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河邊 內在衝突-----倫敦、巴黎掠影感言(8)

作者:light12  於 2016-1-9 21:3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河邊 內在衝突-----倫敦、巴黎掠影感言(8) 時間: 08 1 2016 22:19
作者:河邊  驢鳴鎮 發貼, 來自 http://www.***

內在衝突-----倫敦、巴黎掠影感言(8)
 

八、戰爭與文明
 

整個凡爾賽宮的戰爭畫廊雖然說的是法國歷史上發生過的主要大戰,但從文明的發展角度看,其實就是在說「戰爭與文明」這個話題。這個話題在西方是個老掉牙的話題,出過很多書,還出過很多影視材料,不知道中國人是否做過這樣的研究。記得大陸出過《大國崛起》,我只看過一節,已經不記得詳細的內容,只是覺得作品把「大國崛起」看作國家興衰輪替,那樣的視角很容易忽略文明進步這個與戰爭緊密相連的話題。
 

參觀凡爾賽宮的戰爭畫廊時,我曾想,如果把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的大戰也用畫表達出來在故宮某處掛成一周來看,不知道會有何感?看過凡爾賽宮畫廊后我發現,如果弄一個中國戰爭史畫廊展出,比較法國的戰爭史,兩家的差別除了各自表現的文明不同,最大的差別其實是戰爭的目的。即便只比較前面談過的曲而皮希大戰(496年)與圖爾大戰(732年),我們也能清楚地看到兩次大戰的戰爭目的不同,這種不同通過畫面使用的藝術語言顯示出來后,就有諸如十字架與懷抱嬰兒的婦女等藝術設計。這樣的不同如果放到中國在相對應的1500年裡歷次戰爭中去尋找的話,恐怕找不到。不是說找不到十字架等具體的人與物,而是說,中國歷史上與之對應的那段時間的戰爭的目的,細究起來都是一樣:改朝換代,除了換個皇帝,戰爭過後一切又回到原地。
 

由此可見戰爭對於文明的發展的確有很大影響。下面談談我對這個話題的看法,然後再來觀賞畫廊,或許無須再一幅幅地談便能將路易菲利的所展示的法國歷史讀過去。我們從人類最初的暴力活動說起。
 

(1)人吃人
 
最早出現的人類之間的征戰大概和人吃人有關。那時人剛剛脫離動物界,人類學家早已證明人類曾經把同類當作維持生存的營養品。直到今天,在太平洋的一些島嶼上據說還生存著食人的原始部落。文明社會裡的人在生存條件極端惡劣時也會退回到人相食,例如大飢荒時,或是陷入困境時,這樣的記錄中外都有。Discovery頻道記錄說,人類學家不僅發現新大陸的印第安部落里有的仍保持食人習俗,1609~1610年美國新移民面臨大飢荒時,詹姆士頓(Jamestown)居民冬季到來前也分食屍體(見http://news.discovery.com/history/cannibalism-a-history-of-people-who-eat-people-150513.htm ),有60多人就是靠分食人體度過那個冬天的。 

(2)掠奪戰爭
 
原始部落間會出現相互掠奪的戰爭,目的在於獲得其他人的勞動產品。在此基礎上會進一步發生勝利者將戰敗者俘虜后帶回去當奴隸,包括將女人當作性奴隸,有的便融入了自己的部落。 

人類進入農業文明后,出現了農耕與游牧的分別,前者屬於固定居住的文明,後者是逐水草移居的文明。兩者相遇時,後者打敗前者的時候居多。早期多半是游牧民族到農耕民族那裡奪得財物后離去,農耕民族只好建築高牆來防禦,例如漢人建的的長城,羅馬人在英倫建的哈德良長城(Hadrian Wall)都是類似的防禦工事。
 

游牧民族不僅掠奪農耕民族,也對游牧民族下手;農耕民族通常是防禦游牧民族,但是會對農耕民族下手,例如戰國時期的農耕部落/國家間的大戰。羅馬帝國征服歐洲時,將帝國疆界定在西北的萊茵河與多瑙河,以此為天然屏障來防禦河那一邊的野蠻民族。日耳曼人對於羅馬帝國的侵略與受到來自東北亞的匈人(很多學者認為匈人即漢人所說的匈奴)的擠壓有關。匈人侵入東歐並進到歐洲中部,把日耳曼人趕出了黑森林,迫使他們跨過萊茵河與多瑙河。匈人後來不知何故銷聲匿跡,據說匈牙利人便是他們的後代,不過長期與雅利安人雜化而變化了外貌,唯保留的語音語法(例如姓在前名在後)痕迹能辨出他們說的話屬於阿爾泰語系。
 

游牧民族蒙古人侵入中原,滅掉了漢人的宋王朝,100年後漢人將蒙古人趕走,270年後另一個游牧民族滿族又侵入「中華十八省」地盤,徹底征服了漢人,建立了滿族的大清帝國。游牧民族打敗農耕民族一般總是以少勝多,例如蒙古人之打敗漢人、打敗阿拉伯人;日耳曼人打敗羅馬人等(日耳曼人的武力算起來只有羅馬人的5%)。這樣的以掠奪為目的戰爭在各民族中都發生過,它和後來發生的歐洲人發動的殖民征服有類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類似的地方是兩者都有掠奪性,不同處是後來的歐洲人的殖民征服同時有先進文明對於後進文明的影響。所以殖民征服就成了一個複雜的話題,從不同的視角看到的是不同的結果。但是戰爭的掠奪性在兩者中的普遍存在使得人們都同意,戰爭是為了爭奪財富與資源而起;或者說,如果沒有掠奪,就不會有戰爭。
 

