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背影丨孫冰:父親孫泱,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作者:light12  於 2021-2-7 23:4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背影丨孫冰:父親孫泱,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孫冰 新三屆 


作者檔案

1977年當兵時的本文作者


孫冰,原名孫磐,孫炳文孫女,孫泱長女。1954年生於北京。少年時期遭逢亂世,父亡家破,13歲因「反江青言論」被關押,14歲赴「五七幹校」,15歲下鄉,經歷了農民、工人、軍人、大學生、從商等職業。1981年出國,后嫁在華工作的比利時人范克高夫,返回中國定居,曾在世界500強法國阿爾卡特、阿爾斯通公司工作,負責政府關係。目前是北京大策略商業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國家外專局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基金會-外國專家委員會秘書長。丈夫范克高夫長期在中國任職外企高管,曾獲中國對外國人的最高獎中國國家友誼獎、比利時國王授予的騎士勳章等榮譽。




原題
一 路 走 來——我的父親孫泱




作者:孫冰


父親孫泱

(1915-1967)


 爺爺孫炳文1927年犧牲的時候42歲,長子孫泱12歲。父親孫泱1967年52歲去世時,我13歲。
父親孫泱原名孫寧世,四川省南溪縣人。他信仰共產主義,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理想主義者。我們幾個孩子從小就被他教育:我們是革命烈士的後代,我們是共產主義的接班人,要熱愛黨,熱愛毛主席,周總理,朱老總,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在孩子們眼裡,父親性格開朗,為人親近,喜歡打太極拳,是一個非常樂觀的人。父親對我非常寵愛,我還沒有機會好好了解他,孝順他,他就離開了我們。如果時間能夠倒流,如果我能穿越,我一定會努力讓父親堅持住,活下去,讓他能看到改革開放的成功,中國和中國人翻天覆地的改變……可是他自己卻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孫泱與女兒,本文作者


孫泱參加革命后,先後三次擔任朱德總司令秘書,曾在八路軍總部、東北軍區、國家計委等單位工作。孫泱的烈士後代背景及能力與才幹,使他有更多的被重用和晉陞機會,但他卻多次選擇了遠離權力中心,到地方和高校工作。儘管如此,他還是沒有逃脫政治鬥爭犧牲品的厄運。

孫泱與女兒,本文作者
這些年來,我整理了父親的日記,父親和母親的往來書信,收集了家裡長輩及父親朋友們的回憶,歸納了我們同父親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

學生時代的孫泱,在蜀社負責體育事務


負笈東瀛  奔赴延安

 1932年,17歲的孫泱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上海光華大學外文系,並直接插班到二年級,主要學習英文和日文。1935年,孫泱考入東京明治大學,攻讀法律和經濟。在大學期間,孫泱翻譯了《鄧肯傳》《教育心理》、黑格爾的《法律哲學》等外文名著。孫泱不但翻譯書籍,還經常給別人當寫手,用別人的名字發表文章、小故事,稿費用於支付學費和自己的生活費用。

孫泱在日本

 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家仇國恨使得孫泱毅然放棄即將要完成的學業,回到中國參加抗日救亡工作。他同妹妹孫維世在武漢找到當時中共負責人周恩來。周恩來得知是孫炳文的子女,便把他們都送到延安。

1939年朱德在太行山八路軍總部,二排左三孫泱


朱德見到摯友孫炳文的兒子來到延安,即將孫泱留在自己身邊工作。從此孫泱就跟隨朱總司令轉戰太行山區,出入於硝煙烽火之中。孫泱擔任朱德總司令的政治秘書,併兼八路軍總部宣傳科科長,做八路軍的政治宣傳工作。
孫泱是唯一一個三次在朱德總司令身邊工作的人。他在朱德身邊前後工作了十多年,整理了朱德的傳記,並協助朱德總司令寫了不少軍事戰略方面的文章。他曾與黃華共同執筆,為朱老總寫了《論解放區戰場》一書,是當年那個時期的親身經歷者及見證人。

