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閑話·呂布 [2016/09]
- 千古遺恨英雄血 [2016/08]
- 【隨筆】葉落幾度秋 [2016/09]
- 中國版圖的法理性ZT [2011/07]
在公元四世紀初期,西晉滅亡之後開始的慘絕人寰的五胡禍亂中,中原數百萬的漢人,遭受到了空前的慘絕人寰的屠滅!華夏民族不但在文化上面臨著滅頂之災,而且大漢民族也面臨著種族滅絕的巨大危機!
而把中華民族從這個曠古的大災難之中拯救出來,以暴易暴、以弱勝強的曠世漢族戰神冉閔,在這危難關頭,挺身而出,以雷厲風行的鐵血手段,終於為陷於極端困境的北方漢人,殺出了一條血路,保住了華夏文明在中原的根本。這就是轟動歷史的 「冉閔屠胡」。
很少有一個歷史人物像冉閔這樣充滿爭議,以致於主流教科書因為無法定論,而不得不有意將他忽略了。客觀上看,在五胡亂華那個扭曲的時代,冉閔的行為也可以說是扭曲的,極端的!但是,從歷史運行的軌跡來看,他的行為卻具有合理性。
一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該如何評價他,以及他的作為在歷史上的功過?這是一個敏感的問題。
個人以為,清未學者荊駝寫的《冉閔傳》,稱頌冉閔「振古鑠今,扭轉乾坤」,這個評價算是較為公允的,它說明了冉閔的過激行為,應當符合的歷史趨勢。
據晉朝時期的「晉·江統《徙戎論》」所述,五胡亂華之前的三國、西晉時期,從長城以北各地遷入中原的胡人,已高達數百萬人,這對於三國時期人口只有兩千多萬 的中國來說,這個比例無疑是個定時炸彈!而且,在很多地方胡人已經超過了當地漢人的人口。到了五胡亂華時,又有大量的西北諸胡,以及北方的鮮卑人,像螞蟻般湧入了中原。
在西晉時期,「南達長江,北到燕遼,西起關隴,東至東海」的廣闊區域,不斷的有各胡酋佔山為王,擾亂地方。但他們那時大都還不敢公開對晉朝的統 治叫板,為害的區域只是個別郡縣,不對晉朝統治者構成威脅。直到匈奴人劉淵和羯族人石勒等人出現后,匈奴與羯人同流合污,胡人鐵騎才開始囂張地橫掃了整個中原地域!
這些原來居於中華大地周邊的各少數民族,趁著西晉滅亡之機,大舉侵入中原,大肆地對漢人進行屠殺和奴役。
五胡亂華最悲慘的之際,也就是由極其暴虐的羯人石勒建立的後趙統治北方時,北方的漢人被殺得只剩下四、五百萬,不到西晉鼎盛時期的三分之一!這主要歸咎於匈奴人和源於東歐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區的白種羯族。羯族原本不過二、三十萬人,然而幾乎全民皆兵,而且對待漢人極其殘忍,作惡也最深。由於種族滅絕政策與胡人的侵入,當時胡人人口差不多與漢人相當、甚至還多過漢人。而胡人的人口還在增長,漢人的人口因為不斷遭受屠戮,卻在不斷地減少。
像羯族、白奴族、丁零 族、鐵弗族、盧水胡、鮮卑(史書稱白虜)、九大石胡的遠遷部落等,主體都是金髮碧眼的白種人。這些外來種族中,氐族包括大月氐、小月氐和巴氐。大月氐主體 為白種人,小月氐和巴氐主要為黃種人。而姜、夫余、烏桓(東胡與凶奴混血)、和入侵遼寧的高麗等民族,主體則為黃種人。這些外來種族在漢人祖祖輩輩生存的土地上肆無忌憚掠奪,殺戮漢人,這就是當時的歷史事實!
這是一個多麼殘酷的、失去理性的局面!
