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從肯尼迪機場入關
我坐的長榮br32,座號45a,是應急出口旁邊的的座位,需要向空乘口頭承諾在緊急情況時能協助空乘打開應急門,或在聽到廣播撤離時,獨力打開應急門。坐在這裡,由於前面沒有座位,空間顯得大,但我認為抗撞擊能力差,因為前排的椅背本來有保護作用,沒了前排的椅背,在撞擊時全部衝力由腹部的安全帶承受,會勒壞內臟,並且安全帶可能因為受力太大而斷裂,甚至把人體攔腰割斷。坐在這個位置的好處是離出口近,自己親手打開應急門后自己可以第一個逃出去。有摺疊式的電視屏幕和小桌,但不如安在椅背上的結實。
坐飛機時,見一個商務艙的華人大叔在飛機起飛期間一直呆在廁所里,飛機平飛后才開門出來。估計空乘在起飛前已經看見廁所鎖著門,但沒辦法把他趕出來。那個華人大叔非要在飛機起飛過程中上廁所,也說明智商不行。半路上,有人在廁所里不停地敲門,我當時在打瞌睡,一時沒意識到該怎麼辦,坐我右側的五十歲華人大媽起身去那個廁所查看,稍後返回說有人上完廁所不懂怎麼開門出來。不懂開廁所門出來,需要敲門呼救的那個旅客的智商感人,但坐我右側的這個五十歲大媽聽到有連續的敲門聲后,在空乘不在現場的情況下能主動過去查看,說明她很有護理的經驗。
我右側五六米處坐著兩個六十五歲的華婦尼姑,穿著土黃色的和尚袍,不僅有自帶的食品,並且也吃空乘給的素食套餐,並非不吃飯。
到了肯尼迪機場,過移民關時,公民綠卡這條隊有三百人排隊,簽證那邊有五百人排隊。公民這邊過關快,我把肯尼迪機場的工作證掛在腹前,南亞裔的移民官(制服是邊防警察)僅花兩秒用攝像頭給我照相就讓我過去了,沒問我。我本以為是因為他看到了我掛的本機場的工作證。但排在我後面的五十五歲華人大媽也是只花了五秒就過了關,說明對她也僅照個相就放過。
出航站樓后我坐機場大巴,坐我旁邊的一對六十歲華人夫婦,是美國公民,我問他們也都是只拍照,不問任何問題秒過。所以肯尼迪機場的移民關確實極松易過。
持簽證的旅客的那條長隊,過關速度慢,但從現場看,以及我既往在機場工作了兩年的側面信息,極少會出現持各種簽證的人被拒絕入境,拿著各種花樣的簽證的人都被移民關放進了美國,一萬個旅客中,都未必有一個旅客被拒絕入境,這也是為啥近十年偷渡來美國的華人絕大多數都是持旅遊等簽證入境后賴著不走的。移民官拿固定的工資,即使多拒絕幾個旅客入境,也不會有獎金,不如全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進來。
查行李的海關實際上不存在了,在飛機上不需要填紙質的海關單,入關時幾年前需要用電腦填的電子海關單也被撤除了,所以旅客在申報行李物品現金方面完全不用填任何錶格,無人過問,實際過海關時也不抽查,相當於出入境的海關徹底不存在了。
在排隊過移民關時,一方面保安仍然名義上宣布不準用手機,實際上大部分旅客都在玩手機,也沒人管,而且排隊的現場還有標識牌說可以用手機的app填表以便更快地通過移民關,這就自相矛盾了,一邊禁止旅客在排隊過關時用手機,一邊又讓旅客用手機app填表。也許有少數旅客用手機app填表,但填了也白填,因為移民官基本上不審查就秒過,移民官把旅客的護照在機器上刷一下,再讓旅客看一眼攝像頭以拍照,什麼都不問就放過去,幾秒鐘就過一個人。
肯尼迪機場的航站樓昏暗狹小,觀感比香港台灣和中國的航站樓都差的遠,不過因為航站樓小,下了飛機走了幾十米就到了排隊過移民關的地方。
在等機場大巴時,在大巴站站崗的五十歲墨婦客服員同事一眼就認出了我,熱情打了招呼。我周六上班,她周六休息但周一上班,所以說下周一再見。
今夜原本打算去辦公樓收拾一下衣櫃的物品,但明天周五我不上班,我不如在航站樓打地鋪睡一夜,明早去曼哈頓的慈善機構洗澡,沒必要去辦公樓收拾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