朱德《論解放區戰場》

 1939年朱德在給他和孫炳文的共同好友張從吾先生的信中這樣寫道:

浚明(孫炳文)亡后,其全家切能繼續革命。孫泱即寧世現在我處工作,有父風,頗過之無不及。繼世在河南,亦是廣材。維世(女)亦聰明絕頂,後生可畏,革命必期成功就在此。浚明夫人任同志亦到延安工作,特此正告。

——朱德                                               1940年5月,孫泱跟隨朱德從晉東南抗日前線回到延安后,朱德提出了在不妨礙部隊作戰和訓練的前提下,實行屯田軍墾的政策,「以減輕人民的負擔,密切軍民關係,同時幫助邊區的建設,也改善部隊本身的生活。」 孫泱陪同朱德多次到南泥灣實地了解情況,他整理了朱德的建議,向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提出了開墾南泥灣的報告,並很快得到批准。孫泱親身經歷了1941年-1943的延安整風、延安大生產等運動。
孫泱(前右一)與戰友在太行山
1942年7月,八路軍總參謀長左權陣亡。孫泱作為總司令朱德秘書,兼八路軍政治部宣傳部宣傳科長,撰詩《痛悼左權》:  
山如故里壑如家,轉戰沙場遍北華。唯有太行令我痛,清漳河畔凝血花。
朱德題贈給孫泱的戎裝照 在延安,孫泱作為老革命家孫炳文的後代,母親是延安備受尊重的「媽媽同志」,妹妹孫維世被周恩來認作乾女兒,他自己又是延安有名的「筆杆子」,被大家戲稱為延安「四大才子」之一。(孫泱、喬冠華、黃華、康生)而他的妹妹孫維世卻是被大家戲稱為延安早期的「四大美女」之一。(孫維世、龔澎、浦安修、藍蘋)這個才子美女是最早的說法,後來來延安的人多了,有些人離開延安了,才子美女也就換了人。
孫泱與妹妹孫維世
孫泱在延安有良好的口碑,他的工作能力也受到廣泛的認可。孫泱的第一任夫人是覃珍,是通過組織上介紹及嚴格審批通過的,他們在延安結婚,並在延安有了一個孩子名為孫延濱。後來他們因為性格不合離婚。

孫泱與同事

 1945年,解放戰爭期間,林彪進軍東北,請求朱德選派幹部,孫泱、莫文驊等隨同林彪出關到嫩江。孫泱先後任中共嫩江省委秘書處處長、宣傳部副部長、省委委員等職。遼瀋戰役勝利后,東北軍區進駐瀋陽,孫泱又被東北局書記高崗調到東北軍區政治部,出任宣傳部部長兼文化部部長等職。東北軍區文化部下轄東北軍區文工團,當時團長是陳其通,演員有田華、王心剛等。石崎也是部隊文工團的演員之一,她後來成為孫泱的第二任夫人。

孫泱與東北軍區戰友們在一起,站立者第一排左三穿大衣者為孫泱


孫泱與東北軍區女文工團員


在國家計委的日子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朱德總司令又把孫泱從東北調回自己身邊協助工作。孫泱來北京后,為了工作方便,全家搬進了中南海,距離朱德居住的含和堂不遠的一個小院子。
當年孫泱在北京鼓樓附近有一套四合院,是他父親的一個老朋友留給他的。但為了充分體現自己是無產階級的一員,孫泱把這四合院上繳給了國家。
孫泱與中辦同事,中為馮文彬

孫泱與中辦同事及家人

孫泱與長子孫延濱,1952年


孫泱與警衛員


1952年初,中央讓國家副主席高崗負責組建國家計劃委員會。高崗將孫泱從朱德總司令處「借調」出來,在北京西城區北河沿54號組建國家計委, 當時組建辦只有17個人,孫泱是其中之一。

