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ZT錢文軍:讀郎教授博文所想到的

作者:light12  於 2010-3-29 02:4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4評論

錢文軍:讀郎教授博文所想到的


有朋友推薦了一篇網文,是大名鼎鼎的郎咸平教授寫的《是什麼徹底摧毀了日本經濟?》不過郎教授曾經抨擊過,說許多打著他的旗號發的帖子皆偽作。

為了查證此文是否真的屬於郎教授作品,搜索了一下,這才知道郎教授的博客還真不少,在新浪、草根、搜狐、網易等網上博客,郎文題名《是誰阻止了日本人說「不」?》,倒是在騰訊網的博客里,文章確實用的是這個題目。而且,屬於發帖最早者之一,即2009年7月24日,改了標題的皆在此後。改動標題不知是否郎教授自己也覺得心虛?還有,即使改過標題吧,文中亦有「金融戰就像一個核子彈一樣徹底摧毀了日本經濟」一句,應屬郎教授的原意。

雖然不是新鮮出爐的文章,我沒看過,便是新的,兼之類似意思的文章很多,「美國迫使日元急劇升值,進而造成日本經濟長期衰退」已經成為國內傳媒無需論證的共識,話題並不舊。
看到郎文原標題就不禁發悶:日本的經濟何時被「徹底摧毀」過?即便是挨過無數炸彈加兩顆原子彈,戰敗時日本的經濟也沒有被「徹底摧毀」。小林義雄的《戰後日本經濟史》里說戰後日本生產指數相當於戰前最高水平的10%;而日本官方1949年4月編著的《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所受損失的綜合報告》則認為全國人工創造財富的1/4被戰爭所破壞,也即,1935-1945年所創造的財富全部毀於戰禍。這兩部學術專著之描述,比郎教授之「徹底摧毀」畢竟強許多,遑論其他?郎教授欺負大多數讀者不甚精通經濟學,在這裡瞎忽悠。

至於郎教授所謂「1985年9月,美、德、英、法、日五國在紐約的廣場酒店簽署了《廣場協議》」,以及「1987年12月10號,美國聯合了十二個國家簽訂了巴塞爾協議,這個協議要求全世界的銀行都提高資本率到8%」,所以導致「日本的對外收購噶然停止」,甚至「吃了第二顆原子彈」,「金融戰就像一個核子彈一樣徹底摧毀了日本經濟」,更沒有任何根據可尋,卻成了一股天經地義的描述。

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株式會社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山田澤明說:「日本最初的對外投資要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當時日元非常堅挺,投資主要集中在資源開發領域。到了上世紀80年代,越來越多的海外生產基地以及出口中心建立。到了上世紀90年代,日本開始在海外建立一些國際專業體系,開始在國際上採購一些不動產以及文化資產。」日本保證振興機構北京代表處所長佐佐木伸彥說:「日本的對外直接投資始於上個世紀70年代,那時日元匯率開始上升。1985年廣場協議后,日元持續大幅度增值,日本的對外投資也在這個時期急劇擴大。到了1996年,日本企業的境外投資、在境外法人的當地產值規模甚至超過了日本的出口總額。當時日本企業對的外投資主要有三個方向,即不動產投資、金融國際化、生產的本地化。」閱讀其他資料亦知,日元大幅升值恰是日本海外擴展高潮的動因與優勢,天知道經濟學名人郎教授根據什麼嘮叨「戛然而止」的!

1995年8月中旬,恰好是郎教授所說《廣場協議》十周年,我們隨王光英副委員長到訪澳大利亞,在黃金海岸市華商會舉辦的晚宴上,該市市長略遲到了一會兒。他致辭時說因為市議會會議而遲到並道歉,接著告訴我們:市議會剛才通過了一項法案,暫停審批日本在該市新增投資,因為這十年來他們的投資太多了。市長同時表示歡迎中國企業到該市投資,藉以平衡日資。我們在該市訪問兩日,看到比比皆是日本印記,日文和英文並存於各種告示牌上。市內眾多大酒店,幾十個高爾夫球場,神仙灣大片別墅及遊艇,多是日本人的資產。我們所住海洋公園的酒店就是日本人的,華商會的人說,日本人坐飛機來打上一天高爾夫,連往返機票帶吃住,比在東京打一場球還省許多。有同伴戲說,到這裡差點以為到日本了。

