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阿薩德 【原創連載】混賬的埃及政府,陰險的穆兄會

作者:light12  於 2013-9-5 10:5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2評論

 
【原創連載】混賬的埃及政府,陰險的穆兄會(閑話埃及系列一)  時間: 18 8 2013 17:10  

作者:阿薩德驢鳴鎮 發貼, 來自 http://www.***

引子:

2013年八月13日夜,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將軍在埃及中央政府議事大廳里攥緊了拳頭捶了一下桌子向埃及軍方高層成員們說道:「同袍們、戰友們,這場風波的到來是不可避免滴,是目前國際大環境和國內小環境決定滴。幸好我們這些軍隊里的老同志都在,所以要堅決鎮壓。」

第二天,當穿了自製防護衣和防催淚瓦斯面罩的穆兄會糞青們和拖家帶口的左派大叔大嬸們,看到利用行進中的軍用推土機作掩護,身穿防彈衣頭戴鋼盔端著AK的大兵們邊開槍邊沖他們衝過來的時候立即傻了眼。他們終於領悟到,原來這鐵王八上街還真吃人啊!

正文:

本來,對埃及發生的這件事感到失望和痛心,但卻並不想說什麼,因為自2011年阿拉伯之春大革命爆發之後,由於埃及這個國家在阿拉伯世界中的特殊性,所以長期的動亂不定幾乎是註定的命運。不過在看了現場圖片、錄像后,加之這幾天有幾個朋友致電於我探討了關於這件事看法,所以今天整理了一下思路還是把這個話題拿出來說說吧。

前面提到,埃及在阿拉伯世界擁有一種特殊性,實際上在二十多個阿拉伯國家裡擁有重大特殊性的國家僅有四個,他們分別是埃及、沙特、巴勒斯坦和葉門。

巴勒斯坦的特殊性世人皆知,一方聖土、兩個民族、三大宗教;沙特是伊斯蘭教兩大聖城(麥加、麥地那)的所在地;葉門是南阿拉伯文化的發源地,當今世界阿拉伯文明最純粹的地方;而放在最後說起的埃及則是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中心,以及人口最多的國家(超過8000萬)。

在談起這個國家之前,得先建立起一個認知的「沙盒」以供大家來理解問題。

如果問及大部分國人,哪個國家是阿拉伯世界里文化最發達的?許多人會提到敘利亞和伊拉克,這是錯誤答案。
如果問及大部分國人,阿拉伯國家中哪個國家的經濟最多元化?許多人會提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或者巴林、卡達等海灣國家,這也是錯誤答案。
如果問及大部分國人,在當今阿拉伯世界中,哪個國家是阿拉伯文化的中心所在?許多人會很自然的想到沙烏地阿拉伯,乍一看還真是那麼回事兒,國名里就有阿拉伯,再說兩大聖城也在其境內,怎麼可能不是沙特呢?這又錯了。
如果問及大部分國人,在阿拉伯世界將來哪個國家最有潛力?有人會認為戰後的伊拉克最有潛力,有人會認為人口稀少卻擁有高儲量油田的利比亞最有潛力,還有人認為較為西化的突尼西亞或者那幾個波斯灣小國最有潛力……這些想法全都錯了。

這四個問題的正確答案應該是埃及,埃及是阿拉伯世界中文化最發達、經濟最多元化、潛力最大的國家,並且是當前阿拉伯諸國的文化中心。

許多人一直認為,1952年納賽爾發動革命之前埃及一直是英國的殖民地,實則不然,1922年的時候埃及就已經基本獨立了,之後英國只是保留了外交、國防等埃及的權利。自1882年起到1922年這段時間,埃及處於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狀態,有點類似於晚晴,但又有所不同,因為其境內有大量的英軍駐紮,埃及當時淪為大英帝國的保護國。在那四十年中名義上統治埃及內政的是穆罕默德·阿里王朝,該王朝又被稱為阿拉維王朝(和敘利亞的阿拉維派沒有任何關係)。

