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蘆笛 為教科書略去的那部份二戰史:蘇德合謀瓜分世界(一)

作者:light12  於 2010-6-28 07:4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4評論

時間: 24 6 2010 00:19
作者:蘆笛 在 罕見奇談 發貼, 來自 海納百川

為教科書略去的那部份二戰史:蘇德合謀瓜分世界(一)


蘆笛

1941年5月5日,斯大林在對紅軍參謀學院畢業生髮表演說,向他們解釋德國為何會輕易擊敗法國,指出了雙方在政治戰略上的得失:

「德國人檢討了他們(一戰)戰敗的原因,找到了最佳的組織、訓練與裝備軍隊的辦法。德國的軍事思想取得了迅速的進步,德國軍隊採用了最新裝備,接受了新的戰爭技術的訓練。一般來說,這個問題有兩個方面。光有好的硬體和組織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更多的盟國。正因為戰敗的軍隊能更好地吸取教訓,所以德國人才學會了過去的經驗。1870年德國擊敗了法國,爲什麼?因為他們只在一條戰線上作戰。德國人在1916-1917年戰敗了,爲什麼?因為他們同時在兩條戰線上作戰。爲什麼法國人沒有從1914-1918年的經驗中學會任何東西?……(因為)法國人被成功沖昏了頭腦而變得傲慢了。法國人錯過了良機,失去了盟友,而德國人得到了盟友。」[1]

這話說得朗如天日:德國所以能戰勝法國,是因為及時抓住了時機,贏得了蘇聯這個盟國,得以免於兩線作戰,而法國之所以迅速戰敗,是因為它沒有把握良機,失去了蘇聯這個盟國。

這完全是事實陳述,二次世界大戰乃是德國與蘇聯聯手發動的。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標誌著二戰正式爆發開始,到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為止,在這22個月期間,蘇德一直是秘密的盟國,根據戰前的秘密協定各自發動侵略,四齣攻城略地,彼此默契配合。兩國都是赤裸裸的侵略者,其區別只在於斯大林比希特勒更狡猾,更擅長「不戰而滅人之國」的戰略,因而付出的代價更小,斬獲更豐——納粹雖然佔領的地域更廣大,但除了捷克與波蘭外,那些國家並未併入第三帝國,只是淪為戰時佔領區而已。根據國際慣例,待到戰爭結束時,軍事佔領也就結束了。而斯大林獲得的領土可是永久性的。更妙的是,除了蘇芬戰爭外,他完全是兵不血刃地佔領了大片土地。只是因為兩國後來因分贓不均大打出手,蘇聯轉換了角色,歷史學家們才極不公正地忽略了蘇聯夥同希特勒瓜分世界的初衷與事實,以致蘇聯竟然得以冒充「全世界反法西斯鬥爭主力」甚至「歐洲的解放者」直到今日。

蘇聯翻來覆去的角色轉換很有諷刺意義,正是所謂「否定之否定」,淋漓盡致地表現出斯大林那個馬基雅維利主義大師的高超手腕。

20年代,蘇聯在國際文明社會中處於極度孤立狀態。西方強國把蘇聯看成反文明國家,是輸出革命的動亂源,而蘇聯則把西方看成是必須消滅的階級敵人。唯一與蘇聯保持友好關係的國家,是當時同為國際孤兒的魏瑪德國。德國和俄國曾在歷史上數次瓜分波蘭。一戰後波蘭復國,自然與蘇俄和德國都有領土爭端。波蘭曾與蘇俄交戰長達兩年,而德國境內西里西亞的波蘭居民也曾在同一時期三次發動旨在與波蘭合併的武裝暴亂。波蘭因此成了德國與蘇俄的共同敵人。相似的國際孤立狀態與共同的敵人,使蘇德走到了一起。