朱德與孫泱等合影

 1952年11月15日國家計劃委員會成立,簡稱國家計委。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高崗兼任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鄧子恢為副主席,委員有陳雲、彭德懷、林彪、鄧小平、饒漱石、薄一波、彭真、李富春、習仲勛、黃克誠、劉瀾濤、張璽、安子文、馬洪、薛慕橋。馬洪兼任國家計委秘書長,原任東北人民政府秘書長的王光偉任副秘書長,下轄17個辦事機構。1953年,國家計委搬到北京西城區三里河,新的計委大院是蘇聯設計的。 國家計委機構搭建好了,1953年中共中央挑選一批幹部送到蘇聯去培訓計劃經濟,孫泱便是其中之一。孫泱當時是身兼職務最多的幹部之一。孫泱原是高崗借調的,但他在計委被重用,也就「還」不回去了。
孫泱手跡


1954年,高崗被定為反黨集團遭到批判。之後,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兼任國家計委主任。馬洪、王光偉受高崗牽連下台。爺爺孫炳文同李富春及夫人蔡暢曾經一起在歐洲留學,李富春的女兒李特特是孫泱妹妹孫維世一起在蘇聯留學,並且是非常好的朋友,加上孫泱自身的業務能力強,所以李富春沒有把孫泱劃到高崗集團的圈子裡,繼續重用。 孫泱負責過國家計委的軍工和戰備局、國民經濟動員計劃綜合局,擔任過國家計委研究編譯室主任等。他參與制訂了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編寫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故事》,以通俗有趣的形式,介紹了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任務、目標、發展遠景,當時很受讀者的歡迎。
孫泱在國家計委時期的著述

孫泱在1955年~1957年任職國家計委時,還著有《我國過渡時期的社會主義經濟規律》《漫談第二個五年計劃》《蘇聯國民經濟的幾個比例關係》《我國五年計劃的故事》《共產主義道德品質講話》等書籍。接著,他又寫了《第二個五年計劃遠景》《我國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的規律》等著作,還參加《計劃經濟講座》到大學給大學生們上課。


 孫泱在國家計委時期的著述


1957年毛澤東發動「反右」運動,要求每個單位要清除5%的右派。按照5%的要求,計委本來懂經濟的幹部就很少,結果那些敢說實話的人,很多都被劃成右派,最典型的就是後來當了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他當年年輕有才,是一個處級幹部。孫泱明白計委非常需要懂經濟懂技術的人才,但面對黨的大政策環境,他無可奈何,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想辦法把已經是右派的朱鎔基調到他管的國民經濟動員計劃綜合局,讓他能繼續發揮他的專業技能。

孫泱陪同賀龍等領導視察


轉戰高校,培養人才
 中國一下子出了那麼「右派」,孫泱認為國家缺少又紅又專的人才,培養人才是振興民族的希望,才能避免右傾意識。 孫泱主動找了計委主任李富春談了自己的想法,主動請纓要求調到教育戰線,為黨培養更多德才兼備、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李富春聽了很不高興,因為計委也需要能幹的人才,他已將孫泱列入提升計委副主任的名單。他極力挽留孫泱,並告訴他只要他能留在計委,他的政治前途會很有前途,但離開計委,就意味著放棄更快的晉陞機會。當時的計委直屬中央領導,權力很大,如果到了教育口,教育部歸國務院領導,大學又歸教育部領導,從行政的隸屬關係來看,相差未免太多了。
孫泱手跡

但孫泱卻堅持自己轉入教育界的決心,李富春見孫泱如此堅決,也只好同意放人。
孫泱得到李富春的放行令,馬上去找中宣部部長陸定一。陸定一告訴孫泱,當時國內有幾所大學急缺黨的領導幹部,其中有四川的學校。孫泱是四川人,弟弟孫繼世在成都擔任四川省的部門領導,他自然選擇了位於重慶的西南師範學院。就這樣,孫泱被調到了教育戰線上。

