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傍晚在包厘街吃的咸牛肉絲有特色

作者:qwxqwsean  於 2024-4-23 08:5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私房小菜

4/22

傍晚在包厘街吃的咸牛肉絲有特色

今天包厘街的晚餐里有咸牛肉絲,有特色。

洋人的咸牛肉,corned beef,鹽腌的牛肉。可能類似於陝西的臘牛肉吧,其實我也沒吃過臘牛羊肉,所以不知道臘牛肉是啥樣。但洋人的咸牛肉也許只是鹹豬肉ham的牛肉版,把肉加鹽腌,像腌鹹菜一樣發酵,是濕態的。

貌似把大坨的咸牛肉用水煮熟,再錘散,變成一根根的直徑一兩三毫米的肌肉纖維。牛肉本來口感很粗,做成錘散的細絲后,口感雖然仍然粗,但不怎麼塞牙。

洋人的pull pork是把豬的大坨裡脊肉煮或烤熟,再撕碎成肉絲。好處是不怎麼塞牙。

美式中餐館模仿洋人的做法做雞絲,把雞胸肉用白開水煮熟,再撕成直徑兩毫米的肌肉絲。雞胸肉本來口感很粗,撕成長細絲后就不那麼塞牙了。

中國極少把瘦肉撕碎,唯一的東江手撕雞,是把整隻雞撕碎,但並不是撕成肌肉絲,僅僅是把雞撕碎而已,本打算剁成雞塊,改為撕碎,則比用刀剁碎少了碎骨渣。中國的手撕雞和洋人的pull pork完全是兩回事,手撕雞並不是真的要把口感粗的雞胸肉撕成絲,僅把整隻雞大致撕成塊狀。

所以洋人的把瘦肉煮熟撕成肌肉纖維的做法,可以認為是中餐沒有的做法。我目睹香港人做皮蛋瘦肉粥的一種方法,是把大坨的豬瘦肉煮熟,再搗成直徑小於一毫米的細纖維,我推測是模仿洋人pull pork的做法,雖然pull pork要粗得多。

洋人的這種做法,把豬肉或牛肉撕成絲狀,再拌調味汁,做出來我覺得很接近中餐的口味,凡是洋人這樣撕肉時,在調味上一般都不會太古怪,而接近中餐的口味。所以我吃洋人的這類肉絲,腦海里浮現的第一印象還以為是中餐,但中國並沒有人這樣做。

中國的肉絲都是順紋切的絲,雖然是切成的絲,而不是撕成的絲,但物理性能接近,肌肉纖維的走向是肉絲的縱軸,不容易塞牙。中國的肉絲一般都是經過處理后猛火爆炒的,口感比較嫩。而洋人的肉絲是本來很柴的瘦肉,撕成細絲后只是改善了口感,但口感仍然很粗。所以相對來說,中國的小炒肉絲更好吃。

我看洋人的肉絲很有特色,很好吃,我從中國人的角度看,中國人一般不會那樣做,對於大坨的瘦肉,最好還是按中餐的方法處理,順紋切絲,加入澱粉或嫩肉粉和調料,先拉油再爆炒,比洋人撕成的瘦肉絲好吃。

我兩年前在曼哈頓唐人街的上海小館當爐尾時,目睹一個上海大叔廚師把豬肉橫紋切絲,再拌入澱粉,再用手指把每根肉絲揉成一粒小球狀,再油炸。具體做法已經記不清,但我當時發表的日記記錄了,很古怪很有特色的做法,並且那個菜是他做的員工餐,是給七八個店員吃的,並不是給顧客吃的。當時我很疑惑他為啥橫紋切絲,為啥員工餐做這麼耗費手工的菜,現在回憶那個菜算不上好吃也算不上難吃,只是做法很奇特。我當時懷疑他把肉絲橫紋切,是受了西餐的影響,雖然貌似西餐也不會這樣切肉絲。按中餐的做法,肉絲只能順紋切,儘可能模仿撕成的肌肉絲。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3 01:5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