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吃了你的,用了你的,拿了你的,玩了你的。最後走了,去你媽了的!

作者:婆娑男  於 2009-5-20 00:5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政治門類|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8評論

在擁有著200多個國家的地球上,一個最大的國家奴隸和一個最大的國家奴隸主已經誕生。這就是目前中國和美國的關係:中國就像新時期美國南方種植園裡的「黑奴」,「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而美國竟如舊時代中國各地的「地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房租。如果說當初中國國內用農業的原始積累補貼扶助工業的發展,從而形成了無可奈何的「剪刀差」,想想還情有可緣;可是如今中國在國際上以弱國貧賤之身仍然在給美國這個超級大亨不停地「輸血」,那可真是情何以堪。世界上哪裡造出這麼大的一個「剪刀差」呀!事到如今,連巴菲特這個猶太大亨都看不下去了,直為中國叫屈:「他們(中國人)辛勤勞作生產產品給美國人用,而我們給他們一些紙片。」——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大會上指責美國大發國債的「股神」巴菲特,日前在一場記者招待會上再次批評美國高負債的政策。他指出,中國是美國外債受害者,並呼籲美國想辦法減少債務和赤字。
 
一些人開給中國的「藥方」是,一方面,應加快調整外匯結構,以多元化的一籃子模式降低美元資產比重;另一方面,儘快放鬆不必要的限制,藏匯於民,以民間智慧讓外匯發揮出更高效率。此外,除了投資國外金融產品,也應將外匯適當投資國外實體經濟,或國外高科技知識產權等,儘可能規避貨幣貶值風險。那麼是否還包括在中國國內重新打造高額的黃金儲備,讓目前放在美國的中國600餘噸國有黃金儲備繼續呆在美國,就當作是為他們提供信心吧。
 
5月12日,在上海出席「保羅·克魯格曼中國周——全球經濟復甦與中國機遇」活動上,成功預言本輪金融危機的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認為,作為一個不那麼富裕的發展中國家,克魯格曼用「非常奇怪」來形容,「中國卻把這麼多錢輸出到國外是不同尋常的。」克魯格曼再次拿中國的巨額貿易順差說事。他認為,中國這麼大的貿易順差不完全是比較優勢造成的,跟中國的政策有關係 (筆者認為這跟美國的國策也有十分的關係,不,應該說主要是美國的政策造成的。假如美國開放高科技、高軍事產品給中國購買,那麼現在中美的位置早已經對調了)。他的觀點遭到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王松奇反駁。王松奇認為,中國的外匯儲備買美國債券更是「迫不得已」。而且外匯局長鬍曉煉表示中國目前在情非得已的形式下,仍然將買入大量的美國國債,又來為已有的外匯儲備「保值」。
 
網友houton2008所貼的文章說的比較有意思: 從克魯格曼在北京、上海兩地的言論看,其核心觀點是,中國「操縱匯率」導致了大量的貿易順差,中國巨大的儲蓄餘額和外匯儲備,為美國人無度借錢消費提供了環境,因此,中國是導致金融風暴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國的「主流」們急眼了,因為克魯格曼在打「主流」們的臉。
  且要記住,人家克魯格曼也是「主流」,而且是世界級的「主流」,在上海交大的克魯格曼報告會的主持人所致的開場辭是這樣說的「克魯格曼教授是主流經濟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創建的新國際貿易理論分析解釋了收入增長和不完善競爭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克魯格曼教授又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批評家,他敢於向任何傳統理論開戰,他常常先於他人注意到重要的經濟現象和問題,最近幾次經濟危機都曾經被他不幸言中…」

  既然如此,既然克魯格曼先生能夠「幾次經濟危機都曾經被他不幸言中」,中國的「主流」們應該信服才是,因為中國的「主流」的理論基礎的來源,就是克魯格曼及其同道們所代表的西方經濟學體系,教頭就是克魯格曼們,這回克魯格曼先生跑過來「打臉」,是典型的「先生打學生」。

