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馬悲鳴 從三人治一國到三人治一縣

作者:light12  於 2011-1-11 00: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9評論

時間: 2011-1-06 周四, 下午1:45  

--------------------------------------------------------------------------------

作者:馬悲鳴 在 罕見奇談 發貼, 來自 海納百川


從三人治一國到三人治一縣

馬悲鳴

國家的幅員究竟多大合適?

亞里士多德說,站在國中制高點能看到邊界是最適合的幅員。

對於中國來說,站在北京景山頂上中間的亭子里目力所及,就是最佳幅員了。亞里士多德所謂的國家,現在一般翻譯作城邦。當然,那時候的城邦是政治獨立的。著名的城邦有對內民主對外帝國主義的雅典和全民皆兵的斯巴達。但亞里士多德的學生亞力山大就把老師的最佳幅員說給摧毀了。他率領大軍不但統一了希臘,而且一直打到印度。

其實中國早期的國家也是大致這般幅員,就是各諸侯國。那時候的百里侯就是大國了,小侯國也就幾十里。但中國不象雅典,從來沒有過民主,都是世襲的。

初封的諸侯國由三人治理,一個國君,一名上大夫管兵馬,一名下大夫管錢糧。國中立一宗廟,祭祀前代國君。國內實行井田制。一塊地,打成井字形的九塊,八家人各種一塊。中間一塊是公田,由大家一起耕種,收成用作公務費用。

這井田制起於何時已不可考。但歷代以來,都是儒家力圖恢復的田畝制度。直到辛亥革命前夕制定未來中華民國的國旗時,黃興還力主國旗圖案用黃底,打兩橫兩豎各兩道成井字,代表黃種中國最古老的井田制。此議最後被孫中山否決。他醉心的是模仿日本國旗和軍旗改個顏色,而成青天白日旗。

儘管井田制不知起於何時,但卻知道終於春秋戰國。終止的道理很簡單,大家在自家的地上耕作賣力,在公田不賣力(社會主義不出活兒兩千年前就已經證明了);久而久之,公田漸荒,便索性大家分了公田,改由各自私田上的收成抽成交公糧。


在廢井田,兼并土地的同時,各諸侯國也開始國家之間的兼并戰爭。隨著兼并越來越頻繁,所剩下的諸侯國便越來越少。而大國因為幅員遼闊,君主難以直接管理,便委派官員代理。這種委派的官員叫宰。《東周列國志》里說「成宰公斂陽問計於少正卯」的「成宰」就是指三都之一成都的宰。所謂主宰,就是指祭祀典禮上主持宰殺犧牲的那個人。如今都是屠宰廠工人的作業,但伊斯蘭教仍然只吃由阿訇主宰的羊。

經過春秋戰國四百年的兼并戰爭,最終由秦始皇統一全局,實行中央極權的郡縣制。而其實所謂的縣,仍是最初分封的諸侯國幅員。比如上蔡就是當年的蔡國。許縣就是當年的許國。息縣就是當年的息國。由國而縣,多少亡國恨,傷心豈獨息夫人。

和三人治一國一樣,到了郡縣制,是三人治一縣。縣尉管兵馬,縣丞管錢糧,縣令總攬。但治縣的三人不再世襲,而是由中央委派。科舉制的新科進士往往就是從外放七品知縣開始仕途。縣尉是武職。縣丞倒未必非進士出身不可。中國古代秦始皇以降最近兩千的中央集權制度就到縣級。每個縣只開三份工資。縣以下就不由中央委員,而是地方推舉,比如劉邦就是亭長出身,管方圓大約十里的一個亭的公共事務。但地方推舉也從來沒有過計票和候選人與推舉人的資格審查。

縣以上的行政單位有時叫郡,主管叫郡守;有時叫府,主管叫知府。再往上有時叫道,元朝以後叫省,清朝時主管叫巡撫。到了清末,省以上又由九大總督分管直隸、兩江、兩湖、兩廣等九大「區」。直隸總督府在保定,兩江總督府在南京…。總督府儼然就是個小朝廷、但總督是中央委派的。

說起來到了清末,全國實際上是五級政權來管理。因為生產日益發達,日常事務日漸繁多,三級政權力不從心,才有了五級政權。但中央集權委派官員仍是只到縣級,也即上古最初分封的諸侯國幅員。和亞里士多德說的一樣,實際能直接管理的幅員,仍是站在制高點能看到邊界為最合適。

日常行政事務除了幅員以外,還有人口。人口越多,日常事務越繁雜,工作量越大。故行政區劃的人口越多,所能直接管轄的幅員越小。這是沒法子的事。

這種五級行政權一直延續到文革前。中央下面分七大局,與七大軍區平行。有的大局書記兼任大軍區政委;上馬管軍,下馬管民。華北局書記李雪峰相當於直隸總督。與華北局平行的是北京軍區;與東北局平行的是瀋陽軍區;與西北局平行的是蘭州軍區…,等等。

