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蘆笛 台灣一瞥(二)

作者:light12  於 2012-5-15 18:2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6評論

時間: 5 15 2012 08:18  
作者:蘆笛蘆笛自治區 發貼

三、風光


(一)古迹

敝人雖無胡適先生之「歷史癖與考據癖」,對人文風景卻略重於自然風景。上次因為美國沒有古迹,我信口說了一聲:「美國沒有人文風景。」當即激起老哈極大的資產階級義憤。這當然是偏激之論,倘沒有古迹就沒有人文風景,則台灣就更沒有了,蓋該島毫無古迹可言。

這次觀光的一個收穫,是讓我從我黨的欺騙宣傳中解脫出來,得知台灣自古以來並非中國領土,而是荷蘭領土,「民族英雄」鄭成功並未「收復台灣」,而是從荷蘭人手上搶來了福摩薩。

世人所謂「領土」,總是必須跟「政權」聯繫在一起。但連中文維基百科都說,鄭氏政權乃是台灣島上建立的第一個漢人政權,這涵義當然就是,此前它並不是中國的領土,而是荷蘭人的領土。這個事實連明朝都承認。荷蘭人原來經營的是澎湖,後來於1624年與明軍簽約,退出澎湖,轉去經營台灣,行使條約賦予他們在該島的永久性自由貿易權。因此,「自古以來」,福摩薩就是由國際條約規定了的荷蘭的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濫調抄自中宣部,特此聲明,不敢剽竊)。

不僅如此,為了開發該島,荷蘭人還鼓勵中國人向該島大量移民,使得漢人移民數量劇增。在此之前,除了二三海盜外,台灣島的居民是所謂「原住民」。據中文維基百科解釋,「台灣原住民族在遺傳學和語言學的分類上屬於南島民族和南島語系(Austronesian),和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馬達加斯加和大洋洲等的南島民族族群有密切關聯」。換言之,人家根本不是漢人。據我個人觀察,原住民的面容確實與漢人不大一樣,鼻子比較高,似乎更有點像白人。在荷蘭人到達之前,原住民並未建立過什麼超過原始部落酋長的政權。因此,荷蘭人確實是該島最初的統治者。中文維基百科坦率地承認了這一點:「荷蘭所侵佔建立的殖民王國,是台灣歷史上第一個有系統統治的政權。」

荷蘭人在台灣築了兩個城:熱蘭遮城(Fort Zealandia)與普羅民遮城(Provintia)。前者是荷蘭人首先建造的軍事要塞,後者則是后建的省城。該兩城乃是台灣最早的文明建築,蓋當時原住民還生活在史前時代(此處以有無文字歷史作為有無文明的劃分標準)。這兩個城都位於今日之台南市。1661年4月,在大陸再也無法混下去的鄭成功,效法「虯髯客」(參考文獻:《唐宋傳奇集•虯髯客傳》),從廈門率水師出發,經澎湖進攻福摩薩,在內奸的指點下,經鹿耳門駛入如今已經化為桑田的「台江內海」,首先攻取了防禦薄弱的普羅民遮,繼而圍攻熱蘭遮凡9月,迫使荷蘭東印度公司駐台長官揆一與鄭議和,同意撤出福摩薩。




鄭成功議和圖(攝於赤嵌樓下[普羅民遮城舊址])

自此,荷蘭的福摩薩變成了中國的台灣,算是歷史上漢族(鄭成功實際上是半個漢族半個日本人,延平郡王祠里的太妃廟供奉的乃是倭婦,不過他率領的是漢族軍隊)唯一一次在海外開疆拓土。而那個倒霉的揆一則受到荷蘭人的軍法審判,被判終身流放海外某島,八年後始被赦歸。

所以,台灣確實「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領土」,不過那「古」乃是「1662年」。當然,比起俄羅斯的大部分領土來,它確實是非常非常古老了。只是不知道 「自古以來」 既然如此重要,似乎完全成了主權聲稱的最主要的法理依據,那沒有「自中古以來」的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俄羅斯又該怎麼辦?完全沒有「古」的以色列豈不更該自動解散?