說來也有趣,這個王朝的建立者並不是阿拉伯人,也不是土耳其人(該王朝創立於1805年,之前甚至之後一段時間埃及一直是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領土),甚至連中東人都不是,而是歐洲人,一個來自阿爾巴尼亞的破產煙販子(注意,雖說破產了,但人家可是正經生意人,不是毒販子,而是倒騰煙葉的)。

 

【原創連載】混賬的埃及政府,陰險的穆兄會(閑話埃及系列二) 時間: 02 9 2013 15:06

 

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一)

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王朝是一個很有趣的朝代,有趣就有趣在他創始於一個阿爾巴尼亞煙販子的手中最後亡於開羅的一個「扒手」。該王朝的締造者穆罕默德·阿里原本出身卑微,是奧斯曼帝國歐洲領土馬其頓一帶靠販賣煙草為生的阿爾巴尼亞裔平民,後來轉行入伍從戎成了奧斯曼帝國軍隊中的一名中級軍官,後來隨著戎馬倥傯軍功累積他一直做到了帝國阿爾巴尼亞族軍隊的二號人物。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奧斯曼帝國開始漫長的衰微,而波拿巴·拿破崙正在歐洲風起雲湧的時代。

在法國大革命戰爭(拿破崙戰爭)中拿破崙為了切斷英國與其在南亞及東南亞殖民地的聯繫並進一步攻佔印度(為此他甚至派遣工程人員在西奈半島的古運河河道做了勘探,希望可以成功開鑿蘇伊士運河,但因勘探人員的計算錯誤而未能如願)而入侵奧斯曼帝國的埃及行省。駐守在埃及行省的奧斯曼軍隊以馬穆魯克雇傭兵為主,他們遠不如在歐洲的同袍裝備精良、英勇善戰,換句話說他們不過是駐紮在帝國老殖民地的一支偏師罷了。在中世紀,馬穆魯克可以兩線作戰分別擊敗來自歐洲各國的十字軍和西征的蒙古大軍,而在火器時代來臨之後由於武器和戰術的改變他們的戰鬥力開始大幅度下降,法軍的入侵更驗證了這一點。在拿破崙的燧發槍步兵方陣和大炮的攻擊下數倍於對方的馬穆魯克騎兵立即敗了下來,己方傷亡近對方的二十倍,就這樣,埃及被法國佔領了三年。最終,顢頇的奧斯曼帝國終於有所行動派出了在歐洲作戰的軍隊聯合英國人一同殺回了埃及,這支軍隊中有一位阿爾巴尼亞族高級軍官,他就是埃及末代王朝的締造者——穆罕默德·阿里。

在法國人的勢力離開之後,經受嚴重打擊的馬穆魯克軍並未能有效的恢復自己對於埃及的掌控能力,埃及陷入了混亂,到了1804年(法國撤軍后的第三年)對馬穆魯克總督滿懷憤慨的開羅民眾終於爆發了起義。這對於作為「埃及行省臨時軍管會副主席」的穆罕默德·阿里而言意味著機會來了。很快,他調用自己從歐洲帶來的部隊參與了起義並罷免了總督,然後成功的被起義民眾擁戴成為新一任的埃及總督。而伊斯坦布爾方面以那一貫的顢頇與麻木不仁對他在埃及的所作所為一概聽之任之,甚至在次年授予了他埃及瓦利(奧斯曼帝國相應於行省最高長官的頭銜)的職務,自這此時起他終於成了境內的一方諸侯。

蘇丹這樣的大官他算上混上了,可是這官當的可提心弔膽,倒不是缺乏群眾基礎。這位蘇丹大人還是頗受民眾擁戴的,甚至教會、富商和基層官員們也都樂於和他搞好關係,可是這遠遠不夠,因為再遠離帝都伊斯坦布爾的不少行省,真正操控實權的並不是總督,而是掌控軍權的馬穆魯克們。