孫泱與大學生


孫泱到西南師範學院任職后,學校分給他們安排了濮安村一棟小洋樓的2樓,一層有7個房間兩個廳。孫泱覺得面積太大,只要了其中的一半,另外的幾個房間讓出來給學校做了招待所。三個間房,孫泱夫婦一間睡房,兩個兒子一間睡房。女兒孫冰平時住校,只是周六才回家,孫泱認為沒有必要浪費一個房間,周末回家住書房就可以了。客廳則基本是父親開會工作用。


我們一家人基本上都在學校食堂打飯吃。很快進入三年災害時期,西師食堂三頓飯中只有一頓飯加青菜,根本看不到肉類。孫泱帶頭要求校領導與同學們一起度過難關,自己的三個孩子也與西師同學們一起就著鹹菜、鹽和醬油少得可憐的定量的飯菜。孫泱和妻子都因為長期營養不良得了浮腫,石崎還患上了非常嚴重的便秘。就這樣,孫泱還把學校給他補助的奶粉讓給學校有新生孩子的老師。


孫泱與石崎


重慶是中國著名的大火爐,夏日天氣悶熱得出奇,40℃的夏天是常事。儘管孫家的電風扇日夜不斷,但一家人還是抵不住熱浪的襲擊。孩子們也因為天氣太熱、太潮濕,身上不是長痱子就是長大瘡。石崎在北方長大,沒受過這種熱,不免抱怨。孫泱笑到:「是你希望能上大學,現在有機會了。有利就有弊,你就不要追求十全十美了。」 


孫泱給夫人石崎的信


1958年,毛澤東提出 「大躍進」,要求爭取在15年或者更短時間內,工業產量趕上和超過英國。為了實現中央提出的指標,全國上下掀起了「大鍊鋼鐵」的全民運動。孫泱作為新上任的第一把手,到了西南師範學院就馬上響應中央號召,親自率領西師同學到四川綦江縣鋼鐵廠。他和同學們同食同住,一起下廠勞動。當時全國處處可見小高爐,老百姓紛紛把家裡能煉鐵的東西找了出來,砸鍋煉鐵。舊釘子、鐵絲、鐵鍬、鐵鎬等等,只要是與鐵有關的,恨不得掘地三尺,甚至把祖墳里的鐵器都收集到一起,送去再鍊鋼鐵。

孫濟世、孫維世、孫泱、孫新世和孫維世養女兒孫小蘭

 

「大躍進」同時要求在農業上 「以糧為綱」 「高產衛星」,鼓吹「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記得1958年還發出了《關於除四害講衛生的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時間內,完成消滅蒼蠅、蚊子、老鼠、麻雀的任務。城市居民積極響應,人人都舉著蒼蠅拍消滅蒼蠅、抓老鼠,到了晚上到處都點上了滅蚊葯。大家敲鑼打鼓趕麻雀,直到麻雀飛不動了,紛紛從天上落下來,被大家一窩蜂搶了回家燒菜吃。

孫泱與石崎

 孫泱也帶著學生去支援人民公社的秋收,區里下達的紅薯指標是52萬斤,但實際收成遠遠不到25萬斤,完全達不到任務指標。面對沮喪的同學們,孫泱也只好安慰和鼓勵大家說:「你們很辛苦,參加勞動是體力和意識的鍛煉,在收成上雖然沒有豐收,但在思想體會上有豐收就行了。」 


孫泱與大學老師


學校里的師生都響應「大躍進」運動跑去大鍊鋼鐵了,只留下老弱病殘人員。孫泱對學校無人上課學習的狀況,感到非常鬱悶和糾結。他從國家計委轉戰到教育行業,目的是給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沒有知識如何才能實現發展國民經濟,建設社會主義的目標?他也對這種揠苗助長,土法大鍊鋼鐵,農業收成浮誇的做法感到很無奈。他還是相信,毛主席做了這樣的決定,就有他的道理,應該堅定的執行,但執行人不應該是學生,學校的任務是為國家培養接班人,學生的任務是讀書。