大局下面是省和省軍區。省下面是地區和軍分區。地委書記相當於知府。最後是縣和武裝部。縣長和縣委書記都是經過上一級黨委組織部政治可靠性審查后委派的。

眼下中國好象是三級政權。中央以下是省,省下面直接就到縣了。這大概是因為辦公室的計算機化使各級政權的辦事能力空前提高了。

共產黨和歷代帝王不同的是,黨組織一直捅到村黨支部。這是共產黨政權比歷代王朝更難推翻的根本所在。

物理上有一種現象叫「相變」。所謂「相」指的就是物質的三態,氣相、液相、固相。各相之間變化主要由溫度決定。但相變的那一剎那往往還與物質純度和各相的粒子分佈的平均程度有關。越純,分佈越均衡,越不容易相變。比如過飽和的水蒸汽在沒有氣流的均衡分佈下,低於100度也未必液化。純凈無流動的水低於0度也未必結冰。但如果有一個非常小的擾動,就會突然發生相變。低於100度的過飽和水蒸汽突然混入幾個雜質粒子會突然液化。敲擊一下盛有低於0度純凈水的杯子,裡面的水會突然結冰。

一國民怨過飽和的輿情本來只知道忠於中央政府,但有可能被一個很小的突然擾動,比如一個謠言,一場兵變,輿情會突然意識到舊王朝未必非忠於不可。固若金湯的王朝會突然一下相變成一灘無論如何也扶不上牆的爛泥。比如武昌首義不過一個旅的嘩變,我大清三百年基業就此摧枯拉朽了。解放戰爭的民怨則來自國民政府向美國開放最惠國待遇,讓美國質優價廉的戰爭剩餘物資運到中國傾銷。中國的民族資本產業競爭不過紛紛破產。

中共掌權后的相變機會有好幾次,但都沒有成功。除了中共掌握的軍隊警察力量太過強大外,黨組織一捅到底是過去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共產黨把中國幾千年以來縣級以下中央不管的傳統宗法社會給連根拔了,代之以深入到底層的村黨支部。

許多知識分子幻想著再來一次辛亥革命式的相變,共產黨就完了。可惜歷史上從來沒有一直捅到底層的國家組織,也沒有一直捅到底層的國家組織發生相變的歷史經驗。

既然辛亥革命式的相變難以發生,那就不要再作此政治變革之想了,反而不如面對現實,把政治改革的眼光限定到國家和人民之間的邊界,也即縣級以下的政治改革。

由於縣級主官自古就是要麼世襲,如三人治一國的百里侯;要麼中央委派,如三人治一縣的縣令。還有中共由地委或省委組織部委派的縣委書記和縣長;所以縣級及其以上人選的制度改革先往後推推,而把政治改革的目光逼近到縣級(或大城市區級)以下的最高點,也即區縣級人大代表的競選。

除了縣長、縣委書記和縣武裝部長、公檢法主官,甚至縣人大和政協的主席仍由上面委派外,先開放區縣人大代表的競選。待這一級的競選制度成熟以後,再作更上一級的政治改革之想。

中國政治制度改革不了,是因為那些以趙紫陽智囊團為代表的中共高層權力鬥爭失敗的一方整天妄想著復辟他們過去在中央的地位,而根本瞧不起區縣級以下的平民社會。他們又掌握著特別能唬人的話語權,把全民期望政治改革的輿情都給吸引到中央政府那一級去,以便號召群眾為他們火中取栗。

中國若想政治改革,第一要緊的是∶只要是昔日趙紫陽智囊團成員的意見,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

ZT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9 個評論)

回復 Cristal 2011-1-11 02:03
不喜歡趙紫陽?
回復 light12 2011-1-11 03:14
Cristal: 不喜歡趙紫陽?
老馬有自己的觀點
回復 Cristal 2011-1-11 04:37
light12: 老馬有自己的觀點
回復 Giada 2011-1-12 11:56
現在有所進步,ZT不是那麼長了。
回復 light12 2011-1-12 12:30
Giada: 現在有所進步,ZT不是那麼長了。
人家寫的,跟我沒有關係
回復 Giada 2011-1-12 12:36
light12: 人家寫的,跟我沒有關係
不是你ZT的嗎?
回復 light12 2011-1-12 21:50
Giada: 不是你ZT的嗎?
作者寫長就長,寫短就短
回復 Giada 2011-1-15 13:10
light12: 作者寫長就長,寫短就短
整個一個糊裡糊塗。
回復 light12 2011-1-15 22:40
Giada: 整個一個糊裡糊塗。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2: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