馬穆魯克是個阿拉伯語單詞,意思是奴隸,一些電腦遊戲、文學作品把他們翻譯成「馬穆魯克奴隸騎兵」、「奴隸騎兵」其實都不妥。因為如果翻譯成馬穆魯克奴隸騎兵,那就是「奴隸奴隸騎兵」這跟九十年代的常見譯名「卡通動畫片」是一個道理,因為卡通就是動畫的意思,所以卡通動畫片就是動畫動畫片的意思,而馬穆魯克奴隸騎兵當然就是奴隸奴隸騎兵的意思。

而翻譯成奴隸騎兵只是表面上翻譯對了,實則不然,與其說他們是奴隸,倒不如說他們是群奴隸出身的禁衛軍或者某些軍閥、高官的私兵。大家一聽到到奴隸這個詞往往就聯想到斯巴達克斯們當年過的那些苦哈哈的日子,而馬穆魯克們則不然,他們一開始的確是奴隸(淪為奴隸的原因往往是犯罪、還不起欠款等等),蘇丹們遴選其矯健者買入,對他們進行高強度的軍事訓練,待訓練完成後冊封了他們的領主地位,並支付高額薪俸,使他們成為了對蘇丹們忠心耿耿的禁衛軍。原因也很簡單,這類人並非來自帝國的直轄區,而是邊遠地區甚至國境線以外(他們中沒幾個是阿拉伯人或者土耳其人,多是些高加索或突厥民族的外圍,民風最剽悍的山地與草原,天生當匪的料。),他們對帝國的政治鬥爭毫無立場甚至不具備最基本的認識,是蘇丹大人買下了作為卑賤奴隸的他們,還教會了他們打仗的手藝,然後又讓他們變成領主,並且擁有高額的薪水,作戰有功還另有賞賜,不忠於蘇丹他們還能終於誰?就如同電視劇《走向共和》里袁世凱小站練兵的那個場景一樣,老袁指使軍需官發餉后假惺惺的對士兵們說:「大家都吃朝廷的糧,領朝廷的餉,大家應該當朝廷的兵,為朝廷出力……」沒等他說完,那幫兵們就堅定不移的振臂高呼:「吃袁大帥的糧!領袁大人的餉!當袁大人的兵!為袁大人出力!」。

得,就這樣,一支忠心耿耿的禁衛軍或者私兵就建立起來了,結果上行下效,不光是蘇丹,那些軍閥、地方大員、甚至部落頭子紛紛也建立起了這樣的武裝,並對他們委以重任。

當時穆罕默德·阿里所統領的埃及行省,真正把持大權的就是這幫馬穆魯克騎兵,這可是他極不願意看到的。

這裡補充說明一下:蘇丹一開始並不是國王甚至皇帝的意思,而是類似於總督的概念,隨著時間的漂移在意義上產生了轉變,穆罕默德·阿里之後的時代蘇丹有了王的概念,當然,在那之前,伊朗一帶蘇丹的意義就是王者甚至皇帝。早期對蘇丹的稱呼是閣下,後期則是陛下,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二)這個蘇丹手夠狠!


對於馬穆魯克們的驕橫,穆罕默德·阿里很是看不上眼,原因很簡單,這幫過時的鳥人根本就沒有可驕橫的資本。時代變了,歐洲人憑藉近代科技已經可以輕易殺到家門口了,這是熱兵器的時代,燧發槍可以輕易的穿透馬穆魯克騎兵的重盔甲身著布制制服看上去弱不禁風的輕步兵可以一槍把騎士撅翻,而拿破崙的炮陣在那個時代絕對是難以抗衡的大殺器。馬穆魯克的輝煌已經不在,他們將會被時代所淘汰,而他們卻依然洋洋自得,沉醉在昔日的榮光中,認為蘇丹們離不了他們,否則帝國、王國就會坍塌,繼續把自己當大爺。

