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聊藏密。
藏密的大圓滿是為了證大圓鏡智而設計的。大圓滿功法就在這個層次。
好象人體是一個圓形的鏡子一樣,其特點是球外任何一點都能在球內找到對應點。這時候,他的功能就是「一即一切」。
有的學者認為大圓滿法高妙,無與倫比的見地太瀟灑了,以為大圓滿是任何教法都比不上的,也是任何教也不能證到的,這個說法不一定正確。
確實禪定是從「主體意識走向客體意識」的一個過程,大圓滿已達到「客體意識」了。但他還不是最高功夫。
其上面還有「法界體性智」,還要漏盡,大圓滿是一個無漏的卡。還沒有漏盡,漏盡才是他的本源,法界體性智主要練漏盡通。
「想受滅盡定」就是證法界體性智。想和受、主觀和客觀都要漏盡,主體意識和客體意識都漏盡以後,才是事物本來的面貌,他比大圓滿還要深一些。
釋迦牟尼很早就把我們的智慧和感官的層次、對應的關係分析得很清楚。所以說,藏密有個基本概念即「轉識成智」。
我們修行的目的,是為了把感覺器官練成智慧器官,這叫「轉識成智」。我們練功的所有目的是練感官,其最終目的是得到智慧。
神通(特異功能)是有層次的,中間這部分只是設計功法的,所有的功法都在這個中間的框架裡面找到它的地位。現在一般氣功練的是一即多,復覺器官。
高級一點的功能就在妙觀察智、大圓鏡智、法界體性智中間。如陽神出竅等,是比較高級的功能,低級一點的是感官的相互替用功能。
釋迦牟尼認為,人體功有個前提,即人要認識客觀就一定要到達客觀,如果沒有這個前提,那全部都是瞎扯。我們現在的哲學基本上沒有悟到這一點。在討論人類認識客觀事物的同時,實際上就承認了一個前提,我們主觀可以達到這個客觀,否則,我們認識的這個前提就沒有。
釋迦牟尼本人就親自體認,證明了這個客觀存在。他把主體到客體的過程叫到彼岸,主觀這個岸叫是岸。功能練到一定層次,總有一個經常要「回頭是岸」的過程,這是佛學術語。
他要經過哪幾個層次呢?稱之為五位百法論。第一類叫心王,即人的感覺器官。人類的感覺器官有八識或九識。就是說我們主體到達客體,首先要有基本的器官才能到達彼岸。
所以,一定要有所緣的本身,第二類叫心所,就是感官產生的附屬現象,心王產生的附屬現象叫心所。這個範圍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心理學範圍。第三類叫心不相應行為現象。
心不相應行為有如一條大河,河的兩邊有一邊是假的,一邊是真的,河的主航道是 S 線。所以,要大遷轉身,要顛倒一下,要把主體的我變成客體的我,就要顛倒顛,要象嬰兒一樣少意識。
(大遷轉身是道家修持的說法,知道的人很少,這個方法很重要。)
為什麼藏密有後天八卦的思想?其道理就在這裡。藏密大圓滿有一個大遷轉身,即你要達到大圓滿,首先就要克服我,這叫破二障,破除我、破除法的概念。
人無我、法無我,無我無法,都是一個意思。還不僅破小我,還要破大我,就是人類認識的一些規律,叫破法。
心不相應行為,就是現在氣功和特異功能研究的內容。上了彼岸,有兩個層次,一個叫無為,一個叫色。色就是客觀存在。
好!先到這裡,謝謝各位看官,再會!
貼主:空行菩提於2024_10_05 22:34:39編輯
貼主:空行菩提於2024_10_06 6:42:42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