 孫泱石崎夫婦與孫維世

 孫泱當過軍人,軍令是要絕對的服從,他相信黨中央的決定是正確的,是下面的理解和執行出了問題。他將自己的看法反映給中央,並再三請求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宣傳部長陸定一到西南師範學院視察。 在孫泱請求下,陸定一到西南師院考察了解情況,他贊同孫泱的意見,並通過教育部對全國大學發出指示,讓大學生都撤回學校恢復上課。西南師範學院這才恢復開課。1960年初,國家副主席朱德到西南師院視察,他對孫泱把教育搞得有聲有色非常滿意。
 孫泱、陸定一夫人嚴慰冰與孫冰 1960年代,中國的電子通訊技術非常落後,急需電訊方面的技術人員,特別是部隊需要更多的人才,發展更新軍方的通訊系統。軍委為此召開會議,為總參直屬的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配備更強的領導班子。總司令朱德聽到消息,推薦了孫泱。
總參研究了孫泱的檔案,認為孫泱曾在部隊工作過,又在國家計委搞過軍工,他軍方、政府的關係都熟悉,是最佳人選。總參向教育部協商要人,孫泱接到赴京開會的通知,莫名其妙地來到北京。朱德及總參領導找他談了話,讓他到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任黨委書記兼副院長。

 朱德出席的軍委擴大會議,孫泱在後排中間


當時中國軍工高校中,有北有哈軍工,南有成電的說法。聽說還是搞教育,孫泱當場表示:「堅決服從上級領導的意見,服從分配,黨讓去哪裡就去哪裡。」1960年3月,孫泱同志調離西南師範大學,轉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及副校長。1961年,成都電訊工程學院被確定為七所國防工業院校之一。 中國從 1959年至1961年期間,「大躍進」運動導致了全國性的三年困難期,出現大規模的糧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機。學校幹部的家屬也在大飢荒中餓斃的,孫泱和妻子都患上缺蛋白性浮腫病,但他還是帶著全家人一起在學校的食堂吃飯,以身作則,不搞特殊化,堅持同廣大師生共渡難關。孫泱不擺官架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學校管理很快得到了的提升。


孫泱陪朱德在四川視察


返回北京,調任人大
 1962年,朱德到成都電訊工程學院考察,看到學校已經步入正軌,他對孫泱提出:幫他用兩年時間整理傳記,兩年後再回教育界。孫泱很喜歡目前的工作,並不願意回到是非太多的中央,但他還是回復朱總司令:

想到您忠心耿耿為黨工作的一生,我只能義不容辭地接受您委託的任務。漫說一兩年,如果工作需要,三五年我也應該拿出來的。


就是擔心自己水平低,寫不好,不過,既然是組織決定,組織上當然會有領導和指示。自己也就應當勉為其難了。


謹致敬禮!

並問克清同志好!


孫泱

五月二十九日

於成都


 孫泱致朱德的信


朱德調孫泱回北京,是中央書記處書記康生同意的,整理朱德的傳記也是康生同意的。康生當時編輯《毛澤東選集》, 但是孫泱到了北京之後,康生拖了很久才找孫泱談話。康生的態度很是奇怪,令孫泱迷惑不解。隨後,孫泱出任了朱德秘書組組長的職務。
孫泱與中辦同事
剛剛從成都回北京的時候,中辦的房子很緊張,孫泱一家人被安排在北海公園邊上的三座門的總參招待所。女兒孫冰在北京育英小學住校,兩個兒子孫寧和孫名則在中南海幼兒園全托。
在中南海為朱德整理了兩年的《朱德傳》,孫泱完全沒有意識到:他整理的《朱德傳》道出了真實的歷史,同康生等人極力推行的個人崇拜不在一個頻道上。也正是因為這個傳記,給孫泱帶來了殺身之禍。