對於阿里而言,這一切必須有所改變,首先要做的便是剷除掉馬穆魯克這幫過時貨,把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其實這時候形勢對他非常有利,一方面埃及的民眾對那些驕奢淫逸的馬穆魯克極為反感甚至憎惡,另一方面,帝國的高層對那群尾大不掉卻作戰無能的廢物甚是不爽,既然阿里願意做這件事情,那他們何樂而不為呢?更何況馬穆魯克們一直自我感覺良好,覺得世上少了他們似乎地球都不能自轉了。於是,阿里動手了。

這其實是個很老套的伎倆,阿里的兒子被帝國中樞任命為遠征軍總指揮,前往阿拉伯半島去「鎮暴平叛」(插一句,「鎮暴平叛」的對象大家並不陌生,就是現在的沙特王室之祖),兒子陞官自然是件喜事,於是阿里就借著這個名義大擺筵席,邀請埃及的馬穆魯克頭頭們來到自己的家中(那同時也是個軍事基地)一同慶賀。接下來,大家可以看到馬穆魯克的那些頭子們基本上是一群蠢貨,一個個還真把自己當棵蔥了,覺得總督請他們這群過氣兒貨是理所應當的事情,於是大搖大擺毫無防範之心的錢去赴宴。

接下來,電影《投名狀》中的經典場面在埃及上演了,被關閉了的內城裡,馬穆魯克們振臂高呼,我們要吃好的!給你們總督說我們要看肚皮舞!而等待他們的是一顆顆的子彈,幾次齊射完畢后,阿裏手下的那幫兵渣子們,扛著大斧子走進好似屠宰場一般的內城,把沒被打死的的馬穆魯克,那些昔日作威作福驕橫慣了看不起他們的傢伙,一個個的活活劈死,絕不留一個活口!筆者並不同情這些被殺的馬穆魯克首領們,因為他們死於他們的愚蠢和自負以及以往所犯下的暴行,更何況,他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這還不算完,這世上大多數能成大事者要麼大慈大悲,如甘地者,要麼心狠手辣,如斯大林,相對而言,穆罕默德·阿里更類似於後者。他指令在埃及全境貼發了「海捕公文」,人肉所有的馬穆魯克成員,抓到后悉數處決,殺到一個不剩為止。

這是一個令人極為恐懼的兇殘過程,都快趕得上中國古代的農民起義了。馬穆魯克們被殺了個一乾二淨,他們的所有財產全部被剝奪,一部分上繳國庫一部分分給那些施暴的士兵,這財產甚至包括他們的妻子兒女,屠殺、抄家、凌辱、強暴……這些都是常態,他的意思是徹底將該團體摧毀之,並且他成功了。可以這麼說,在穆罕默德·阿里所治下的埃及,一度輝煌的馬穆魯克被亡國滅種了。

就這樣,在埃及,馬穆魯克已經徹底走進了歷史,而等待著埃及人的新的時代、新的命運。

 

【原創連載】混賬的埃及政府,陰險的穆兄會(閑話埃及系列三)  時間: 03 9 2013 16:03

 
作者:阿薩德驢鳴鎮 發貼, 來自 http://www.***

(三)穆罕默德·阿里的困境

縱觀穆罕默德·阿里統治埃及后的那三十餘年(如果從他擔任埃及瓦利算起到他逝世則有47年之久)的所作所為,此人完全可以被稱為一個暴君,人命在他看來不過是統計表上的數字罷了。這種對待任命的態度並非他獨有,此句話出自同樣作為暴君的斯大林之口。不過,正如同某人那段對斯大林堪稱經典的評價那樣「儘管他是個不折不扣的暴君,手中亡魂無數,但畢竟是他把依靠鋤頭運作的落後俄國改造成了一個擁有和美國相抗衡實力的強大工業國家。」

穆罕默德·阿里固然殘暴,但沒有兇殘到斯大林那個程度,他固然能力出眾,但卻也沒有達到斯大林所能成就的高度。

出身於歐洲並與拿破崙作戰過的他,對於思想扔停留在中世紀的埃及的帕夏、貝伊、伯克(各種官員及榮譽頭銜)們根本就看不上眼,在他看來那些人不過是群頭腦僵化沒什麼見識的土鱉。要是以那種人的套路統治埃及,那自己活脫脫就是一個已經被幾經揉搓后扔進垃圾堆的馬穆魯克土匪頭子。

