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今天在林則徐圖書館聽關於黑女髮型的講座
一般講座是一個人講,但這個是三個人一起講,類似於電視上的訪談節目。
講的話題是黑女的髮型。前面三個人是講者speaker,一個五十歲黑婦,法學院畢業,在政府工作,主持的就是這個關於黑女髮型的文化項目,她的角色既是主持人也是講者。一個四十歲半黑婦,博士畢業,在紐約大學當教授,教的課就是關於黑婦髮型的文化課,已經教了幾年。一個三十歲黑婦,是某大學博士生,研究的方向是黑婦髮型相關。
還有一個三十歲白婦,是圖書館工作人員,在一邊錄像拍照記錄。
聽眾11個,其中四個是講者的親友,是來捧場的親友團。
我自己的看法,黑人的頭髮都很難看,高度捲曲,與其做髮型,還不如理光頭。
講者尤其是那個三十歲博士生,發音含混,我聽不清聽不懂,昏昏欲睡。
我聽到的她們講的信息:
社會的主流審美認為直長發好看,而黑婦的頭髮註定難看。
到髮廊把黑婦的捲髮做成直發很費錢。髮廊生意好,成了黑女們的聊天室。
黑女髮廊成了大產業。黑女開發廊解決一些就業。做一次髮型幾十幾百美元,並在漲價。但很多黑女是親友互相幫做髮型。
黑婦的髮型經常被社會上的人評點,影響黑婦的社會形象。
髮型被認為不符合社會主流的審美,影響求職應聘的成功率。
有黑女提出natural hair movement,我愛做什麼樣的髮型就怎麼做,是我的私事,不關別人的事。
黑膚色被社會認為難看,黑女不可能是美女,影響黑婦的職業發展。
寵物黑狗白狗,人們並不認為黑狗比白狗難看,為啥認為黑膚色的人難看。
一個黑婦聽眾發言說發愁怎麼開發廊。教授建議可在社交媒體做廣告在自己家裡開發廊,因為本來就經常朋友互相理髮。可節省開店的開支。
黑女專用的髮型用品有大市場,一般的美髮產品不適用於黑人的頭髮,可以自己做產品賣。但在頭上使用化學品有害健康。
黑男聽眾發言:自然頭髮即可,非洲人就是這樣的,不要做假頭髮,貴。天熱時戴假髮熱死了。指責在場的三個講者加上聽眾中的兩三個黑婦的頭髮都是假髮,頭上編的小辮子都是用印度人中國人的頭髮以及塑料假髮做的。說從印度人中國人收購的長頭髮都被用於給黑婦做假髮,黑人不該讓印度人和中國人賣頭髮賺錢。
三十歲黑婦博士生反駁說,黑婦做髮型是個人的選擇,並且如果做的髮型符合社會的審美,則有助於黑婦在職場成功。黑男聽了氣得要死,抱怨黑婦頭上的髮型都是假髮或塑料。
廣大的高學歷混滋傻有沒有誰聽過洋人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