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ZT) 蘆笛 論持久戰

作者:light12  於 2009-4-6 07:5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1評論

孫子曰: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貴勝,不貴久。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孫子此論當然很有道理,可惜思路相當片面。他只是從入侵一方來看問題,說的都是長期遠征必然遇到的一系列惡果,沒有考慮被入侵一方的經濟損失,也忽略了雙方實力對比。此外,他只把眼光限於經濟考慮和國際政治,未能結合軍事意義來全面地看問題。

先從經濟上看,交戰雙方都要支付戰費。但在被入侵的國家,因為戰爭在本國境內發生,所以還必須在戰費之外承受戰禍(包括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破壞、生產力下降以及領土淪陷導致的財政收入減少等等)。因此,被入侵國遭受的經濟損失是多重的。如果客軍實行以戰養戰,靠搜刮敵國百姓、掠奪敵國資源和財產來支付部分戰費,則被入侵國蒙受的經濟損失就更大。淪陷區域越廣,政府財政收入的損失也就越大。在收入劇減的情況下,政府還得支付巨額戰費以及形形色色的額外支出(諸如醫治傷兵、撫恤烈屬、救濟難民等等),便不能不加大對未淪陷區域的人民的搜刮力度。收入劇減、支齣劇增,必然要使得國家財政破產,物價飛漲,百業凋敝,民不聊生。

現代戰爭因為具有強大破壞力,被入侵國遭受的戰禍就更慘重。發達如歐洲,還讓二次世界大戰打得五癆七傷,德國盡成焦土不必說,就連境內未經嚴重破壞的大英,只因戰後老美中斷了無償外援,國家財政也就立即破產。凱恩斯去美國磕磨面頭,把前額都磕腫了,還是沒求來無償援助,最後只好把整個國家抵押出去,借了點印子錢回來,因為受的刺激太深,回來心臟病發作就死了。這印子錢一直到前兩年才算正式賠完。若後來不是冷戰爆發,美國國會通過了馬歇爾計劃,英國作為主要受惠國接受了大量美元,說不定這跟頭栽下去就再也爬不起來了,至今可能還在深淵中掙扎也未可知。

因此,持久戰給被入侵國造成的經濟損失更大。如所周知,抗戰使得中國經濟破產,但若日本不發動太平洋戰爭,使得本土備受美軍轟炸,只把戰爭限制在中國戰區,則本國經濟並不會受到什麼嚴重影響。正如美國在二戰中因為本土未遭到攻擊,參戰非但沒有影響國民經濟,反而促成了空前的經濟繁榮。所以,但凡是腦袋正常的國家領袖,就一定要避免打境內戰爭,尤其要避免打持久戰。這道理是人都能明白,只有瘋子才喜歡和人在自己家裡打架。

但能否做到這兩點,取決於本國的實力和當時的國際形勢。如果實力相當,則速決戰當然是理想目標,否則即使忽略戰禍不計,沉重的軍費負擔也要壓斷國民經濟的脊樑。例如兩伊戰爭足足打了8年,雙方都筋疲力盡,國力耗竭。薩達姆欠下大批外債還不了,這才去動科威特腦筋,引起海灣戰爭。

如果己方實力遠遠弱於對方,則打起來就只可能是境內戰爭。上面已經說了,此乃一個國家能遇到的最大災難,應千方百計避免。若實在無法避免,侵略軍已經打進來了,則也只好硬著頭皮堅持持久戰,蓋它是弱國取勝的唯一希望。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遠征軍長期駐紮敵國有可能導致師老兵疲,使得士氣低落,因而被對方擊敗或殲滅的可能性也就會隨之增加。為了實現有效佔領,客軍必須分兵把守攻佔的區域,這就增加了被各個擊破的危險。即使在古代,完全靠搶劫敵國來維持客軍的給養也是一種難以實現的理想狀態。在現代戰爭中,本軍消耗的武器、彈藥乃至燃料一般只可能由本國供應,不可能靠搶奪敵國來自給自足,以戰養戰的限度更低,有著長途運輸的額外運費問題。征途越遠,補給線越長,戰爭延續得越久,運費也就越高昂,補給線被切斷的機會也會隨之增加。如果補給線被切斷,客軍又不能完全自足,則士氣必定瓦解,被擊敗甚至或被消滅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而被入侵國因為是「以近待遠」,不存在此類問題。因此,從軍事上來看,一般來說,持久戰對入侵國不利,對被入侵國有利。

全面來看,無論是強國還是弱國,持久戰都是不利的。它唯一有利於弱國的地方,是它給了弱國驅逐侵略者的一線希望。但這不是說它在經濟上有利於弱國,相反,它使弱國蒙受的經濟損失更慘重,戰爭拖得越長就越是如此。因此,弱國的首選戰略,還是竭力避免與強國發生武裝衝突,持久抗戰只能是在戰爭實在無法避免時被迫採用的下策。國家領導人與國民絕不能為一時意氣左右,輕易失去克制,聽任甚至促進事態惡化,甚至輕率啟釁,然後再指望用持久戰去熬垮對方。