這些簡單的事實,我是從安平古堡的博物館的介紹里看來的。而這就是最打動我的地方:同是中國人(或曾是中國人),至少在這一敏感史實上,兩岸對歷史的態度完全不一樣。台灣人也照樣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但我從未在紀念館中見到「收復台灣」字樣。人家可是實話實說,歷史的真相是什麼就是什麼,並未如大陸那些無恥宣傳一般,把中國領有台灣的時代甚至推到秦朝去,更把荷蘭人說成是強佔中國領土的侵略者。荷蘭人當然是侵略者,我無意為之辯護,但在台灣問題上,中國人同樣是侵略者。所謂「鄭成功收復台灣」乃是「賊頭上揭帽」,雖然有大功於本民族,但道義上無是非可言。

從那博物館的介紹中,我還發現,鄭氏政權實際上只以台南為基地,向南北作了點面積很小的線狀(更準確地說是條狀)佔領,據中文維基百科介紹:「鄭成功實際的統治區域大約是從二林(今彰化縣二林鎮)到茄藤(今屏東縣佳冬鄉)的範圍之間。」這與我的「鄭成功收復了全台灣」的舊有印象完全是兩回事。該兩地直線距離約100公里(準確數據待老稀提供)。不過這也毫不足奇。漫說鄭成功只帶了兩萬多人去,就算他帶的人再多,也決計無法令全軍翻越高入雲天的中央山脈,擴散到全台去。更何況原住民(當時所謂「生番」)悍勇絕倫,不是外來殖民者敢於去輕易觸犯的。

既然台灣的文字歷史始於1624年,台灣最古的古迹也就是荷蘭人築的普羅民遮與熱蘭遮。鄭氏「收復台灣」后,自家住在比較安全的要塞熱蘭遮內,將其改名為「安平鎮」,把過去的省城普羅民遮改名為「東都民京」,設置「承天府衙門」,為鄭氏政權的所在地,明宗室也被安置在那裡。但這兩個古城都早就傾頹殆盡了。如今留在原址上的只有後來的建築。位於普羅民遮舊址的是清代建的赤嵌樓:





熱蘭遮要塞舊址則稱為安平古堡:





看官萬萬不可以為上面那瞭望塔是原物,那其實是日本人建的,並非古迹。事實上,所謂安平古堡只剩下地里埋著的一點舊城牆,而那就是台灣考古工作者的研究對象,說來真是可憐耶。饒是如此,據說就連發掘那城牆的企圖,都因地下水或是其他什麼不利的地質情況放棄了。

安平古堡那兒還陳列了幾尊生鏽的炮。本人並非專家,又沒找到文字說明,甚至沒有細看炮上有無銘文,無從斷定它們的年代,想來絕無可能是鄭成功用過的吧:





台南城裡還有座延平郡王祠,那就更不是古迹了,其實是1963年或1964年改建的(中文維基百科說法兩歧,看來台灣文人如馬悲鳴說的那樣,不會數數)。廟內金身略顯摩登,沒怎麼顯示中國廟宇中泥塑木雕的特有的呆板:





那楹聯倒堪稱「古物」(台灣標準),蓋它是同光時代的巡台使者沈葆楨題寫的。事實上,該祠堂就是沈葆楨向清廷提議建立起來的。只是那匾額是台南市長許添財書寫的。不但把「郡王」誤寫成「王」,把鄭成功提了一級,而且書寫竟然是從左到右,落款卻又在左面,且「台南市」三字從右到左,印章也蓋在左邊,於是那匾額讀來便成了「王平延明」,充分彰顯了該官員的沒文化:

或許就是因為有沈葆楨(1820-1879)的遺墨,延平郡王祠才會被台南市指定為第九座歷史建築。這在毫無歷史、毫無古迹的台灣,也算是無牛捉了馬耕田,慰情聊勝無吧。

總而言之,台灣不是一個可以令人發懷古之幽思的地方。老蘆無知,還真不知道當年被先總統蔣公如國寶一般搶救到台灣去的大學者們中是否有考古學家。若有,那該是他(們)一生最大的失落吧。
ZT

高興

感動

同情
1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

回復 tsueict 2012-5-15 20:53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about History of Taiwan based on those in 安平古堡的博物館的介紹 ....... - i (haven't seen yet) doubt that it has been tinted with some 'green' color from a special 8 years period. .......
回復 light12 2012-5-15 20:57
tsueict: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about History of Taiwan based on those in 安平古堡的博物館的介紹 ....... - i (haven't seen yet) doubt that it has been tinted  ...
  
回復 sousuo 2012-5-15 21:03
當時恰恰是史語所完整遷台。
回復 light12 2012-5-15 21:04
sousuo: 當時恰恰是史語所完整遷台。
謝謝
回復 trunkzhao 2012-5-15 22:11
王平延明,侯亭壽漢。
回復 light12 2012-5-15 22:46
trunkzhao: 王平延明,侯亭壽漢。
倒著念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25 05:1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