(3)宗教戰爭
 
但是的確有民族為了為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打仗,如上一章談的圖爾大戰,在歐洲乃至西亞、南亞都不是罕見的事。還有的戰爭既是為了信仰又是為了生存,例如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戰爭。 

為了資源和財富的戰爭恐怕所有的民族都經歷過,但為了宗教信仰而戰卻不是每個民族都經歷過,例如漢人歷史上就鮮有為宗教信仰發生的戰爭。漢人自接受了佛教以後也有信仰門派的爭執,為什麼沒有導致戰爭?我以為關鍵在於一神教與多神教的區別,前者信仰唯一的神,因此有一個絕對的真理,進而又有真理在誰的手裡的問題,而多神教則沒有這樣的問題,像「大家都有理」就是漢人喜歡說的話。有人據此認為漢文化是一個「包容的文化」,我認為那是對於權力與信仰的混淆。漢文化里沒有宗教信仰掌握世俗權力的設計,在朝是皇帝個人絕對專權,在野則講究等級尊卑,哪有包容/寬容可言?所以,說「漢文化是包容的文化」在邏輯上不啻於說「乞丐從不貪污」,或者是把文字記錄的希望當作了現實。
 

一個民族的歷史經歷會記錄在文化里而影響到民族的認知,沒有經過宗教戰爭的民族因此難以相信戰爭會有為了掠奪與征服以外的目的。因此,相信「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漢民族就難以理解人會為了宗教信仰或是真理去拚命,中國人評論美國人發動的歷次戰爭就會自然傾向於認定美國人是為了石油或是征服才發動戰爭,所以海灣戰爭就是為了掠奪石油。不過戰爭一起,石油價格不降反升,中國的一位將軍於是分析說,那是因為美國掌握了美元,石油價格越高人們越需要美元,美國因此越能得利,所以金融大鱷才是藏在戰爭後面的真正推手。同樣的道理,美國人中很多也容易相信中國人會像他們一樣不難接受絕對真理。
 

但這不是說國人沒有信仰,傳統的「修齊治平」其實就是一種信仰。只要看看中國歷史上那些得天下的人,就知道這個「修齊治平」根本就是
儒子們的想當然,當然也就是尊儒后搞政教合一推行的人生信仰。如我曾經分析過的,這種信仰不同於宗教信仰,它是在把孔子的等級思想作為古代權力合法性的解釋下,建立科舉制度后要求讀書人遵循的人生信仰。正因為如此,中國古代的改換朝代的戰爭也就成了在相同的個人信仰下的以奪取國家權力為目標的衝突。我認為中國近代史上發生的國共內戰也是如此,國共領袖都信仰「平天下」,共同理想都是要「救中國」,並且都是要通過「反對帝國主義」來救中國,兩家並沒有真正的政治分歧,只有策略手段使用的差別。(共產黨掌權后倒向蘇聯其實是二戰後美國對於蘇聯的恐懼導致了實行一系列錯誤對華政策的結果,不論是毛還是鄧,都沒有真正弄懂過什麼是共產主義,恐怕連《資本論》都沒讀過,所以都會為著「救中國」實行聯美抗蘇或改革開放。)但是國共之爭在美國人眼裡----如前所述,他們也會用自己的認知特點來想象國共之爭----就一定要有邪惡與正義之分,結果放棄了蔣介石,讓毛澤東得到了天下。 

(4)戰爭與寬容
 
在西方文明史上, 公元1492年是極為重要的一年:這年的第一天是主日(星期日);這年又是閏年(二月份29天);這年還沒進入閏月,基督徒攻佔賴比瑞亞半島上穆斯林最後佔據的格拉納達,結束了自711年來穆斯林對於南歐近800年的統治;西班牙統一后,國王更在當年資助哥倫布,在這年結束前發現了美洲。 

穆斯林穆爾人統治賴比瑞亞半島時雖然允許三教共存,但實際上大多數基督徒都皈依了伊斯蘭教,少數基督徒被趕走,只有一些猶太人有留在半島上。基督教徒收復賴比瑞亞全境后,立即驅趕猶太人,頒布法令要穆斯林皈依基督教(曾引起穆斯林1609年造反),阿拉伯語被西班牙語替代,西班牙很快發展為歐洲最強國家。
 

文藝復興不僅讓歐洲重新發現希臘,還引起更多的思想動蕩。歐洲在基督教統一下不久,馬丁路德於1517年公開叫板羅馬教廷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帷幕,很快便首先在神聖羅馬帝國引發宗教分裂,新教徒與天主教徒之間出現紛戰。如同以往一樣,爭論的焦點又是究竟誰才是神的真信徒,或者誰的神才是真神。這一次雖然仍是閃米特一神教徒之間開戰,卻和以前不同,沒有閃米特人,一打就是一百年,戰火不斷,終於引發1618~1648的三十年戰爭,整個歐洲捲入戰爭,死傷無數,德意志各邦國的人口損失最重,估計減少60%多。可是這一次持續一百多年紛戰的結局是妥協:新教徒與天主教徒可以在歐洲共存;一旦可以共存,不久就演變成了兩者還可以在一國內共存。宗教寬容第一次出現,但只限於在歐洲,還只是基督徒之間的寬容。所以,歐洲人絕不是生來就知道妥協與寬容的民族,而是打了100多年才建立了這個觀念。
 

歐洲人第一次完全生活在基督教信仰下,第一次有了宗教寬容的信念。三十年大戰結束時,牛頓剛滿六歲。英格蘭也參與了大戰,但1630年後便沒再攪和,這樣算來,牛頓出生時,英格蘭已有了12年的和平。我忍不住會想,幸好英格蘭早退出了大戰,否則我們今天的日子恐怕就是另一幅樣子了。
 

(待續)
 

進來做了一處修改(紅字)。修改前為「孔聖人」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 23:5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