若採用這種背時戰略,則如無其他強國介入,最好的結局也就是在本國蒙受生命財產資源各方面的慘痛損失之後,迫使入侵國全身而退,恢復到戰前狀態。即使在強國幫助下贏得了戰爭,本國也要重創累累,元氣大傷,贏得的只是空洞的勝利,中國的抗戰就是如此。又如越南因為有中蘇作堅強後盾趕走了美國佬,然而留下來的戰爭創傷至今尚未完全恢復,取得的勝利除了感情價值外十分空洞,而美國人則是全身而退,毫髮無傷。因此,弱國所謂「勝利」,與強國的勝利完全是兩回事,主要是一種精神上的收穫,無法落實到物質上去。

這本是粗淺人類常識,是人都想得過來。這世上只有老毛那種終生無法超越自己的狹隘經驗的同志,才會「螞蟻緣槐誇大國」,拚命刺激侮辱咒罵強大的鄰國,敢於並善於化友為敵,把友好的盟國變成死敵,毫無必要地陷國家於危境之中后,再把「誘敵深入」當成國防戰略。記得70年代初,中蘇交惡到了最嚴重的地步,核戰爭一觸即發,上面傳達了偉大領袖的最新指示,說是要把蘇軍放進來,再「把住中原,聚而殲之」,我聽了只覺得啼笑皆非,真不知今夕何夕。據國內媒體披露,改革開放后,因宋時輪的建議,這背時戰略總算放棄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若己方實力遠勝於對方,打的是境外戰爭,也應該避免持久戰,爭取速戰速決,以避免不必要的人命和經濟損失,甚至因師老兵疲而喪失已經取得的戰果。但指望速決與能做到速決是兩回事。希特勒入侵蘇聯之初,追求的就是速戰速決,在冬季到來前徹底摧毀蘇聯的抵抗能力。他從來也沒計劃打持久戰。但他低估了斯大林的動員能力,在按計劃殲滅了600多萬蘇軍之後,斯大林還能源源不斷地投入新部隊。

而且,閃電戰其實是一種戰術而非戰略,在西歐狹窄的地域確有奇效,在廣袤的俄羅斯平原上雖然也取得了輝煌戰果,但規模必須極大地放大。放大倍數太高,包圍圈太大,就難以及時合圍,瀕臨被包圍的蘇軍就有可能逃掉。戰爭早期德軍之所以能大規模圍殲蘇軍,主要還是靠斯大林主動配合——他嚴禁部隊後撤,使得德軍得以從容完成包圍。蘇聯的原始基礎設施更加增加了對攻擊速度的限制。德國的所謂「摩托化步兵」沒有履帶化,無法在雨水破壞了的土路上迅速前進,使得德軍無法像在基礎設施先進的法國那樣,保持坦克與摩托化步兵的同步推進。此外,作戰半徑太大,後勤運輸就成了瓶頸,成了始終未能圓滿解決的難題。入侵蘇聯不到半年,德軍就只剩下三分之一的車輛(包括坦克和汽車)還能運轉,損壞了的都無法替補。此外,德國沒有戰略轟炸機,只有戰術轟炸機,無法轟炸蘇聯的後方工廠、鐵路、油田、煉油廠、儲油站等戰略目標。空運能力也很差,不可能靠它來為部隊提供給養。所有這些因素都處於入侵戰爭策劃者們的視線外,使得他們原訂的速決戰計劃流產。

即使達到速決戰目標,迅速摧毀了敵國的兵力,推翻了敵國政權,也不一定意味著戰爭就能按原計劃迅速結束。英美在阿富汗與伊拉克的冒險就充分演示了這一點。以強大的美國去打阿富汗,還有英國人幫忙,幹了那麼多年,至今該國硝煙未息,以致前些天英軍某將領還被迫承認阿富汗的戰事沒有取勝希望,只能控制在「可維持(manageable)」水平。

因此,速決戰一般是入侵國力爭實現的目標,在很多時候也是交戰雙方的努力目標。但能否如意達到此目標,影響因素很多。這不是光靠強調它的好處就能解決的,必須在事前儘可能考慮到各種因素。希特勒低估蘇聯的戰爭潛力以及廣袤的幅員對閃電戰的天然抵消作用,導致原來計劃中的速決戰成了持久戰。英美忽略了伊斯蘭宗教文化對西方生活方式的強大抵抗力,使得軍隊在迅速完成征服任務后,卻遲遲未能達成圓滿的政治解決而實現和平。

這些歷史事實提示,重要的不是像孫子那樣強調速決戰的好處,而是應該在事前盡量考慮到有可能使得戰爭延綿下去的各方面因素。如果持久戰不可免,那就不要貿然發動入侵。當年美國在韓戰中刻意將衝突局限於朝鮮,避免與中國全面開戰,後來在越戰中嚴禁轟炸與中國接壤的地區,避免刺激中國,對中國出兵援助越南佯作不知,避免被迫與中國攤牌,都是明智的決定。