今年2月28日,75歲的日本經濟界元老、東京證券交易所會長西室泰三答《環球時報》記者赴日本特派記者胡錫進、黃蕾問及日本近20年來的經濟低迷時,答道:「我也聽說過這樣或那樣的意見。但我認為,情況未必是那樣的。上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結束前,日本的確達到了一個巔峰狀態。與當時相比,現在的日本經濟規模是變小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日本的『國運』就到頭了。回顧日本經濟這20年來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日本企業的全球性商業活動更活躍了,規模更大了,這是20年前的日本所無法比擬的。從中也可以看到,日本企業的立足點發生了變化,它們從原先僅立足於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變成現在要謀求在世界強者中的生存之道。近一二十年來,日本主要的製造廠商在海外的銷售量毫不例外地都在增加,他們面對的是全球性的市場。」

即便是20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日本企業也沒有停止海外擴張步伐,趁著日元升值約25%的良機大肆併購海外企業。比較著名的如日本武田製藥(Takeda)斥資88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生物技術公司千禧製藥(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s);日本第二大藥商「第一三共」(Daiichi)收購印度最大的製藥企業Ranbaxy。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Daiichi將全面收購Ranbaxy創始人Malvinder Singh及其家族所擁有的該公司34.8%的股份,並要約收購其他股東20%股份,Ranbaxy還計劃向Daiichi定向增發現有股份4.9%的新股。交易完成後Daiichi控股Randaxy達50%以上,此次併購涉及總金額將超過46億美元,是迄今為止印度製藥企業規模最大的一起外資併購案。

各大貿易公司中,在併購方面最活躍的是丸紅和伊藤忠。同年,丸紅共完成13樁併購交易,約合35億至36億美元;伊藤忠在併購交易上的開支共達44億美元,超過年初計劃的27億美元,其中包括11月斥資7.1億美元收購了中國頂新控股公司的20%股份。據《華爾街日報》2009年1月6日報道:日本企業2008年在海外併購方面共花費了778億美元,是2007年的三倍,也高出2006年的520億美元。

須知,日本的海外併購行為皆民企舉措,並非如中國官企那樣是政府撐腰的行為。例如中鋁吧,其副總經理宣布:自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至2009年年底,中鋁集團虧損120億元:「中鋁冬泳的成本是120億元,但鍛煉了身體,如果不是這場危機,中鋁對市場規律的認識不會這麼深刻」。好一個「冬泳」,120億買回一個「深刻」。但並不妨礙其在海內外「揮金如土」,正常年景盈利幾十億的企業,剛花60億買下秘魯的銅礦,又斥資79億吃掉雲銅49%的股份,還懸著195億美金跟力拓扯皮,且不論此前已經吃掉各省諸多大礦企業了,哪來的錢?別說民企休想白日做夢,就算真市場經濟也沒這種可能。再去尋思一下幾大央企銀行大手筆「剝離」不良資產,皆納稅人的錢填了大窟窿。中國特色好就好在這裡,無論多大的死蛇爛蛤蟆,舉國體制不聲不響就掩飾掉了,不似市場經濟那樣會鬧出金融危機來。

那麼,日本自1990年3月開始的泡沫崩潰是否如郎教授所言是美國「阻止」的呢?日本人對此倒是真的說「不」。《東方早報》今年3月16日刊登了日本歷史學家松本健一撰寫的一篇稿件就是其中之一。他回顧了八十年代日本奇迹所帶來的輝煌:「在日本國內,政論家、經濟學家們諸如『日本將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日本將成為繼美國之後的下一個霸權國家』、『21世紀將是日本的世紀』的發言層出不窮。」日本人被成就沖昏了頭腦導至泡沫:「當日本人手頭的錢變得寬裕時,土地自然成為投機的對象。當時,『光東京23區的地價就能買下美國的國土,還能有找零』、『賣掉皇居的話能買下加利福尼亞一個州』、『日本國土的地價能買兩個美國國土』等這樣的說法層出不窮。在北海道空無一人的原野上,一塊毫無用處的原本一坪(一坪= 3.30378 平方米)5日元的荒地漲到了一坪5萬日元。漲了一萬倍。」「這就是日本史無前例的泡沫經濟。它的核心,是土地泡沫。」而不是郎教授所謂「美國阻擊」,甚至日元升值都不是主要因素。