1922年,蘇德兩國簽訂了拉巴洛條約,實現了關係正常化,德國成了蘇俄最大的貿易夥伴並與之進行秘密軍事合作。凡爾賽條約明文禁止德國擁有飛機、坦克、潛水艇、重炮等武器,德國人便去國聯無法視察的蘇俄境內去研發生產這些武器。容克、克虜伯和其他德國軍火企業在蘇聯秘密生產武器,開設軍校,訓練飛行員和坦克軍官。作為回報,德國人則幫助紅軍建立了總參謀部,向他們傳授先進的軍事理論與技術,並讓他們使用自己帶去的訓練設備。蘇德軍事合作一直維持到30年代初期,並在1930-1932年期間達到了高峰。[2]

作為極右政治勢力,納粹在上台前以消滅共產主義為政治號召。希特勒上台後,蘇德關係便一落千丈。其實納粹得以上台,斯大林功不可沒。30年代初期,斯大林擊敗了黨內反對派,把他對蘇共的鐵腕控制那一套用於共產國際,把各國共產黨變成了莫斯科的馴服工具。他把社會民主黨人當成了最危險的「社會法西斯黨人」,理論上是社會民主主義,實踐中卻是「社會法西斯主義」,命令全世界共產黨人與這「最危險的敵人」作鬥爭。德國社會民主黨原是德國第一大黨,德共的選票也不少。如果兩黨聯合起來,完全可以在1932年的選舉中擊敗希特勒。然而德國共產黨奉命把社會民主黨當成了最危險的敵人,使得納粹坐收漁利,在該次選舉中脫穎而出,變成了德國第一大黨。希特勒才能在次年被興登堡總統任命為總理。然而希特勒上台後,最先摧毀的就是德共,使歐洲這個最大的共產黨從此一蹶不振。

過去史家都把斯大林這一政策視為蠢動,認為斯大林把自己的死仇扶上了台,著名的《第三帝國的興亡》的作者夏伊勒就持此觀點。但近年俄國學者拉津斯基卻提出,斯大林並未失算,他的原意就是要犧牲德共讓希特勒上台,以分化西方,打破西方對蘇聯的敵意與封鎖。[3]

此說沒有直接證據,但客觀效果似乎確實如此。納粹德國崛起后,引起了英法的擔憂。為避免戰爭再度爆發,英法都開始接近蘇聯。而斯大林則命令各國共產黨停止破壞搗亂,改為歌頌「民主」,譴責法西斯獨裁,組成「反法西斯人民陣線」,改善了自身形象。1933-34年期間,西班牙、美國、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等國相繼承認蘇聯。1934年,蘇聯加入國聯並成了常任理事國,成了「集體安全體系」的最熱心的鼓吹者,一躍而為世界反法西斯的明星,再不是人人側目的國際孤兒了。

平心而論,蘇聯開頭對這「集體安全體系」還是鄭重其事的,只是參與國之間深刻的矛盾,使得它們不可能結成聯盟。法國是德國的世仇,最擔心德國復仇,在一戰結束不久后便試圖拉英國結盟共同遏制德國。但英國並不熱心,蓋該國曆來與大陸的次強國結盟,以防止一國獨霸大陸,而當時的法國是大陸最強國,英國自不會與之結盟。法國無奈只好去與歐洲弱國諸如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締結攻守同盟。希特勒上台後瘋狂擴軍備戰,打破了原有均勢,英國改變了原來的消極態度,開始與法國聯手遏制德國。但一戰後人民實在厭戰,因此英法首腦都指望靠外交姿態來震懾住希特勒。他們更以為希特勒是可以綏靖的,於是便在1938年9月召開的慕尼黑會議上犧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