縱觀中國歷史,漢族生存從來從來沒受過如此的嚴重的威脅,即使是後來元清時期外族入侵,漢人山河陷落時,漢人的生存狀況也比這個時期要好得多。
那時,大量北方的漢人出於無奈,只有南逃。晉王朝也被迫遷都到建鄴(南京),撐起了半壁江山。
《晉書》中記錄,永嘉喪亂時,中原的士族十不存一。唐編的《晉書·王導傳》中記載:
「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
就是說,南遷到江南一帶的漢人,超過了當時北方總人口的半數。這是不幸中的萬幸!中華文明因此終於得到了保存。
而留在北方的人命運卻極其悲慘!
公元349年前的近半個世紀里,匈奴人與羯人合流,通過對漢人的一系列血腥屠殺征戰,統一黃河漢域,建立「趙」國,歷史上又稱後趙和石趙。
石趙由匈奴族和羯族為首,以及羌、氐、丁零、烏桓、鮮卑、巴氐等族,還有少量漢軍(主要為歸順的乞活軍)組成的龐大軍隊,兵力超過百萬,盛極一時。在此期間,石趙政權無比殘暴地統治和壓迫底層的漢族人民。
當時,匈奴、羯族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燒殺姦淫。像《晉陽秋》殘本中所稱的「胡皇」石勒,一次就殘酷地屠殺了數十萬的漢民。而相關的一些晉史中,也有大量屠殺記錄。
石趙皇帝石勒統治時期曾經規定,漢人在被稱作「奴僕下才」的同時,要尊胡人為「國人」,違者斬殺!石勒還規定,胡人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漢人的東西,漢人不得反抗辱罵胡人,甚至他的開國漢臣(當時的漢奸)也經常被搶奪。
石勒死後,他的侄子石虎成了後趙實際的統治者。而他比石勒還要殘暴!他是個變態的殺人狂,常年以征戰為樂事,無休止地發動戰爭。他曾經強征五十萬漢人鑄造甲兵,近二十萬漢人打造艦船,最後這些漢人被折磨、飢餓至死者,達到了三分之二!
最 讓人髮指的是,那些胡族的豪強們除了行軍打仗之外,在和平年代,他們也時常以人肉為食,而且還要求他們的孩子跟著他們學。他們簡直就是非人類的牲畜!石虎 曾經掠奪了三萬多的漢家少女,供其淫樂,摧殘。他經常去大臣家裡,強姦那些掠奪來的漢家少女,還將她們的人頭,當作觀賞物品。他甚至連尼姑也不放過,經常 和一些大臣一起吃大啖尼姑肉!
而不忿於羯人暴虐的漢人們,起而反抗,然而卻都被石虎血腥地鎮 壓了,死者不計其數。有一段時間,從長安到洛陽,再到鄴城,沿途的樹上掛滿了被吊殺的漢人,城牆上成排地掛著漢人的人頭!
據記載,當時的慘況,「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
在胡人的慘無人道的高壓統治下,殘留在北方的漢人,為了免於被屠殺,紛紛築建庄堡自衛,與胡人對抗。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像一些人史家認為的那樣,「塢堡遍地都是」。實際上,當時北方的壁堡,即便是在最密集的地區,估計也要相隔百里才有一個。
因此,大部分漢人的生存狀況,仍然非常惡劣。
按鳴沙屈出土的《鳴沙石室佚書》記錄:
「永嘉大亂,中夏殘荒。保壁大帥數不盈四十。多者不過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
由此可以推測,當時剩下的北方漢人,按照最樂觀的估計,最多也不過四百萬左右了!
曾經常年與石勒集團作戰的東晉大將祖狄,一度曾經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但其後因為東晉朝廷內亂,在他死後,東晉的北伐行動終究功敗垂成。而在中原地區,從此也再沒人能夠有效地組織起北方各漢家莊堡,連成一體與胡人對抗了。到了公元320年之後,寥寥無幾的保壁大帥,也先後投降了石趙。石趙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對中原和關中的牢固統治。
到公元349年,冉閔屠胡前,遷居中原的胡人竟高達五六百萬之多,而這片土地,是漢人生於斯,長於斯的故土!
