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要快不快,總的來說順其自然,因小兒幼兒園沒位,暫時一年考慮了親子班的托班,德國常見的Spielgruppe,這裡一個班最多托12個小朋友,因為場地問題也就只有一個班。通常說是接收2--4歲的小孩,進幼兒園之前或幼兒園沒著落的過渡階段,我們選擇了它正是因為後一點,到了這個坎,不能總讓他在家裡與媽媽「遊盪」,覺著他該嘗試一下新的集體生活,集體活動,讓他快樂有趣的成長。算是入園之前的熱身運動吧。
我們選擇的為周二,周三,周四三天托送,上午9--12點三個鐘頭。
其他的有周一--周四連續四天的,當然價格不一樣,我們倒不是因為托費的問題,覺得他去三天夠了,又沒壓力,不用每天緊趕迫趕的,小朋友去那裡著重還是去玩的,正規幼兒園都是這樣,何況這麼個小集團。
上周五8月24日,其實是我本人的生日,沒什麼特別,沒聚會,清早收到老公包裝的真皮背包,他一早祝賀我后便出門了。孩子們倒很感興趣地入到廚房來問我:「媽媽,媽媽,就一個生日禮物啊?」說時小心翼翼地從包裝袋裡掏出這個桔色背包...
我說:「對啊,我就這一個願望啊。可能爸爸暫時沒找到我喜歡的那款手機吧?有空我們可以去挑選的」,我這樣對他們說道。
當然對於孩子,生日至關重大,禮物自然是多多益善的好,大人只是在心裡的一種意識多一點,實際則是從簡:誰沒有個生日,年年都有,不是特別事...更不像老德與小德口裡饒有份量地念叨著「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要怎麼怎麼樣啥啥之類的。何況周五家裡五個人都有事,次兩日周六周日倆兒又有活動,聚會更沒興緻,算了吧,明年再說...
還是8月24日周五,小兒如期去了預約好的這天「照面日」,下午16點--17點一個鐘的互動環節。認識下新小朋友及老師與家長,圍坐室內聽取了園長及老師的一些事項,礦泉水及餅乾侍候各位。小兒與二兒同坐,他倆要好,小兒也很活躍,當時他眼裡滿是新奇,換一個新環境,他對書架上擺放的新玩意兒非常感興趣,學著其小哥樣一會兒起身拿餅乾一會兒對著玩具指指點點,要媽媽或爸爸看,不聽不看他便會著急,是個熱心人呢。
之後大伙兒在花園裡玩,聊,有兄弟姐妹的尤其長的會帶動小的弟妹玩開滑梯,沙坑,小行頭與各類車,他們非常開心。那天天氣尤好,家長與三位老師也隨機聊幾句。之前聽幾位家長談起他們的孩子小時也去過這個小托班,口碑也挺好的。其實這類小型托班德國很多,以前此鎮有兩家,現在只有這一家了,當是接受下鍛煉吧,會慢慢習慣的。
今天,8月28日周二,小兒開始了他的正式寄託,9點左右送了他去那裡,在門口還給他拍了兩張照片,他一路還是很開心的。昨晚開始循循善導他今日的課程--媽媽送他去他便得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三個小時后玩好了,媽媽再去接他的事,他自然聽得出「將離開媽媽」幾個小時,從小媽媽帶大的孩子他自然不願這一幕發生,但遲早將發生的事,他聽了不無擔憂與害怕「不要不要,媽媽要一起去玩」...
今早,把他送進去后,他把小書包卸下換好小拖鞋,找到了自己的掛鉤,把自己的夾克雨褲包包掛好,我清楚他想媽媽一併留下陪他玩的心理,也許媽媽不在,他心不在此,試著嘗試放開吧...
與園長聊了會兒,她也尊重家長,可以在此停留或在門外靜靜觀守,情況好轉再離開也可。我與在班老師說好她抱兒子在窗前與我揮手告別。在兒子轉入老師手臂的剎那,兒子哭著不願離開我的手臂,小小的他用力儘力挽留我,我還是得離開,這是第三次嘗試放手,兩個哥哥都是這樣過來的。但是對於不到三歲的他是第一次,媽媽是他的好朋友,幾乎是他的全部,他有多少愛凝注就有媽媽對他的多少關愛,對於他前者更重要。
想起上周五另一老師問我的:這孩子與您分得開嗎?我想想點點頭,他爸卻在一旁笑開:我看是難,孩子與她可黏了...老師安慰我不用擔心,會「分手」成功的...
這不,上了車,戴上眼鏡,看見老師手上的兒子淚眼婆裟的樣子心生憐愛:兒子,總有這一天的...
他傷心的臉但也配合著老師說著「Tschüss"(再見),揮手目送媽媽消失在那條道上...
拐入大道,習慣性地回望那個窗戶,其實已經看不到他們了,往來時的路開去,在家門口那條道拐去Lidl,買些東西回家吧...
回到家,先去看看電話有沒有留言,沒有親子班打來的,看來情況步入正軌,他是一個乖巧的孩子,與陌生人相處的第一天總有一個從相識到熟悉的摸索階段,讓老師與孩子們去體會吧...
與老公說起我的感受,心裡有種空落落的感覺,但還得由時間來適應和調整,他也很關切地問起兒子的入托情況,他也相信孩子會很快適應。我告訴自己:一定會習慣這個過程的,但願兒子同樣如此...
你看,回來整理好第一篇園記,又到了接小兒的時候了:兒子,媽媽又來了......
2012年8月28日 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