  比如,克魯格曼一而再、再而三地堅持:中國這麼大的貿易順差不完全是比較優勢造成的,跟中國的政策有關係。
  這下,把「比較優勢」理論的大力鼓吹者張維迎先生們惹急了,因為長期以來,以張維迎先生為「主流」代表的中國「主流」們所得意的巨大的「成就」,是建立在「比較優勢」的理論和實踐上的,理由是中國的勞動力便宜,中國的土地資源便宜、中國的嘰里咕嚕都便宜,所以產品也便宜,這就是「比較優勢」,勞動力密集型的產品當然是中國佔有「比較優勢」,美國、歐洲、日本的高科技不便宜,但別人沒有嘰里咕嚕的什麼知識產權呀、技術產權呀,美國、歐洲、日本有控制權,所以也是「比較優勢」,倆「優勢」這麼一碰撞,結果就是,中國人做褲子,美國人、歐洲人造飛機,日本人造轎車。一億條褲子換一架飛機,中國的滿大街跑的都是歐美日品牌的轎車。
  本來這種理論在中國挺「主流」的,並且也是張維迎、龍永圖們所引以為傲的,因為在中國的「主流」們看來,這是市場「規律」的結果,是「看不見的手」的結果,與政府無關。龍永圖甚至說過,現在都什麼時代了,都「地球村」了,還談什麼「民族品牌」?只要心甘情願為別人的品牌打工、組裝就成了,只要人家肯把工廠建在中國,就是中國的「品牌」了么。
  但是,克魯格曼毫不猶豫地顛覆了中國「主流」的論點:
  【比較優勢決定了大概你是出口什麼東西,但不決定你出口量是多少,而且通常情況下,一個國家還處於相對比較貧窮的快速發展的階段成為資源輸出國,這個不多見。中國增長快速,內部的需求也會很大,所以說中國還是需要世界各地來幫助中國成長。】,
  憑心而論,卡魯格曼的這句話不無道理,中國的資源有限,人均消費水平很低,環境脆弱,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去補貼歐美國家的價廉物美的好日子,確實有悖常理。但中國的「主流」們是不認可的。
且慢,張維迎先生當仁不讓,衝上來問:
  【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這些大量的製造業產品,如果美國不從中國進口的話,美國自己生產是不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可行性有多大?】
  在張維迎先生看來,中國部靠廉價出賣資源、出賣勞動力,中國數以億計的農民工在血汗工廠打工生產,美國不靠中國的廉價商品,雙方都別活了。

  克魯格曼先生有些傲慢:
  【當然可能,只要有時間,我們從中國進口很多東西都是服裝,我年紀很大了,紐約當時有很多工廠的,但是現在已經沒有了,在洛杉磯還有很多造衣廠。我們當然有能力生產這些東西,而且當然國際貿易使他的價格下降,使得更低的價格拿到,使我們生活質量提高,這是為什麼我們從中國進口商品,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生產這些東西。國際貿易是帶來一些好處的,但是這並不是說只要我願意出多少成本還能夠生產這些東西。當然,你沒有原油是挖不出油來的,如果沒有淡水是生產不出來淡水的。但是,像這種製成品只是價格問題而不是能力的問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50年之前,中國向美國出口量也是很小的,當時中國出口那麼小,世界也是照樣生存下去的,所以這並不是一個致命的問題,我們沒有自己生產,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生產。】

  這就叫做典型的「吃人嘴不軟」了,但從這句話中,人們可以看出幾點,所謂「比較優勢」是美國為首的西方經濟架構的一個安排,向外轉移勞動力密集兼高能耗、高污染產業,還能夠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的一種策略,框架就是「國際貿易」;克魯格曼「無意中」提醒人們,資源是有限的,「你沒有原油是挖不出油來的,如果沒有淡水是生產不出來淡水的」,然而,中國的煤炭資源、石油資源、淡水資源卻在為這種廉價的輸出大量消耗、污染;克魯格曼之類的美國「主流」,並不承認所謂的「雙贏」,「50年之前,中國向美國出口量也是很小的,當時中國出口那麼小,世界也是照樣生存下去的,所以這並不是一個致命的問題」,意思是,你「自找」。(houton2008)
 