以下是當時各個胡族在北方地區的分佈狀況:
陝西一帶,羌、氐、匈奴有80萬之眾,而當地的漢族人口因戰亂、逃亡也只有80萬。
山西則是匈奴羯族和鮮卑族的天下,他們有80萬之多,殘留在當地的漢族只有100萬人。
河北的鮮卑人應該有80萬,丁零人十五萬,當地漢族人口不過150萬人。
河南-山東一帶主要是漢族人,人口占絕對優勢,而遷移至此的鮮卑族人則主要靠漢人每戶上交的五十石的租米來過活。
甘肅東部一帶為鮮卑、羌、氐族。漢人約佔五分之二。
寧夏、內蒙古則基本上是鮮卑人天下,人數操過120萬。
遼西鮮卑人漢人各佔一半,各20到30萬。
遼東漢人100萬左右,高麗人50萬。
河西走廊——敦煌——新疆天山以南一帶,多是中原流亡到此的漢族,再加上原先的當地漢人,人數約有二百萬。這些漢人在以後的漢人武裝的大反擊中,大多數又回遷到中原。
《晉書》記載:「方今四海有倒懸之急,中夏逋僭逆之寇,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復仇之憾!」
這意味著,倘若放任石趙政權就此肆虐下去,北方漢人的亡種只是遲早的事了!
以冉閔為首的漢人軍事集團,就是在這種慘烈的背景下開始崛起的!
冉閔對入犯中原的胡族以牙還牙的復仇行動,是漢人在極端艱險的生存狀態下,所發起的絕地反擊!這也是石趙的瘋狂暴行,為他們的種族挖掘了萬劫不覆的墳墓!所謂惡有惡報!
從公元349年開始,漢人在他們的精神核心冉閔的率領下,怒不可遏地拿起武器,開始了慘烈的復仇!
冉閔懷著極強的民族復仇情結,發布了《殺胡令》和《討胡檄文》,致書北方各地,號召所有的漢人,出於維護自我生存的目的,起而報仇,從而引暴了積壓在漢人胸中近半個世紀的國讎家恨!
公元350年前後,冉閔殲滅了石虎的繼承人數十萬的後趙軍團,清洗了萬惡的後趙羯人的統治。北方漢人終於又看到了生存的曙光!
冉閔宣布:「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
於是漢族人民盡誅胡羯,無分貴賤、男女、少長,一併斬殺!,史載,當時的北方各地的漢人,「所在承閔書誅之」,「於時高鼻多須,頭髮略有發黃者亦被殺」。這一次種族復仇的大屠殺,主要的原因是由於過去各族,特別是匈奴族與羯族,對漢族人民的蠻橫地蹂躪 與壓迫。
全國各地究竟殺了多少人,已無法具體統計。
據史載,北方各地的漢人在接收到冉閔的書令后,立即群起響應。當時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湖北北部、陝西的漢人,都紛紛起兵,僅鄴都一地被殺的胡人,就高達20幾萬。
後趙後期內亂時,冉閔殲滅了三十多萬的羯人與匈奴士兵。冉閔後來在鄴城時,一舉屠殺了二十幾萬羯人。加上北方各地瘋狂的復仇屠殺,導致羯人與匈奴基本上被殺絕了!
殺胡令聲勢浩大,甚至遠在隴西,曾經是後趙悍將的羯人麻秋,在收到冉閔的《殺胡令》之後,也都殺掉了所部的胡人,並率軍來到中原,投奔冉閔。可見冉閔影響之大!