不料德國在佔領了蘇台德區幾個月後又吞併了整個捷克。英法才認識到希特勒貪得無厭,於是向波蘭和羅馬尼亞提供保護,並考慮與蘇俄共同行動。蘇聯的建議是,三國結成軍事同盟,確保從波羅的海到地中海所有國家的領土完整,任一國家若遭受德國侵略,則三國同時向德國宣戰。但英法無法接受這提議,他們懷疑斯大林對波羅的海國家不安好心,不願意向這三個國家提供擔保。而且,他們已向波蘭和羅馬尼亞提供保證,成了它們的盟國。波蘭夾在兩大民族世仇之間,過去曾被德國和俄國多次瓜分過,生怕前門拒狼,後門進虎,因此向英法堅定地表示,他們寧願獨自與德國人血戰到底,也絕不願意接受俄國人的援助。羅馬尼亞也持類似立場。在這種情況下,英法自不便答應與俄國結盟。

後來的事態表明,無論是英法的顧慮還是波蘭人的戒心,都絕非杞憂。蘇聯與納粹德國同屬爛污帝國主義國家,從來不知信義為何物,簽訂 「互不侵犯條約」只是爲了後來撕毀之,而 「互助條約」 都是假途滅虢之計。蘇聯和德國的野心完全一樣,兩國都是想恢復一戰後喪失的領土。區別只在於蘇聯最終成功了,而德國在戰後不但沒有恢復帝國當年的幅員,還變得更小了。

英法雖未同意與蘇聯結成同盟,但還是派出軍事代表團到莫斯科與蘇聯進行預備性會談。蘇方鄭重其事地對待此事,任命具有締約全權的伏羅希洛夫元帥為團長,然而英法卻掉以輕心,不但派出的只是沒有締約全權的普通將領,而且代表團竟然是坐軍艦而不是飛機到莫斯科去。這也倒罷了,當伏羅希洛夫問英法能派出幾個師時,法國答曰能派110個師,而英國則說能派16個師。這數字之低,讓伏羅希洛夫以為譯錯了,要求翻譯再翻譯一次。在蘇方窮追下,英國人最後承認只能派出4個師。在疑心病極重而又終生玩弄陰謀詭計的斯大林看來,英法這種態度當然只能是不懷好意的戲弄,目的是慫恿德國去打蘇聯。最主要的障礙,還是蘇聯提出戰爭一爆發則蘇聯即有權通過波蘭與羅馬尼亞的領土進攻德國,而波蘭人與羅馬尼亞人死也不同意這條。會談於此陷入僵局,無疾而終。[4]

英法蘇波等國的內部矛盾,讓希特勒看在眼裡,他立刻向斯大林伸出了橄欖枝。當時德國已經決定去打波蘭。若是能把蘇聯拉過來,則德軍將無後顧之憂。這策略他早在1934年的演說中宣佈過了:

「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規避德國種族理想與泛斯拉夫群眾理想的最後決戰,這兩者之間橫亘著政治利益無法填補的永恆的深淵。……我們必須投入這場鬥爭,它將為我們打開永久主宰世界之門。但這並不意味著如果對我們有好處的話,我會拒絕與俄國人同行一段路。不過那只是爲了更快地回到我們真正的目標上來。」[5]

在元首看來,與總書記「同行一段路」的時刻到來了。1939年8月14日,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寫信給斯大林,說:

「德國與蘇聯之間沒有真正的利害衝突。兩國的生存空間互相接觸,但天然需要並無衝突。因此,沒有任何原因使得一國對另一國採取侵略態度。德國對蘇聯沒有侵略意圖。帝國政府認為,從波羅的海到黑海之間,沒有問題是不能以兩國都完全滿意的方式決定的。」[6]

他這話說得很清楚:德國準備與蘇聯瓜分從波羅的海到黑海的廣大地域,而這瓜分方案一定會使斯大林完全滿意。8月20日,希特勒更寫信給斯大林,敦促他接見里賓特洛甫,直率地說明了德國正準備入侵波蘭,再不能等下去了:

「(5)德國與波蘭之間的緊張局勢已經變得不能容忍。波蘭對一個偉大的強國的態度,使得危機在任何一天都可能發生。有鑒於此,德國決心從現在起,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以它擁有的一切手段保衛帝國的利益。

