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ZT) 斷章師爺 拆字讖語字謎和測字(二)

作者:light12  於 2009-9-25 16: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4評論

時間: 25 9 2009 06:33
作者:斷章師爺

拆字讖語字謎和測字(二)

斷章師爺

除此之外,字謎也是拆字的一種形式。《文心雕龍•諧隱》中提及「自魏代以來,頗非徘優,而君子嘲隱,化為謎語」。與拆字有關的字謎的傳說很多,例如《世說新語•捷悟》中記載了好幾個三國時魏主簿楊修先生的故事。曹操先生建造花園時,動工前工匠們請曹操先生審閱花園工程的設計圖紙,曹操先生看了什麼也沒說只在園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工匠們不解其意,楊修先生說:「『門』字裡面一個『活』字是『闊』字,丞相嫌園門設計得太大了。」一次,有人向曹操先生進獻了一杯乳酪,曹操先生稍微嘗了嘗后,在上面題了一個「合」字,隨即遞給手下,眾人都不知什麽意思,傳到楊修先生手中,他二話沒說就吃了一大口,然後向眾人解釋:「『合』字可以拆開成『人』、『一』和『口』三個字,丞相的意思是讓每人吃一口,這還有什麽可以懷疑的?」還有一次,曹操先生和楊修先生一起路過曹娥碑,見碑后刻有「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就問楊修先生是否知道其含意?楊修先生說知道。曹操先生囑楊修先生暫時先不要講出來,自己再想一想。馬行三十里后,曹操先生才恍然大悟:「黃絹」是有顏色的絲,絞絲邊旁加一「色」字是個「絕」字;「幼婦」是少女,女旁加個「少」字,是「妙」字;「外孫」是女兒的兒子,女旁加「子」是個「好」字;「齏臼」是受五辛(師爺按:辛是梵語parivyaya的意思,五辛指五種有味的蔬菜。關於五辛有諸多說法,一指大蒜、革蔥、慈蔥、蘭蔥、興渠等五種植物;二指蒜、蔥、興渠、韭、蔑等五種植物。)的器皿,「受」旁加「辛」是「辤」字(即辭的異體字);連在一起是「絕妙好辭」的意思。曹操先生因此對楊修先生慨嘆:「我的才能比先生落後三十里。」

明馮夢龍先生在《古今笑•談資部》中也記載了一個與拆字有關的故事:辛未會試,江陰袁舜臣先生赴辛未會試,作一詩於燈上雲「六經蘊藉胸中久,一劍十年磨在手。杏花頭上一枝橫,恐泄天機莫露口。一點累累大如斗,掩卻半妝何所有。完名直待掛冠歸,本來面目君知否?」。此詩被同科一位蘇州劉姓舉子破解:詩中暗藏「辛未狀元」四字。(師爺按:第一句中的「六」字和第二句中的「一」、「十」兩字,合而成為「辛」字;第三句中「杏」字的頭是「木」字,再在上面加一橫為「未」字;第五句中的「大」字和一「、」合成一個「犬」字,第六句中「妝」字左邊一半為「爿」,兩者組成一個「狀」字;第七句中的「完」字去掉「宀」字頭,則為「元」字;合在一起,即是「辛未狀元」。)至於這位以「辛未狀元」自居的袁舜臣先生是否金殿奪魁,文中未提,想來還只是他一枕美好的黃粱夢而已。

此外,清周亮工先生的《筆觸》引《耳談》所記:明代嘉禾人張翼先生赴考前,在佛前求得一偈,上書:「成不成,平不平,綠水灣頭問老僧」,邑試結果名落孫山。回鄉時路過蕭寺歇腳,一老僧進來獻茶,見張翼先生,口稱「解元請茶」。張翼先生問此地叫什麼,答曰綠水灣。後來在嘉靖戊午年間,張翼先生果真中了解元,於是琢磨出來「成不成,平不平」其實暗藏「戊午」兩字。(師爺按:將「成」字裡面的「刀」去掉,是個「戊」字;將「平」字右面的「´」去掉,左面的「`」延伸為「丿」就是個「午」字。)

最有意思的一個與拆字有關的故事是《南柯太守傳》的作者唐代進士李公佐先生著的《謝小娥傳》:豫章人謝小娥女士是一個商販的女兒,嫁給了歷陽人段居負先生。謝小娥女士十四歲時,她的父親和丈夫都被運船的強盜殺害,財產洗劫一空。謝小娥女士本人也受傷落水,被別的船救出,流落在沙果寺尼姑庵。不久,謝小娥女士夢見父親對她說:「殺死我的人,是車中猴,門東草。」又夢見丈夫對她說:「殺死我的人是禾中走,一日夫。」謝小娥女士自己解不出謎底,就遍尋博學多才之士解釋,然而無人能解其意。元和八年春,謝小娥女士遇見李公佐先生,也向他請教。李公佐先生幫她解出謎底:「車中猴」隱一「申」字,「車」(車的繁體)字上下各去掉一畫,是個「申」字,申屬猴,所以是「車中猴」;「草」下有「門」,「門」里有「東」,組成一個「蘭」(蘭的繁體)字。所以她的殺父仇人是申蘭。「禾中走」是穿田而過的意思,一豎貫穿「田」字,也是「申」字。「一日夫」者,「夫」字上面一畫,下面一個「日」字,合成一個「春」字。謝小娥女士聽完放聲大哭,向李公佐先生拜了兩拜,寫下申蘭、申春四個字后,發誓要找到兩個兇手為親人報仇。此後,謝小娥女士改扮男裝,尋到申蘭先生家中當傭工,取得申蘭先生信任,伺候左右。一天申春先生來哥哥家赴宴,謝小娥設計灌醉了申蘭先生和申春先生,殺死兩人,為父親和夫君報了仇。