冉閔起義成功后,河北南部,山西,河南,山東四省的匈奴、羯、鮮卑、羌、氐人,在冉閔組織的漢人的大反擊中,被全部剿滅。僅山西中南部和河北常山以南被殺的 白奴(匈奴分化為白奴和黃奴,黃奴自稱夏后依,白奴被冉閔和各路山西義軍殺絕),就多達六十萬之多,其中四十萬是被冉閔的正規軍殺絕的。
冉閔兩次大規模的屠羯,殺戮達七十多萬之眾,作惡多端的羯族,從此從中國歷史上消失了!
而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冉閔的以暴攻暴,可以說是唯一的維護自我生存的方式!
但是,冉閔的民族報復政策,從另一方面也導致了各個胡族的空前大聯合,以至於他在攻打襄國時,被眾胡聯軍擊敗,軍民死亡十餘萬,不久又為新崛起的鮮卑所滅。 冉閔稱帝兩年的鄴都被攻破時,冉閔被殺,大臣王簡等人也都自殺了。秦漢魏晉從來沒有亡國后自殺的大臣,因亡國而自殺,是從冉 閔的魏國開始的,這也說明來當時漢族與非漢族間鬥爭的極端尖銳!
冉閔立國后,各入塞本相互仇視的胡族空前團結起來攻擊他建立的冉魏帝國,冉閔與各胡組成的聯合部隊在中原無休無止的混戰,史載,他「立國三年,無月不戰。」除攻打襄國時,他的十萬軍隊被二十萬胡人聯軍擊敗外,他每戰差不多都是以少勝多,殲滅五胡的軍隊無數。
他異常英勇,正如晉史中描述的他「身高八尺,善謀略,勇力絕人,攻戰無前」。每次臨戰,他都是衝鋒在前,騎朱龍馬(一匹難得一見的千里馬),左手使雙刃長矛(兩頭施刃,鋒利無比的古代兵器),右手持連鉤戟,他的驚人的勇猛,讓五胡軍隊無人能擋!他在戰鬥中,往往沖 鋒在前,殺敵數百人。在諸胡聯軍的絕對優勢兵力的圍攻中,他仍然創造了許多軍事奇迹。與鮮卑軍隊決戰前,他以一萬漢軍,對敵鮮卑鐵騎十四萬,而且十戰十捷!
《後趙錄九·石虎傳》中記載:三個胡酋趁冉閔率大軍進攻其它胡酋的機會,率騎七萬襲擊魏都鄴城。冉閔得知后,急率一千餘騎兵回來救援,剛好與胡騎在鄴城北面相遇,冉閔一馬當先,所部千餘騎都跟著奮勇衝殺。冉閔手執兩刃矛,馳騎衝擊,胡騎應鋒摧潰。
《十六國春秋·甲府丹冊》記載:匈奴人劉顯在冉閔攻打襄國之後,率領十萬兵馬攻大鄴城。冉閔率數千騎出戰,大敗劉顯,斬殺萬人,最後他帶軍追殺劉部,斬殺三萬餘人。
《十六國春秋輯補》記載:「冉閔所乘赤馬曰朱龍,日行千里,左杖雙刃矛,右執鉤戟,順風擊之,斬鮮卑三百餘級。」
除了向侵略者報仇外,冉閔最大的功績,還在於將數百萬胡人驅逐出中原。
史載,「自季龍末年而閔盡散倉庫以樹私恩。與羌胡相攻,無月不戰。青、雍、幽、荊州諸氐、羌、胡、蠻數百餘萬,各還本土,道路交錯,互相殺掠,且飢疫死亡,其能達者十有二三。」
從石虎統治的後期開始,冉閔就在各地散發倉庫藏糧,救濟飢困的漢民,以樹立威望。後來冉閔與各個胡族互相攻擊時,數百萬胡人就是被他所號召起來的這些曾經深陷困境的北方漢人們,無情地驅逐出了中原。
在冉閔和中原各路義軍連戰連勝的武力威脅下,氐、羌、胡、蠻各族數百餘萬人,各自紛紛返回來隴西或河套草原一帶原來生活的地方,九大石胡甚至從此遠遷回中亞老家。在返遷的路上,這些不同民族的胡人相互進攻對方,掠殺對方,甚至人肉相食,十個人中僅有二三人能成功回去。
這場胡族大返遷,造成百多萬胡人的死亡,比例高達十之七八,相當於變相的被殺了百萬胡人。相比之下,當時北方并州、鄴城、晉南三地,被漢人屠殺的幾十萬胡人算是少的了。
——就這樣,羯族統治者三十年的殘暴在歷史極短的瞬間內遭到了滅族的報應,一個民族就完全消失得無影無蹤。
冉閔一度掃清了中原,但他的力量也因此大損。最後,當慕容鮮卑的二十餘萬鐵騎入主中原時,這位勇力過人的猛將,帶領一萬部下去與十餘倍的鮮卑軍拚命,期間曾十戰十捷,但最終還是寡不敵眾,中計被困,戰敗被殺。