充滿了雄心壯志的他需要的是一個全新的埃及,一個強大到可以擊敗奧斯曼帝國甚至可以和拿破崙帝國爭鋒的埃及。可是光有雄心壯志可不行,從古到今,神聖美好的愛情往往碰到麵包問題就會完蛋,他手上的那個爛攤子也是一樣。那時候的伊斯蘭世界已經全面步入衰弱期近兩百年,教權把持了政權,甚至起到了禁錮民眾思想的副作用。中國古代考科舉,誰消化四書五經消化的好誰就可以「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所以大家什麼書都不看,一門心思研究那些,對於讀書人,誰不去讀四書五經誰就是不務正業,註定沒前途。同樣,那個年代的不少以伊斯蘭教為主體信仰的國家如果不是貴族出身想當文官就得考經訓學、教法學,於是大家紛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古蘭經》」,什麼自然科學了、人文科學了統統玩兒去吧,別耽誤我學習考公務員。其結果也很簡單,讀經典當然是好事,但問題是,如果你成功的從中得到了一些真理,若是你不去將其與具體的自然、人文應用科學結合,你又如何將真理實現呢?舉個或許不恰當的例子,大家都在努力追求真善美吧?都希望能幫助到別人吧?這也是普世價值觀吧?可是你怎麼追求真善美怎麼能夠成功的幫助別人呢?既然是在貓眼首發,遠的不說,就說前段時間顧志堅的事情吧,感悟生活難道不是想幫助顧志堅?可是他對募捐、慈善活動的操作近乎一無所知,最後鬧的一地雞毛適得其反大家也都看到了。所以,無論是考科舉還是考經訓,這些最多只能算是選拔人才的一個項目,如果不結合社會實際,空要個道德理論上的好人又有多大作用?把他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又能產生多少作用,帶來多大能效?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一個政府的大部分職位被貴族子弟(紅二代)、鉅賈大賈(富二代)、職業教士(黨報記者、五毛等)以及專司搖尾巴的(這種人貌似任何一個文明都不缺,比如我國著名的郭老)把持著,這個國家也就差不多糟透了!如果諸位覺得我這個看法不對,不妨隨便點開一家媒體的網站看看,不妨隨便看看自己周邊發生的事情,不妨隨便琢磨一下我紅朝當前所面臨的境況……

1811年對埃及成功進行了全面控制,並成為埃及實際統治者的穆罕默德·阿里,遇到的差不多就是跟我們現在一樣面臨的爛攤子。

但,斯大林就是斯大林,穆罕默德·阿里就是穆罕默德·阿里,歷史,終將會因他們而改變。


(四)埃及的「李鴻章」
1、

前面說到,整個伊斯蘭教世界在那個年代都已經爛到家了(說實話,我還真弄不清楚究竟是2011年之前的伊斯蘭世界爛還是穆罕默德·阿裡面臨的時代更爛),埃及當然也不例外,總之,要什麼沒什麼,怕什麼來什麼。

雖說法國人經歷了拿破崙時代之後元氣大傷不可能很快復原殺過來了,可英國人呢?昔日的盟友很可能因為些許的利益就反目成仇,尤其是埃及那非亞相連的重要地理位置,不光英國,歐洲列強都在打自己的主意,更何況儘管他掌握了埃及的軍政大權可名義上還是隸屬於奧斯曼帝國蘇丹陛下的一名行省瓦利,並不是在名義上已經獨立的國家君主。那時候的埃及被法國人一通兵燹之後,畿輔糜爛,民不聊生,經濟、軍事等各領域均陷入半癱瘓狀態。

