大, 譬如輿論媒體本身的素質和獨立性都得打問號, 還有與選舉相關的民主理性和寬容的文化目前在中國都不存在.
腐敗問題的根源是共產黨目前組織路線的腐敗, 即幹部的選拔和任命制度的腐敗, 這個問題不解決, 根治腐敗從何談起?
要從組織路線上解決幹部的腐敗問題, 步子一下子也不能太大, 既不能對現有的政府體製造成太大的衝擊, 也不能對現有的幹部隊伍造成太大的衝擊, 難啊. 但是有沒有出路呢? 我看還是有.
在理論上要有所進退. 我看建國初期的新民主主義階段論就很好, 要真正落實好政治協商制度, 充分發揮政協和人大的參政和議政的作用.
具體的做法可以先把目前附屬於政府的審計部門轉歸到人大和政協. 黨委繼續按照目前的人事制度操作, 政府負責政策的執行,
人大和政協擁有對幹部的審計和罷免權. 互有分工和合作.
這樣的制度改革對目前的體系衝擊相對比較小, 通過逐步提高人大和政協參政議政的水平, 逐步擴大制度的平衡和制衡, 達成政治改革的良性互動.
關鍵是領導人要有遠見和魄力, 要敢於"折騰". 國家的改革和一個優秀的企業運作有些方面是相通的. 好的經營策略是所謂的小步快跑.
即思想要解放, 膽子可以大一點, 但是步伐不要太大, 以免一時失衡. 小步快跑便於隨時調整, 實事求是從實踐中及時吸取教訓,
這樣中國這艘改革的大船才能不斷闖過一個又個激流險灘.
要拿出小腳老太走萬里長征的精神.
經濟改革如此, 政治改革更加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