(6)我認為,鑒於兩國有意建立新的關係,最好不要浪費任何時間。我在此再次提議您在8月22日星期二接見我的外交部長,至遲不晚於8月23日星期三。帝國外交部長有全權起草並簽署互不侵犯條約以及議定書。鑒於國際形勢,他在莫斯科停留不可能超過最多一兩天的時間。如您能及早答覆,我當十分高興。阿道夫·希特勒」[7]

國際外交史上大概還從未有過如此坦率的文件。斯大林於同日作了答覆,同意里賓特洛甫於8月23日來莫斯科,表達了他的謝忱與盼望:

「我謝謝您的來信。我希望,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將標誌著改善兩國政治關係的決定性轉折點。……德國政府同意締結互不侵犯條約,為消除兩國之間的政治緊張與建立和平合作提供了基礎。」[8]

里賓特洛甫於是如期飛往莫斯科,與蘇聯簽訂了供外界消費的互不侵犯條約之外,還簽訂了秘密議定書。秘密議定書全文如下:

「第一條、在對波羅的海地區(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作出領土與政治的重新安排時,立陶宛的北部邊界應代表德國與蘇聯的勢力範圍的分界線。在此前提下,雙方承認立陶宛在維爾紐斯地區的利益。

第二條、在對屬於波蘭國的地區進行領土與政治的重新安排時,德國與蘇聯的勢力範圍應大致由納雷夫河、維斯瓦河和桑河一線分開。

雙方的利益是否需要維持一個獨立的波蘭國家存在,以及這樣一個國家應該怎麽劃界,這問題只能由進一步的政治發展決定。

在任何情況下,雙方政府都將通過友好協議解決這一問題。

第三條、關於南歐,蘇方提請注意它在比薩拉比亞的利益,德方宣佈它對這些地區毫無政治興趣。

第四條、本議定書應為雙方視為嚴格的秘密。

莫斯科,1939年8月23日

德意志帝國政府里賓特洛甫

蘇聯政府全權代表莫洛托夫」[9]




蘇德密約



蘇德條約簽訂,斯大林與莫洛托夫笑觀里賓特洛甫簽字畫押

在與斯大林劃分了各自在歐洲的侵略範圍之後九天,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二次世界大戰由此爆發。斯大林相當謹慎而且精明,先讓德國人去與波蘭人廝殺。儘管德國人一直催促蘇聯人出兵,但直到9月9日莫洛托夫才答應。即使如此,斯大林還在觀望之中,但德國人進展實在神速,若是再不出兵,只怕德國人要違反協議一直推到蘇聯邊境,於是上百萬蘇聯強姦犯大軍終於於9月17日全面攻入東波蘭,在全力抵抗德軍入侵的波蘭人背後插上一刀,一舉違反了過去與波蘭簽訂的「里加和平條約」、「蘇波互不侵犯條約」以及蘇聯簽署的一系列國聯公約和條約。



蘇聯強姦犯大軍出動入侵波蘭

區區一個弱國波蘭,如何能抵擋兩大強國的夾擊?蘇聯出兵時,波軍防線已被德軍突破,正計劃撤退到羅馬尼亞橋頭(Romanian Bridgehead)地區集結,組織進一步抵抗。蘇聯出兵使得這個計劃完全作廢。12萬波軍只好從該地區撤入中立的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紅軍兵不血刃,很快便佔領了波蘭的七個省。9月24日,波蘭全境被平定。蘇德兩大盟軍在預定的分界線上勝利會師。












德軍與蘇軍勝利會師



德軍與蘇軍在布列斯特促膝談心,共同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ZT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lilly13 2010-8-24 20:30
感謝你讓我們了解到那被掩蓋了的真實。
回復 light12 2010-8-24 22:02
lilly13: 感謝你讓我們了解到那被掩蓋了的真實。
謝謝蘆笛
回復 trunkzhao 2010-8-26 23:38
本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希特勒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都是一丘之貉,是人類中的非人類。
回復 老阿姨 2010-10-2 21:24
喜歡研究國關史?好文,以後慢慢看,謝分享。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28 12:2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