總而言之,儘管孫子的思路片面,視野狹窄,但他反對持久戰,提倡速決戰的基本精神還是正確的。一個國家若實力強大到足以發動入侵他國的戰爭,若無把握避免持久戰,就不宜輕率動武,免得竹籃打水一場空;若實力與對方相當就更不要輕易發動戰爭,免得兩敗俱傷;若實力不如人就更要千方百計忍辱避戰,免得山河破碎,生靈塗炭,到最後即使取得強國奧援,付出慘痛犧牲后也只能換來空洞的精神勝利。

可嘆的是,由於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空前普及,許多國人徹底喪失了人類常識,不知道持久戰乃是弱國被逼得實在不戰就要亡國時的萬般無奈之舉,正是民間俗話所說:「貓吃酸腌菜——一百二十個沒奈何」,卻聽信了毛澤東的鬼話,以為那是國家可以主動發動的一種克敵制勝的法寶,甚至據此責怪晚清統治者為何不以此道打敗列強入侵,將老成謀國忍辱負重的先賢們罵為漢奸。這誤識若不糾正,則中國在未來還可能重蹈覆轍。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1 個評論)

回復 吳鉤 2009-4-6 08:14
謝謝介紹!
但不同意文章觀點, 因為文章脫離了當時的厲史現實。中國當時和日本國力懸殊,也沒作好戰爭準備,是被動進入戰爭的,擺在面前只有兩條路:要麼投降(法國幾周就投降了,至今是個恥辱),要麼堅持抗戰。中國利用持久戰或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並獲得盟國的支持(利用同盟關係從來都是戰略和軟硬實力的一部份),最後取勝,打敗日本,是中國人民永遠的驕傲。 時間關係,不展開討論了。
回復 light12 2009-4-6 08:48
吳鉤: 謝謝介紹!
但不同意文章觀點, 因為文章脫離了當時的厲史現實。中國當時和日本國力懸殊,也沒作好戰爭準備,是被動進入戰爭的,擺在面前只有兩條路:要麼投降(
你不正是在講:"持久戰乃是弱國被逼得實在不戰就要亡國時的萬般無奈之舉。"沒有人要跟你討論,自己先要自洽?
回復 吳鉤 2009-4-6 08:56
light12: 你不正是在講:"持久戰乃是弱國被逼得實在不戰就要亡國時的萬般無奈之舉。"沒有人要跟你討論,自己先要自洽?
"卻聽信了毛澤東的鬼話,以為那是國家可以主動發動的一種克敵制勝的法寶"
---- 除蘆笛自己這麼認為, 還有誰會這麼想?
回復 light12 2009-4-6 09:05
吳鉤: "卻聽信了毛澤東的鬼話,以為那是國家可以主動發動的一種克敵制勝的法寶"
---- 除蘆笛自己這麼認為, 還有誰會這麼想?
戰土在中國?沒有美蘇日本會敗在中國手裡?你驕傲什麼?中國人恨日本不就是因為受人家欺負?
回復 吳鉤 2009-4-6 09:13
light12: 戰土在中國?沒有美蘇日本會敗在中國手裡?你驕傲什麼?中國人恨日本不就是因為受人家欺負?
在美蘇參戰前, 中國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已獨立抗戰五年, 決不投降, 日本當時也已被拖的筋疲力盡, 不斷想和國民政府談判.
中國人不驕傲, 難道抗德幾周就投降的法國人該驕傲?
我為我是中國人無比驕傲, 你呢?
回復 light12 2009-4-6 09:16
吳鉤: 在美蘇參戰前, 中國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已獨立抗戰五年, 決不投降, 日本當時也已被拖的筋疲力盡, 不斷想和國民政府談判.
中國人不驕傲, 難道抗德幾周就投降的法
受人家欺負沒投降就驕傲?? 驕傲地人是欺負別人的人?
回復 吳鉤 2009-4-6 09:20
light12: 受人家欺負沒投降就驕傲?? 驕傲地人是欺負別人的人?
我不喜歡在博客里和人爭論, 有空到外面時事區爭論吧.
還是說謝謝討論.
回復 light12 2009-4-6 09:22
吳鉤: 我不喜歡在博客里和人爭論, 有空到外面時事區爭論吧.
還是說謝謝討論.
謝謝,沒有興趣。你沒有批判什麼,驕傲就好.
回復 borninheaven 2009-4-6 14:49
只要和毛有關的永遠爭論不休!
回復 light12 2009-4-6 16:53
borninheaven: 只要和毛有關的永遠爭論不休!
阿Q是不是很驕傲?
有人講:毛澤東是偉人啊。我回答:不是偉人的話怎會把人整的感謝被整?
既然屁股決定腦袋,有啥好爭論的?
回復 borninheaven 2009-4-6 17:06
light12: 阿Q是不是很驕傲?
有人講:毛澤東是偉人啊。我回答:不是偉人的話怎會把人整的感謝被整?
既然屁股決定腦袋,有啥好爭論的?
阿Q經神勝利法是人類智慧的最高結晶! --- 魯迅的阿Q後傳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9:4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