一切將如何改變?如何運作?從哪裡開始呢?軍人出身的他選擇了首先從軍事開始改革。應該說穆罕默德·阿里是一位頗有遠見的統治者與軍事家,從馬穆魯克騎兵的慘敗與自己和法軍的作戰中(早在戰爭爆發的第二年,也就是1799年,他就曾第一次率軍同法軍作戰)他就發現奧斯曼帝國軍隊比歐洲軍隊相比在各方面都早已遠遠落後了。奧斯曼軍隊軍紀渙散,裝備落後,訓練混亂、戰術陳舊、人員編配不合理等種種諸多因素註定了與歐洲軍隊作戰的失敗。並且,馬穆魯克式的軍隊對於蘇丹們而言並非那麼容易掌控,一旦看到狗糧有所縮減馬穆魯克及新式禁軍們仰仗著自己駐紮在中央的優勢動輒就逼宮甚至換皇帝使君主成為自己的傀儡。並且這一業務推廣的還不錯,當時南歐一些國家也沒少雇傭他們,土耳其禁衛軍成了武裝政變的代名詞。

阿里畢竟是個見過世面的傢伙,如何操作他駕輕就熟,首先他取消了原有的徵兵制而結合埃及特色、埃及國情以募/徵兵混合制代替。俄國19世紀上半葉有首民歌《哎呀,雪球花兒》唱道:

「哎呀,雪球花兒開放,馬林花搖晃,
哦呀,你不要站在陡峭的小山上。
哎呀,你不要站在陡峭的小山上,
哦呀,不要讓綠葉飄落藍海洋。

哎呀,不要讓綠葉飄落藍海洋,
哦呀,在那藍海洋軍艦在巡航。
哎呀,在那藍海洋軍艦在巡航,
哦呀,軍艦駛遠方,迎著風和浪。

哎呀,軍艦駛遠方,迎著風和浪,
哦呀,在那軍艦上,士兵住滿艙。
哎呀,在那軍艦上,士兵住滿艙,
哦呀,士兵在禱告:早日回故鄉。」

其實在那個時代,奧斯曼帝國這個沙俄的敵對國的和對手的區別並不大,作為帝國臣屬的埃及也同樣實施。這類徵兵制度在民間引起極大恐慌。軍隊的服役期當時長達數十年,而且伴隨著侮辱和毆打,應徵入伍,無異於死亡。底層出身的普通士兵幾乎是在軍營里度過一生,通常不可能回家,除非患了重病或殘廢。

大家可以想象在這種徵兵制度下徵集並訓練出的軍隊能擁有什麼樣的戰鬥力,其厭戰情緒也可想而知。完全採用募兵制他倒是也想,但是錢包不答應,學某老人家的話說「咱們底子太薄,折騰不起啊」。當然,這也是實情、當時被馬穆魯克及法國人禍害、蹂躪過的埃及可以用一句山東方言來形容,「窮的屌蛋精光」。

總之,穆罕默德·阿里從他的老領導塞利姆三世那兒看到了新軍的實力,尤其是赫爾穆特(對於此君熟悉軍事的朋友多有所了解,他就是德國赫赫有名的老毛奇)在伊斯坦布爾的優異培訓成果更令他不禁芳心可可。於是,在特聘的法國教官指導下,無論是裝備還是訓練方式,山寨自歐洲的埃及新軍就這樣建立起來了,這是一支質量可以和奧斯曼帝國相抗衡甚至超越之的勁旅。

不過,由於這支軍隊並非純粹的募兵制構建,所以強迫服役的事情依然廣泛存在。中國人說「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埃及人也是相同的看法,那些意識到自己將會遭遇強迫服役命運的男人們,往往採用自殘的方式逃服兵役,比如把自己的一隻眼睛弄瞎或者砸折自己扣扳機的手指。

儘管是這樣,這支准歐洲的軍隊還是遵循傳統,完成了古代埃及王朝所必然完成的項目——征服蘇丹。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老也不成熟 2013-9-5 19:05
   ding
回復 light12 2013-9-5 21:01
老也不成熟:    ding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09: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