歷 史上的五胡的十六國中,除了鮮卑之外,就是成功返回原住地去的、未被殺滅的一些民族部落,後來又重新入主中原所建立的。但是這時在中原的胡人少了,他們也 見識了血性爆發的漢人血腥報復的可怕,因此在所建立的政權中,不得不跟漢人尋求合作。漢人從事農耕,胡人則充軍打戰。像氐人苻堅的前秦就是這樣的國體。
在五胡亂華時,表現極其殘酷、暴虐的匈奴,在此之後又去了哪裡了呢?
歐州學者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方面的南匈奴入主中原,至329年匈奴與羯人合流,統一黃河流域, 稱為趙國。此種局面只維持了二十年,350年以冉閔為首的中國勢力由內部攻襲胡羯,胡羯人大部被殺,一部西遷,從此以匈奴為名的有組織的力量就不再見於中國的歷史。
這裡有一種歷史現象很有可能,那就是匈奴人是被冉閔趕往歐州的!
德國人的文明之謎系列片的文稿,有一篇是講述匈奴帝國領袖阿提拉的:
公元370年左右,大批匈奴人湧入歐洲,以他們超強的戰力迅速成為歐洲 最強大的國家。關於它們的來歷在德國人說來是在公元350年左右,匈奴人在中國遭到了冉閔發動的種族滅絕的災難,共有二十萬匈奴人被殺,所以匈奴人離開中國遷移到蒙 古高原,又受到暴雪的威脅,只能繼續西遷。
不只德國,歐州學術界一直持有這一觀點。
中國史學家認為統治歐洲百年的匈奴人是公元89年,被東漢大將軍竇憲所擊敗的北匈奴,西遷了一部分,到達中亞,他們的後裔過了三百年後,又再向西遷往歐州。
但是這裡有兩個疑點:
1 如果匈奴人真是在東漢竇憲時西遷了一部份,為什麼這此後三百年,中亞各國均無有關匈奴西遷后的任何歷史記錄,也沒有聽說過這支善戰民族 在中亞入侵某國,而且直到今天中亞地區的考古發現中,都沒有找到中國專家認為的匈奴西遷后在中亞生活的任何一條證據(在公元350年前的)。直到公元370年左右,幾萬匈奴人突然湧入歐洲;
2 西遷的匈奴人,受「漢語」、「漢話」的影響很大,這不可能是當時蒙古高原上哪支未受漢化的北匈奴。匈牙利人是極少數的匈奴人後裔和東歐其它民 族雜交的後代,他們的確有很多詞與古漢語發音相同。直到今天的匈牙利語言,跟中亞的突厥語大不相同,而且大量繼承了匈奴人和漢人的辭彙。作為從漢語的外來 引入詞,就在最經 常用的詞中也經常遇到,比如:現在的匈牙利人稱呼父親的單詞為「APA」(發音完全是阿爸的音,古時南遷的客家人和南方不少地方現在都還稱父親為阿爸),匈牙利人稱呼自己伯叔的單詞是「BACSI」(完全就是伯叔的音)等等。
五胡中的四胡在種族仇殺中,都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而統治著今天蒙古高原一帶的鮮卑族,卻進入了極盛時期,並最終建立起了北朝第一個統一的王朝,——北魏。
在十六國南北朝頻繁的戰爭中,胡人大量戰死,甚至彼此之間相互滅族。而民間從事農耕的漢人不斷恢復增長,北朝時東、西魏之間的戰爭,胡人大量戰死後,兩國漢族大地主勢力卻強大起來,為補充兵源不足,不得不開始大量起用漢軍,西涼地區的漢軍得到北周起用, 鮮卑人的國主們甚至把公主嫁給這些漢族地主勢力,以拉攏他們。
這就是陳寅恪先生所提出的「關隴集團」和內藤湖南的「唐宋變革論」的軍事基礎。它們在楊堅篡代北周,以及隋唐的建國上,起到了中堅的作用。
這一點,不能不說有著冉閔的殺胡的成就和痕迹!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倘若沒有冉閔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候,果斷出手,沒有《殺胡令》,沒有以暴抗暴,那麼,整個中華大地又該是怎樣的一種慘狀?!
