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聊藏密易行乘:
在古印度當時的斯里蘭卡島上(最早翻譯叫楞伽,就是後來的《楞嚴經》)。當時有二十五個瑜伽大師,包括文殊、釋迦牟尼、觀世音,實際上他們採取的修持方法都是頓派的,他們都抓入靜,這些專門研究各種入靜的方法,對我們進入到上層功夫是多麼難能可貴之法。
所以,那次楞伽大會實際上全是專門研究頓派的大會,而且是頓派法最多的大會。
二十五個瑜伽大師實際全是外耳道法門,內耳道法門,內鼻道法門,外鼻道法門,這些很簡單的法門就是入靜的根本方法。
懂得這一點以後,我們在修行的時候就會抓住它的要領,從入靜著手,同時,我們就解決了頓派的問題,只要解決了這一問題,實際上所有功夫就簡單易學了,就進入了易行的密乘這個階段。
(二)易行乘的主要特點。1、變不共成就為共同成就。2、變超功能為常態功能。3、變繁雜為簡易。4、變神秘為自然。
1、變不共成就為共同成就。
什麼叫不共成就呢?不共成就就是現在說的特異功能的意思。這是非大家所共有的成就現象。成就在梵文中間叫悉地,所以,不共成就又叫不共悉地。不共悉地就是說大多數人都無法掌握的那種成就,它稱為不共成就。
我們能不能把大家不能掌握的成就變成大家能掌握的成就?這是我們當前修行和特異功能研究的重要課題。特異功能可不可以學會?
如果能解決時輪乘的問題,就能學會特異功能,很多特異功能它們的空間變化都不大,幾乎沒有變化,主要是在時間上有了變化。
所以,我們只要在時間研究上下功夫,時間有很多層次,比如我們進入幻化時以後,有些特異功能就變得很簡單了。如催眠術、定身術、語言神境通等,一旦進入幻化時間狀態這些都迎刃而解,只要進入這種狀態就立刻會掌握。
這一段落,先到這裡。
*
在現實中,我曾經提到的為一個印度人,化去腦中的瘤,其實就是掌握一種時間上的變化,就是從入靜入定著手。
前題是他要相信你,這樣才能配合你,好在,印度人相信瑜伽,我們告訴他氣功就是瑜伽,只是名稱不同,所以,這人能相信我,雙方一起入靜,儘管沒有進入「幻化時」,但也很接近了。
這時「向生」的慣性就很大了,進入一種「自由態」,好象掛空檔的車,比較輕,能推得動,掛上檔就很重了,很難推動了。
如果,對方並不相信的話,只要自己能量夠強,也可以凹過去。關鍵是能量,幻化是好的狀態,不相信的人也遇過很多,一樣能成功。
好!先到這裡,謝謝各位看官,再會!

貼主:空行菩提於2024_11_28 23:39:06編輯
貼主:空行菩提於2024_11_29 1:59:49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