除了讖語和字謎之外,測字也是拆字的一種形式,其定義見徐珂先生《清稗類鈔•方伎類•拆字條》:「拆字,亦作測字。拆則有分析之意,測則有推測之意,為佔法之一種。任單一字,觸機附會,以判吉凶。」顯然,測字與西方國家的數字命理學一樣也屬於術數的一種。但是測字所依據的是方塊漢字,這是其他使用拼音文字的國家所沒有的。其程序是先分拆字形,然後據此分析解說。前者是測字的基礎,後者是測字的目的。測字屬於中國五術「山、醫、命、卜、相」中的「卜」類。(師爺按:「山、醫、相、命、卜」為道教玄學五術:「山」代表所有和內煉有關的道術;「醫」代表所有人體身心調整的醫治道術;「相」是指對天、地、人、靈的形而上之天律及形而下表象內涵的本體關係的認識;「命」是指萬物生命內在的本元的消息於時空坐標上的變化規律;「卜」是對宇宙世間事物發生髮展的預測之術。)

「卜」通常是以卜噬的形式進行射隱猜度。所謂「隱度其詞曰『占』」,古代設置占夢官一職,專司圓夢而測吉凶。《晉書•宣帝紀》載:「曹操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這兒的「三匹馬」隱指司馬懿先生及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先生和司馬昭先生,「槽」與「曹」諧音。對這個夢的解釋是司馬懿先生和他的兒子有覬覦魏曹王室的野心。「占」往往與拆字連在一起。大約唐宋以來,拆字慢慢專業化了,又稱為相字或測字。測字是任舉一字,觸機附會,以判吉凶。《論衡校釋》卷七記載東晉元帝司馬睿先生在建康設都,大將軍王敦先生恃功欲反,問旌陽許敬之先生:「我夢將一木上破其天。孤擅帝位,果十全乎?」。許真君為他破譯:「木上破天,是『未』字。明公未可妄動,晉柞固未衰耳」。因此王敦先生一時還不敢輕舉妄動。儘管十五年後,他還是反了,最後的結果是兵敗身亡。

讖語與測字互成因果。讖語是先面后底,由文及字;測字則是先底後面,由字析理。宋朝是中國文化非常昌盛的時期,測字術在此時取得了重大的理論突破。宋朝人首次將陰陽五行、六神、八卦與測字結合,自成體系的《神機相字法》就是兩宋時期所著。宋朝測字風氣之盛,連皇帝也未能免俗,據《字觸》記載,號稱文烈武欽的北宋第六代皇帝宋神宗趙頊先生,為振興北宋王朝,即位后命王安石先生推行變法。就是這樣一位勵精圖治的實幹家也相信測字。他在位時天下大旱,群臣力主改元以祈福,初議「大成」為新年號,神宗說不妥,「成」字可以從中拆開,右面是「戈」字,左面可以繼續分拆成「一」和「人」字,合在一起是「一人負戈」的意思,不吉利。群臣又提「豐亨」,神宗還是不同意,因為「亨」字的下面部分為「了」,「了」字不能成為「子」字,暗含「子不成」,主凶。最後終於改元為」元豐」(公元1078年)。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即位的宋欽宗趙桓先生於翌年改元靖康(公元1126年),一位測字者拆解「靖」字,分成左右兩部分,左面為「立」字,右面為「青」字,再將「青」字繼續分拆成「十」、「二」和「月」三個字,於是他得出結論:「靖字當立十二個月」。果然,只過一年宋欽宗即北遷。(師爺按:靖康元年秋,金兵再次合圍汴京,宋欽宗親往金營投降,北宋滅亡。次年四月,與宋徽宗趙佶先生一起被金國俘虜北上,后死於五國城,位於今黑龍江境內。)再如建炎年間(公元1127年~1130年),宋高宗趙構先生逃到杭州,金人騷擾不斷,人心惶惶。高宗叫人以杭州的「杭」字去測字。測字者將「杭」字拆成左右兩部分,再將右面的「亢」字上面的那一「、」移至左面「木」字的右肩上,成為「術」字;再將「亢」字剩下的「一」和「幾」合併成為「兀」字,構成「兀朮」兩字,斷為金兀朮先生可能要大舉南侵。
2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k7k6w8 2009-9-25 20:03
楊修經常亂斷章,命都送掉
回復 light12 2009-9-25 20:06
k7k6w8: 楊修經常亂斷章,命都送掉
斷章師爺堪憂。
回復 marnifan 2009-9-26 22:18
阿光會嗎?
回復 light12 2009-9-26 22:52
marnifan: 阿光會嗎?
只會ZT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2 19:4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