——北地殘存的數百萬北方漢人,就那樣坐等嗜血的胡人來殺盡了他們,然後數百萬的胡人從此在中原地區繁殖起來,悠悠華夏,就會成為一個金髮碧眼的種族宰執的天 下。而這些入侵者可能還會以中原為腹地,向南方的東晉索要更多的生存空間(就像後來的前秦苻堅所做的那樣),再把南遷到江左的數百萬漢人大部分殺光,小部分強行溶入他們的種族(後來梁武帝時羯人餘孽侯景之亂,就證實了這種可能性)。
——胡人在中原擁有上千萬人口后,再把南方的漢人殺絕並不是不可能的。那時,華夏文明必將蒙受滅頂之災!
讓我們舉個例子:
在 冉閔殺胡之後,唯一剩下的一支人數不過萬人的羯人部族,投降了北地的鮮卑人。後來鮮卑人幫助它們殺了冉閔,同時鮮卑人也入主中原。這支羯人一直在鮮卑的統 治下,以打仗為業,成了職業的雇傭軍。將近一百年後,東魏內戰時,這支羯軍又起來造鮮卑人的反。久被壓抑的羯人,開始瘋狂地屠殺鮮卑人,差點把鮮卑整民族 給滅了。
在 復仇的鮮卑人猛力的打擊下,這個部族的羯人在頭領侯景帶領下,跑到南方梁朝統治區,被好心的梁朝政府收留,並提供他們美食,將這支殘破的軍隊收為雇傭軍。 後來侯景忘恩負義,發動叛亂,殺死了梁武帝,並對江南漢人實施血腥的種族滅絕政策,使原本人口眾多的千里沃土江南,變成了赤地千里,屍骨遍地,雜草叢生的 不毛之地。僅在建康城,侯景就將全城四萬戶約二十萬人幾乎殺絕!
直到後來,南梁將領陳霸先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滅悼這支萬人不到的好戰頑族,這一惡貫滿盈的種族,才真正從地球上消失了!
由此可見,單就侯景這支不滿一萬的羯兵就差點血腥地殺光江南人,更別說幾百萬白種胡人,如果沒被驅逐出中原,在中原繁殖出幾千萬人後,他們的鋒利的屠刀,又該會怎樣殘忍地砍向南方的漢人!
冉閔驅趕胡族出中原,為漢人的發展創造了難得的空間。山東、河南、安徽、江蘇(長江以北地區)、湖北(長江以北地區)一帶,逐次回歸東晉。冉閔的神兵鐵騎,讓胡人從此不敢再輕視漢人的武力。他們在此後在中原橫行霸道時,也不得不收斂了他們肆意搶掠的惡行!