朱德給孫泱石崎夫婦的題詞

 兩年後,孫泱整理完《朱德傳》,中宣部、外交部等部委均有職位,但孫泱還是表示希望回到教育系統。他選擇了中國人民大學。1964年6月,孫泱調到人民大學任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兼任政治部主任、政治理論課教研室主任和蘇聯東歐研究所所長。一家五口人就搬到西郊的人民大學校園。 
當時北大清華是培養專業人才,而人民大學卻是培養國家幹部的最高的學府。人民大學前身是陝北公學、華北聯合大學等,中共中央直接領導創辦的革命大學。1950年人民大學創立后,校長一直由中央委員吳玉章擔任,副校長先後有成仿吾、胡錫奎、郭影秋、崔耀先等。其中副校長郭影秋同孫泱一樣,1957年辭任雲南省省長轉職高校,先後出任南京大學校長、人民大學副校長。
孫泱與吳玉章等人大校領導 1964年,毛澤東為了防止修正主義,開展了一場以反修防修、防止和平演變為主旨的「四清」運動,要求在全國城鄉開展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在農村中是「清工分,清賬目,清倉庫和清財物」;在城鄉中是 「清思想,清政治,清組織和清經濟」;「反貪污行賄,反投機倒把,反鋪張浪費,反分散主義」。運動期間,中央領導親自掛帥,數百萬幹部下鄉下廠,孫泱到中國人民大學后,馬上就被學校派往山西去參加「四清」。 孫泱帶了幾個教師在山西賈家莊做調查,他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條件十分艱苦。孫泱在給夫人的信中對當時生活這樣寫道:「過去在晉東南當八路軍的時候生活就是這樣,有時候還不如現在好。」他說:「我們住的一間小土房,只有一個小土炕。僅容兩個人,生個小爐子,連燒炕帶取暖都是它了。點了一盞小煤油燈,只是有個燈罩,這就算農村的奢侈品了。吃的是棒子窩窩,高梁轂,小米南瓜粥,就一點酸菜和鹹菜,這比老鄉好得多。老鄉還要摻上糠和菜。每天的半天勞動也堅持下來了。」
 孫泱下基層「四清」
孫泱在「四清」運動中學習和研究了重大的、政策性的問題。搞了農村經濟調查,對所在西社的經濟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他從生產分配積累消費流通等各方面,對一個大隊進行全面的剖析,寫出《賈家莊農村調查報告》。通過這一縮影,他提出了在農村開展多種經營,使農民脫貧致富的意見,提倡「農民不應只追求單一的糧食產量,要使農民擺脫貧窮,使農民逐漸致富,應該走多種經營之路,才是出路。」 
他的想法和意見,同當時的政策大有出入。他糾結再三,想到了延安時期朱德老總提出的要「減輕人民的負擔」的初衷,認為要為廣大人民的疾苦著想,社會主義不能教條,回京后他把這份調查報告遞交給了負責人民大學日常工作的郭影秋副校長,也轉給了農林口的譚震林副總理,希望為國家調整經濟政策提供基礎依據。
孫泱在山西基層「四清」中
文革期間被迫害致死
 1966年,毛澤東發動和領導了「文化大革命」。「革命無罪,造反有理」,黨內領導層的不同意見,轉變為「造修正主義的反」的階級鬥爭。同時,個人崇拜也被推到了極致。 全國形勢一片混亂,學校大小領導通通被揪了出來,群眾亂打亂斗。孫泱經歷過延安整風、「反右」「四清」等種種運動,雖然他對文革非常不理解,但是文革是毛澤東親自發動和領導的,那就應該服從和支持,他對待群眾的過激行動毫無怨言。他開始還給別的受衝擊幹部做工作,讓他們想開些,正確對待這場革命。 很快,孫泱被解除了黨內外的一切職務。接著黨委癱瘓,各校系幹部自身難保,所有的校領導都成為「黑幫、走資派」,大字報貼滿了各大校園。校領導們帶著用紙糊的高帽子,胸前掛著一個大牌子,上面寫著被批鬥者的名字「走資派XXX」「黑幫XXX」「我是牛鬼蛇神XXX」,被學校的學生和普通教員用繩子把他們串起來遊街。群眾們個個情緒高昂,高呼著各種革命口號。很多幹部被學生剃了陰陽頭,每天都被批鬥,遊街和打罵……
文革初期,批判孫泱的大字報
隨後,學生和教師們分成了兩派。兩派發生武鬥時,孫泱就給兩派頭頭寫信,要求把鬥爭矛頭一致對他,斗他三天三夜都可以,不要打派仗了。都到了這時候,他考慮的不是個人的安危,而是擔心兩派武鬥會傷害了群眾。 1966年8月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再一次確立了毛澤東的核心領導地位,確認了林彪的接班人地位。毛澤東成為全國人民「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的精神領袖。但老革命一代都知道「朱毛紅軍」,現在要「大樹特樹」個人崇拜,貶低朱德將是不可避免的。更有一種說法:「朱德不倒,林彪不香」。

