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
應該鼓勵人們住上下鋪
住上下鋪集體宿舍的好處是節省社會資源。
中國的社交媒體報道香港有很多老男人住籠屋,也就是在集體宿舍上下鋪上裝上鐵絲網,人離開時鎖上鐵絲網的門,以防放在床上的財物被盜。中國的廣大的混滋傻們看了驚呼,感慨香港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而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留在美國工作的高學歷華人,也感慨香港人居住條件惡劣,而美國的混滋傻們都是有草坪大院子的大紙殼房。
問題在於,儘可能讓更多的人住上下鋪集體宿舍,可以節省社會資源。
至於說香港的窮人何其之窮,香港的窮人收入如何,銀行賬戶里有多少存款,這不需要混滋傻們擔心。我知道香港人如果年收入低於貧困線,則每月有四千港幣的糧票。平均每天133元港幣的糧票,如果只吃小巷裡蒼蠅館子的低檔粥粉面飯,是花不完的,如果自己買生的食材做飯,那註定花不完每月的糧票。
我不知道香港窮人每月的住房補貼是多少,既然糧票都每月四千港幣,我姑且假設香港窮人每月的住房補貼是五千港幣。一個香港的窮老頭拿到了五千港幣的住房補貼,他可以去租公寓,也可以去住籠屋,也可以在公園搭帳篷露宿,具體怎麼住,各人有不同的情況,也許住公寓最好,也許住籠屋最好,也許露宿最好。但從社會的角度看,住籠屋最節省社會資源。對一個孤老頭子,住公寓沒必要,公寓房租貴,沒有伴侶需要同居,一個人住大房子太浪費。而露宿又佔用公園的公共空間,妨礙別人也不好。所以對能生活自理的孤寡老人來說,住籠屋貌似是最佳選擇。
當然,孤寡老人可能是節儉慣了,節省錢對他們未必有意義,連每月的四千港幣糧票和比如五千港幣的住房補貼也要節省,最後老人死了,又沒有老婆孩子可以繼承,銀行賬戶里的幾百萬元港幣的存款只能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