而且,關鍵是,中國當年出口那麼小,自己的行業體系也已經建立得門類齊全,農業自給自足。這可是他沒有提及、也不會提到的。 自從林毅夫博士將比較經濟學理論從芝加哥帶回中國以後,就在趙紫陽「來料加工、兩頭在外」以後,給中國製造了一個對外界的「人造需求」-- 一切靠外貿。中國一直在不遺餘力、竭澤而漁地為世界打工,而且是在為美國打工。用自己的一切所有,為世界提供一切方便;但自己除了得到一堆借據似的美元和白條似的外儲作為「獎狀」以外,失去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出產、資源、健康,而且是自己的國內安寧和國防安全。
 
素有保守主義者著稱的學者何新,在上個世紀90年代時,曾經面對以芝加哥學派經濟學家弗里德曼為首對中國經濟所開的「藥方」。那時,從新自由主義和新貨幣主義學派的立場看中國經濟改革,認為制約中國經濟的根本原因是供給不足,所以必然會發生經濟過熱。在價格一旦放開后,就導致了通貨膨脹。當時中國銀行中有比較高額的社會儲蓄。這些美國專家警告中國政府,說這巨額的人民幣儲蓄,就好比正關在籠子里的老虎;一旦放出來衝進市場,就會導致搶購風潮,從而會使物價上漲得更快。?
  據此,他們給中國政府提供了如下的政策建議:?
  (1)多囤積商品、物資,以防止通貨膨脹,準備應付搶購風。?
  (2)多進口、少出口。?
  (3)提高銀行利率,吸引和鼓勵儲蓄,把貨幣老虎關進銀行。?
  (4)結束外匯管制,放開匯率。讓人民幣利率和匯率由市場決定。據說這是消除通貨膨脹的有效手段。
 
但是,鑒於「休克療法」帶給俄羅斯「每人分一萬盧布」的教訓與啓示,中國不可生搬硬套了。何新觀察到,當時中國經濟中發生了嚴重的企業三角債問題。所謂「三角債」的發生,往往與企業銷售產品困難有關。一方面生產的東西賣不出去,企業有大量庫存。導致流動資金緊張,銀行貸款被套成為呆賬。另一方面賣掉的貨款也收不回來,於是就還不了欠債。這個「三角債」問題,其實質是馬克思講的由於流通鏈條阻滯而引發的金融信用危機。而發生金融信用危機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企業生產的成品大量積壓,也就是發生了古典經濟學講的「生產過剩」。 所以,看似矛盾的既「有效供給不足」卻又「無效積壓泛濫引起金融消化不良」,實際上1988年的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根源實際是出在金融流通鏈條的阻斷上。由於經濟改革已造成市場流通的多元化,破壞了原來國營商業對於企業產品統購統銷的體制,導致國有企業的產品銷售困難大量積壓。所以他反其道而行之。既然問題出在「生產過剩」而不是「短缺」,那麼根據這種新的認識,他當時就向國務院領導提出了新的政策思路,建議:
  (1)削價清理庫存囤積品,換取資金迴流,加速資金周轉速度。
  (2)降低利率,釋放儲蓄,鼓勵消費,激活市場。
  (3)抑制進口,積極鼓勵出口;開拓國際市場,從而換取外匯。
  (4)控制投資規模。
  這一思路後來被有關領導簡化為八個字
:「限產壓庫」(限制生產壓縮庫存),「鼓勵出口」。
當然應該注意到,這種思路與當時那些美國專家和主流經濟學家們的建議是正好相反。
 