今日中國與當年日本何其相似乃爾!連腔調都雷同,所不同的,日本是不折不扣的市場經濟,我們則是打著市場招牌的官場經濟;日本人頭腦發熱得自己承擔後果,土地泡沫一被戳破,「發燒友」自己買單。比如三菱買下洛克菲勒中心,索尼買下米高梅影業,更多的是日本本土的土地房產交易,高位吸納者倒霉。我們這裡政府是莊家,市場是閑家,「萬里長城永不倒」,莊家下注不言敗。於是我們不難發現另一個問題:日本的土地屬私有性質,泡沫中飛揚起來的土地收入大量進入農民的腰包,他們富起來了,內需必增加;中國正相反,政府壟斷土地交易,一律徵收后才得以進入市場,泡沫中獲暴利的是政府,農民以及城市居民所得可憐,內需也增加不了。為什麼會發生那麼多暴力拆遷?豪奪民有權利是根本。

現在吵吵美國壓人民幣升值,像郎教授這類陰謀論者呼聲極高。我們雖「沒吃過豬肉」,卻也見過「豬跑路」。憑常識不難判斷,日本當年貨幣升值非但不是泡沫罪魁,因為國內買房買地與匯率無大關係,且正因為貨幣升值至少阻滯、降低了境外「熱錢」介入的速度與強度。具有相反效應的是,日元大幅升值導致日資大量的海外收購。倘無此「走出去」的熱潮,恐怕日本土地泡沫被戳破之後日本經濟真的就被「徹底摧毀」了。如今海外已有一個「影子日本」存在,相當部分是靠日元升值撿來的。就算田中角榮當年那本《日本列島沉沒論》兌現,日本經濟依舊不可能「徹底摧毀」。可以說,老美若是真的迫使日元升值,倒反拉了日本一把。

其實,人民幣升值本來也是一個機遇,尤其是在政府鼓勵「走出去」的當口。但它有害處。其一是政府損失嚴重,包括信用損失。2.4萬億的外匯儲備皆用人民幣支付過了的,其實是政府負債。哪怕人民幣升值1%,相當於政府虧了240億美元,也相當於市場上等值人民幣過量,所謂通貨膨脹是也。其二是例如中石油之類官企,進口石油折算價格低了,國內油價跟著降無異于勒緊了它的褲腰帶;海外投資回歸的錢兌成人民幣也減收了。其三是出口加工業實在比重太大,在訂單價不變的情況下,人民幣因升值而減收又不能減付工資原材料等開銷,勢必要破產一批,接著就是連鎖的失業率上升,再連鎖下去很可能國內本已嚴重的社會問題接著升溫。對於老百姓,同樣具有兩重性:無涉出口收入者純屬獲益,如出境旅遊、留學受益更大;但靠出口謀生者就不是什麼好事,甚至可能砸了飯碗。
猶如房價飆升,對於據說已佔85%的有房戶相當於財富增長,但對於準備買房者就是一場劫難。對於政府而言,卻不失為吸納過量紙幣以防止或減輕通脹的手段。學者們教導我們說美國大量印鈔以轉嫁金融危機,可我們看見的是美元非但沒有如他們所教導的那樣在金融危機中貶值,反倒升值了;而我們自己的外匯儲備,恰都是印紙幣換來的,其量越巨,潛伏的危機也就越嚴重。它若是再升值,那危機就更可想而知了。
我們無妨看看人民幣兌美元的行程:從1953—1972年底,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保持在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1973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2.46元逐步調升至1980年的1.50元,為最高值。美國自1981年起採取赤字政策,實施緊縮通貨和高利率、低稅收政策,使美元不斷升值,人民幣匯率由1981年7月的1.50元下調到1984年7月的2.30元,對美元貶值了53.3%;再到1985年1月的2.80,逐漸貶值到1990年4.783;因大批引進外國設備和商品,1993年上半年我國進口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3.2%,出口僅增加4.4%,外貿出現逆差;外匯儲備下降,外匯調劑價最低時1美元兌11—l2元人民幣,同時全國平均生活費用指數上升了10.5%。1999年後徘徊在8.25左右,保持低位使中國外貿順差大增。2005年略升至8.07,上半年經常項目順差為672.63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為382.97億美元,外匯儲備餘額已達7690.04億美元,現在約為2.4萬億。此後為外貿平衡及國際反傾銷壓力,人民幣逐步回升,到現在的6.80元左右。故,人民幣的升值是相對的,貶值還是絕對的,遠未探及1990年之匯率。