冉 閔戰死後,他收復的河南、山東兩地的民眾,向南歸復了南朝的漢人政權。這使的當時北伐每每失敗的南朝軍隊,不費吹灰之力就光復了河南、山東二地。這是繼祖 遜北伐后,南朝政府第二次控制這一地區。比祖遜收復的還多!可惜東晉沒有保有多久,這些土地就被鮮卑人奪去了。鮮卑軍隊一直打到長江邊,因為無船過江,東 晉才又苟安了一段時間。
冉閔對自己同族的百姓呵護有加,愛民如子。他從異族豪強和統治者手中解放了二十多萬漢人婦女,並幫自已的士兵找到失散的家人。當冉閔解放出被羯人石虎強搶的 六、七萬漢族少女回家時,她們中的大多數卻沒有走,因為她們都已經無家可歸了。而當冉魏滅亡時,惡運又一次降臨到這些女子的頭上。在冉閔被擒殺后,鮮卑暴徒又將她們給殘忍地充作了軍糧。
冉閔就義后,他所建立的短命的魏國的臣子們,絕望至極,悲天呼地,紛紛守節自縊。一小部分人往南逃到南晉,無一投降前燕者。冉魏的幾十萬漢人不甘受辱,也紛紛逃向江南,投奔南晉。然而晉軍未能及時接應,使得幾十萬百姓中途受到鮮卑大軍追擊、屠殺,死亡殆盡。
——這似乎從另一方面反映了冉閔殺胡的合理性!
五胡亂華時,少數民族打仗往往不論男女老少舉族皆兵,雖然後來發展的精兵全由男子充當,但是,他們無一例外的都將屠刀砍向了無辜的漢人。
因此,不難理解當時漢人將此上升為舉族的仇恨。試想一下,被人罵作屠夫的冉閔,當時倘若不發起「殺胡令」,不號召北方漢人聯合起來反抗外族的屠夫,不要求各胡退出中土,今天的中國將會是什麼樣子?!
當然,按 照我們一貫遵循的民族大融合的觀點來看,五胡亂華並不是絕對的恐怖時期。我們的歷史學家們總有著他們的借口來為異族的殘暴辯解。比如說,那一時期是中國曆 史上第一次的民族大融合。你看,許多的少數民族,特別是匈奴、鮮卑,羌族、氐族等等,後來都融進了漢族乃至中華民族。甚至匈奴也稱漢朝皇室後裔,所建政權 更稱為漢。
可能因為很多的歷史原因,或者忌諱,以及現在的民族團結政策的關係,那時期流傳下來的故事不多,那一時代的真相,在教科書上也談的很少,我們只知道鮮卑的北 魏孝文帝改革,以及苻堅的淝水之戰。而那一段真正的兵火血腥的歷史事實,卻被無情地洇沒了。許多人物和真實的歷史事迹,似乎都被掩蓋在了歷史的塵埃下面 了。
我們所沿襲的歷史,往往充滿了矛盾。歷史出現的第一次是事實,而出現的第二次,也就是在史學家筆下的歷史,卻是被閹割后史跡。大家看看滿清在篡改歷史時,是如何的不遺餘力,就知道我們現在所披閱的正史資料,又有幾分是可信的了!
冉閔終其一生,先事胡人,後來又大殺胡人,這在歷史記述中,已然成謎。不同的史籍,評說的態度完全相反。他到底該算是英雄,還是梟雄?是暴君,還是漢人的救星?
最後鮮卑人殺了冉閔,卻又追謚他為武悼大王。強悍的少數民族人,是很尊敬強悍的人的!從元魏之後,鮮卑人也大都融入了漢族,算是民族的融合。而冉閔在歷史上的地位,究竟應該是屠殺者,還是復仇英雄?這裡邊的真相,我想只能是放在當時的大背景中,才能得出切實的評價的!