1966年6月13日在文化廣場首次批鬥孫泱大會

 康生為了推行他搞的個人崇拜路線,讓中央文革小組副組長張春橋研究《朱德傳》。張大罵此書將朱德這個「大軍閥」寫成了開國元帥,是在歪曲歷史,褻瀆毛主席的功勞。他下令對幾名作者進行追查,目的是逼其交待朱德的「罪行」。要打倒朱德,從孫泱入手是最佳選擇。


1967年9月6日,康生點名孫泱是「大特務」。同月26日,陳伯達說,孫泱是壞人。江青接著說,孫泱是蘇修特務、日本特務、國民黨特務。中南海外牆和人民大學的校園裡,都出現了「打倒朱德!打倒孫泱!」的大標語。 孫泱是周恩來總理介紹參加革命的,又長期在朱德總司令身邊工作,所以被中央文革小組視為開刀的對象,並把矛頭直接指向朱德和周恩來。孫泱堅決不肯就範,他認為自己就是這段歷史的當事人,最有發言權,他寫的朱德傳記是完全尊重歷史事實。
1967年,對人民大學校領導的批鬥大會

江青乾脆直接插手了人民大學的運動,指出「孫泱是人大頭號敵人,是大特務,日本特務…….」並指派中央文革小組成員戚本禹作為「孫泱專案組」組長,要揪孫泱的後台。這些伎倆使得對孫泱的迫害陡然升級。孫泱被在大會批鬥,屢遭到連續審訊和毒打,孫泱至死不屈,陳伯達、江青這些人,最終也沒能得到他們想要的材料。 多年後,人大副校長郭影秋回憶說:「我有一段時間就關在孫泱隔壁的房間,那時我常常聽到屋子裡傳來皮帶的鞭打聲、打手們的叫罵聲、和一種令人心碎的痛苦呻吟。」「其中,打得最厲害的一次是批鬥學校的幾個主要領導,包括我、孫泱、胡錫奎、李培之。批鬥會後,把我們拉到會場旁邊的一個小屋子裡。一群打手,瘋狂地撲向我們每個人,大打出手。我直聽到孫泱同志被打得『唉』了一聲,便倒了下去,過了十幾天他就死了。」
孫泱石崎全家福,中為本文作者 朱德得知孫泱的死訊后十分悲痛,說:「孫泱有什麼錯?他的錯誤無非兩點,第一是給我當過秘書,第二是說了真話。」孫泱遇難前後,朱德還曾幾次想請周恩來出面伸以援手。周恩來苦笑說:「有些人,我沒有保他,他的日子還好過些。我保了他,日子更難過了。」
1970年代,孫繼世和孫新世去拜見朱德老總。朱老總握著孫繼世和孫新世的手,三個人在一起嚎啕大哭。孫泱和孫維世的死在朱德心裡頭留下非常痛的傷,他對孫家倖存的兩兄妹說:」你家是滿門英烈,共產黨對不住你家。」
上次朱德為孫家痛哭,是在1927年,當朱德聽到孫炳文遇害,被蔣介石腰斬在龍華的時候.......