何新堅信,當屆政府對其提議的大部採納,促成了中國以外貿所帶動的10年經濟增長。與其同期的芝加哥經濟學派嫡傳弟子林毅夫先生所厲行的「比較優勢論」,有將中國永久固定在「國際產業分工」鏈條終端的危險。對於目前外儲劇增,華爾街傾其所能,也未能有效消化來自亞洲新興資本的進入,轉而利用有毒證券等「金融鴉片」使得部分盈餘化為烏有。現在中國和美國都成為「金融毒品」的重度吸食者。中國資金找不到更好的「戒煙糖」,只好繼續不斷地購買和吸食美國的「債券鴉片」;美國要舉國借債,仍得指望從中國的營養瓶中得到「金融滴灌」。那麼,對於重新泛起一些看法,比如建議中國「擴大內需」等等,何新說:「中國產業必須向外看,必須面向全球,尋找全球市場,利用全球資源。近年來,中國的銀行體系已成為世界金融中實力最強大的金融體。中國金融力量應當成為中國資本及產業走向全球化的組織性力量」 (何新網站《何新:論價值規律與當代世界經濟》)
也就是說,就中國已經過剩的產能、即將枯竭的資源、民眾微薄的收入以及13億人口的巨大需求相互進行比較之後,很顯然地,回到老路上去形同重新「閉關鎖國」似地大搞所謂「內需」,更加類似在新的歷史條件里的「螺螄殼裡做道場」。要眼光朝外看,雙腿向外邁,才能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記得從前有一個著名的歌唱演員叫朱明瑛,她在美國轉過一圈以後,很早以前就回了國,並說:「美國人是辛辛苦苦過舒服日子,中國人是舒舒服服過辛苦日子。」她指的是改革開放前「一切交給黨安排」的時光,而美國人一向如此,鼓吹「個人在享樂中奮鬥」。但是我的感覺是, 自從來了西方理論家為第三世界量身定做的 「比較經濟學理論」以後,中國人開始辛辛苦苦過辛苦日子,而美國人則開始舒舒服服過舒服日子了(在享樂中享樂)。大不了完了事,開個大會頒發給中國一個「活雷鋒」的用英語寫就的表揚信和一堆大白條,「咱父債子不還」。 美國像個借了巨款但威脅要破產的銀行爛顧客,逼迫中國這個老土錢莊不得不借給它更多的錢,不然他一破產,順帶著中國也得大出血。而克魯格曼就像一個破產大亨門下的一個無賴食客,到中國以後,明言沒時間調查,也不了解中國,但是卻又聲稱知道中國的癥結在哪兒。然後就敢吹牛斂財、快速走人,吃相難看,話還難聽。吃了嘴硬笑人痴,拿了手長摑君臉!
 
是不是應當有所變革了呢? 大家說說看!
 
鏈接:克魯格曼:全球公敵?! 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2Q9L/kelugeman090522.html
聽說過「病人」給醫生開藥方的嗎?有! 但他自己不會服自己藥方的葯!
美學者: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是里根及其班子(圖) 克魯格曼到中國不是說中國引發美國危機嗎? 怎麼,「罪魁禍首」又改人了!?
5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8 個評論)

回復 homepeace 2009-5-20 01:02
蠻有意思的。
回復 baby_____ 2009-6-25 19:26
資料都很不錯,就是好長,看的我累死了
回復 Dust 2009-6-25 22:09
好像很有道理的說
回復 pcw 2009-6-26 00:57
hao wen
回復 宜修 2009-6-26 01:27
Dust: 好像很有道理的說
回復 baby_____ 2009-6-26 22:58
他們可真的是共產主義了,把我們都共產了,
回復 婆娑男 2009-6-27 00:28
baby_____: 他們可真的是共產主義了,把我們都共產了,
是的,共產主義對別人不對自己。我的是我的,你的我也可以來「共」它一下。方法呢? 不外乎貶值、稀釋、強逼升值與強迫採購,要不用「開戰」來徹底賴帳。
回復 baby_____ 2009-6-27 03:10
婆娑男: 是的,共產主義對別人不對自己。我的是我的,你的我也可以來「共」它一下。方法呢? 不外乎貶值、稀釋、強逼升值與強迫採購,要不用「開戰」來徹底賴帳。
我以後也實行你的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9:5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