如今關於人民幣升值情緒化、政治化論說很熱鬧,其實都是GDP惹出來的禍。國民收入長期、大幅滯後於GDP增長,政府吃肉屁民喝粥才會有現在這種騎虎難下的局面。本來就很可憐的內需消費相當大一部分被房奴拿去「贖身」了,兼之教育、醫療保障微薄,有備無患的老百姓敢花的錢是刺激不了多大內需的。而外匯基本上都是官府的,人民幣才是老百姓的依賴,升值的直接效果是劫官濟民。

是否可以這樣認識:中國過量的外匯儲備弊大於利,因為它全攥在官府手裡,不像日本那樣大量攥在民間。日本民企不會讓錢閑著,它們會不失時機把錢花在併購海外資產上,「堤內損失堤外補」,賺了大便宜;我們「不差死錢」,官企之暮氣和腐敗使得效率太低,略帶風險的競爭皆很難保本,只好去買美國政府債券,認為它最保險,即使只能掙一點皮毛薄利。更因為傳統文化遺傳的自大情結與現行體制之意識形態色彩導致國際戒心極重,我們如同「地溝油」一般溶不進世界之水,根本無法具有日本「走出去」那種速度與效率,當然賺不到日本人所賺到那種海外便宜卻不乏冤大頭似的「交學費」、買誇獎。

據「瀋陽市經濟信息中心」的網路報道《2008年中國經濟大事之--海外投資淪陷》介紹,截至2007年底,中國海外投資約一萬億人民幣,到本來該是良機的2008年已經虧掉70%。另據《中國經濟周刊》的消息:「在2008年,我國企業海外併購的損失也達2000億元人民幣左右。」以國開行投資15億英鎊控股巴克萊銀行為例,「截至2008年12月18日,巴克萊股價繼續下挫,跌至1.4英鎊,按2.82英鎊/股的配售價算,國開行增持部分虧損近50%」;陳行長道:「我們對巴克萊的投資不是以財務投資短期盈利為目標,而是長期的戰略投資」,無愧大家風範。那位拿6000多萬年薪的平安保險總裁馬明哲更牛,238億投資比利時富通,至2008年12月只剩下7億。馬董《給全體員工的一封信》宣稱:「各位同事,當前的困難是暫時的,也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希望大家在各自的崗位上確保經營管理的穩定。中國是平安業務發展的主市場。」看來,「堤外損失堤內補」是官企正道。當然,畢竟還有一個盈利的,中國人壽放棄了對富通等的投資,選擇投資VISA公司2.6億,賺了50%,但可惜絕無僅有這一家。

市場經濟不是說說而已,成敗皆打拚決定,無論比爾.蓋茨還是巴菲特,都不是組織部選派的幹部。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宣布我們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可以斷然拒絕「操控匯率」的指責,同時不能責怪官場經濟的掌門人不盡心儘力,甚至連抱怨體制問題都不可以。李玉和道:「有媽這碗酒墊底,什麼樣的酒我都能對付!」遑論有13億人打拚這壺酒墊底,「堅決抵制西方那一套」之決心更不會動搖的。
(2010.3.24)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碧海琴音 2010-3-29 02:49
回復 剩母瑪麗婭 2010-4-12 11:47
COPY了,有空慢慢看。
回復 light12 2010-4-12 11:49
剩母瑪麗婭: COPY了,有空慢慢看。
蘆笛對老郎很不感冒。
回復 light12 2010-4-12 12:53
剩母瑪麗婭: COPY了,有空慢慢看。
又給你上了兩篇。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4-30 07:4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