由於冉魏王朝時間很短,大臣多自殺殉國,沒有人給冉閔寫書立傳,因此我們缺乏了第一手的資料。後來,統治北方几百年的鮮卑族的北魏史學家們,出於仇恨的目的,污衊、詆毀、辱罵漢人的民族英雄冉閔,而後代又缺乏翔實的資料來評判他,只能根據以前遺留的資料來整理。
現 在的歷史文獻中,對五胡亂華的暴行,幾乎絕口不提,只是籠統地稱為兩晉南北朝。歷史界只承認胡族在北方建立的十六國,卻不承認漢族人建立的四個政權,其中 就包括冉魏政權。它們不承認冉閔的皇帝身份,理由是冉閔是謀反篡位,不如東晉政權的正統。近代有些人片面強調冉閔的殺胡,而說不清冉閔殺胡的原因,一味破 口大罵冉閔是屠夫、破壞民族融合,是歷史的罪人,胡說什麼本來漢人與當時的胡族彼此學習,各胡嚮往中國文化,漢人也向胡人學習放牧,文化上已彼此在逐步同 化。這些屁話,倘若讓慘死的數以百萬計的當時的漢人冤魂聽到了,他們會是怎樣的凄絕!
正是冉閔的「殺胡令」,使得五胡亂華時期漢減胡增的人口趨勢得以逆轉,使此後的鮮卑眾胡統治階級,不得不依靠漢族的武裝勢力。這也為後來隋唐的復興,創造了強勢的基礎。
在兩晉時代,漢人的血液中,仍然澎湃著尚武、復仇的血性,怯懦、容讓和退縮的基因,還未成為文化傳統中的沉重的沉澱。因此,一旦當漢人尋找到翻身的機會,曾經做為被壓迫民族的莫大屈辱,便一下子得到了渲泄,他們所暴發出的毀滅力量,也必定令人瞠目結舌。
這一點,我想應該是冉閔這個歷史人物留給我們的啟示!
附:《殺胡令》。
諸胡逆亂中原,已數十年,今我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暴胡欺辱漢家數十載,殺我百姓,奪我祖廟,今特此討伐。犯我大漢者死,殺我大漢子民者死,殺盡天下諸胡,匡複漢家基業,天下漢人皆有義務屠戮胡狗。冉閔不才受命於天道,特以此兆告天下:
稽古天地初開,立華夏於中央,萬里神州,風華物茂,八荒六合,威加四海,華夏大地,舉德齊天。蠻地胡夷無不嚮往,食吾漢食,習吾漢字,從吾漢俗,此後胡 夷方可定居,遠離茹毛飲血,不再獸人。然今,環顧胡夷者,無不以怨報德,搶吾漢地,殺吾漢民。中原秀麗河山,本為炎黃之聖地,華夏之樂土,而今日之域中, 竟是誰家之天下?
前晉八王亂起,華夏大傷,胡夷乘亂而作,擾亂中原,屠城掠地。永興元年,胡狗鮮卑,大掠中原,劫財無數,擄掠漢女十萬,夕則姦淫,旦則烹食,千女投江, 易水為之斷流。羯狗之暴,以漢為「羊」,殺之為糧。永嘉四年,圍獵漢民,王公忠烈射死者十餘萬。不日,夷人匈奴,四面縱火,烤漢為食,死者二十餘萬。太興 元年,愍帝受辱,崩於匈奴。凡此種種,罄竹難書!
今之胡夷者,狼子野心,以擄掠屠戮為樂,強搶漢地為榮。而今之中原,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天地間,風雲變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懸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復仇之憾。中原危矣!大漢危矣!華夏危矣!
不才閔,一介莽夫,國讎家恨,寄於一身,是故忍辱偷生殘喘於世。青天於上,順昌逆亡,閔奉天舉師,屠胡戮夷。誓必屠盡天下之胡,戮盡世上之夷,復吾漢民 之地,雪吾華夏之仇。閔不狂妄,自知一人之力,難扭乾坤。華夏大地,如若志同者,遣師共赴屠胡。
九州各方,如有道合者,舉義共赴戮夷。以挽吾漢之既倒,扶華夏之將傾。
08/2016
秦無衣 於
Northridge Devon P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