撥亂反正 平反昭雪

粉碎「四人幫」,撥亂反正後,1978年8月22日,中國人民大學黨委為孫泱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聶榮臻、譚震林、李井泉、吳德、黃克誠、康克清、胡耀邦、傅鍾等領導人送了花圈。 中央和各部委、解放軍、北京市領導吳德,李井泉、蔣南翔、高沂、鄧力群、李昌、房維中、馬儀、金熙英、葉林、毛聯珏、李立功、黃鎮、柴樹藩、楊奇清、周桓、馬洪、薛暮橋、袁寶華、宋養初、胡績偉、廖蓋隆、任繼愈、劉復之、薛暮橋、廖蓋隆、馮文彬等和孫泱生前友好700多人參加了追悼會。
時任人民大學校長成仿吾在悼詞中高度評價了孫泱革命的一生。 
 


孫泱追悼會簽到簿的部分簽名


悼詞說,我們懷著極其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黨的好黨員,無產階級的好戰士,毛主席的好學生,我們的親密戰友,我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孫泱同志。一九六七年孫泱同志遭受 「四人幫」的殘酷迫害,於十月六日不幸逝世,終年五十二歲。 悼詞說,孫泱同志是四川南溪人,是革命烈士孫炳文同志之子。一九二七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孫炳文同志慘遭國民黨殺害。在黨組織的關懷下,孫泱同志和母親、妹妹先後到達延安,受到黨中央、毛主席、周恩來副主席、朱德總司令的親切關照、培養和教育。孫泱同志早年在上海參加抗日救亡工作。一九三八年四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朱德總司令秘書,嫩江省委秘書處處長、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東北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長、文化部長,國家計委軍工局、動員計劃局局長、計委委員,西南師範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西南電訊工程學院黨委書記。一九六四年調來中國人民大學任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悼詞說,孫泱同志無限熱愛偉大領袖和導師毛主席,對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懷有崇高的敬意和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在幾十年的革命實踐活動中,他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決貫徹執行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孫泱同志衷心擁護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自發動和領導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對林彪、「四人幫」的倒行逆施進行了抵制和鬥爭。孫泱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榮戰鬥的一生。
 悼詞說,林彪、「四人幫」為了達到他們陷害周恩來總理和朱德委員長的罪惡目的,文化大革命一開始,就直接插手人民大學的運動,指使他們的爪牙點名誣陷孫泱同志是人民大學的「頭號敵人」,並揚言:要揪孫泱的後台。叛徒江青用謊言和誹謗編造駭人聽聞的罪名陷害孫泱同志,使孫泱同志在精神上肉體上受到了殘酷的折磨和摧殘,不幸與世長辭。萬惡的林彪、「四人幫」強加給孫泱同志的種種罪名純屬誣陷,應予推倒。我們要為孫泱同志徹底平反昭雪,恢複名譽。


孫泱在八寶山的空墓牌位



孫泱革命簡歷


1937年,孫泱經周恩來介紹到延安,先到馬列主義學院學習。


1938-1944年,中共軍隊總司令朱德政治秘書,兼八路軍政治部宣傳部任宣傳科長。1938年4月孫泱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5年底,中共嫩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1945-1951年,東北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部長、文化部部長。


孫泱、孫新世、孫維世與孫泱長子孫延濱


1951-1953年,中央辦公廳國家副主席朱德秘書。


1953-1957年,國家計委委員,國家計委軍工戰備局局長,國民經濟動員計劃局局長,國家計委研究編譯室主任,負責組織編寫了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1958年,中國西南師範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


1959-1961年,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


孫泱與妹妹孫維世
1962-1964年,中央辦公廳兼中央副主席朱德秘書,負責整理朱德傳記。
1964-1967年,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蘇聯東歐研究所的所長等職。
1967年10月,孫泱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1978年8月被平反。
本文作者一家


相關閱讀

孫冰:大姑孫維世的跌宕一生
爺爺孫炳文,被蔣介石腰斬的資深黨人我的奶奶,延安的"媽媽同志"任銳孫維世哥哥孫泱一家的文革遭遇

註:看不到照片可試試Google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1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3 17:5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