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今天在圖書館看心理學和解剖學

作者:qwxqwsean  於 2023-5-5 07:0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移民生活

5/4

今天在圖書館看心理學和解剖學

昨夜我在東北邊露宿,最低八攝氏度,早上九點四十五起床。

在行李寄存公司整理物品,吃一個蘋果和一勺花生醬。找出一些撿的硬幣,傍晚到地鐵站給自己的地鐵卡充值。我有幾斤硬幣,都是我撿的,幾乎沒有購物找零產生的。

十一點半冒著小雨去圖書館看了三頁心理學教材。中午在包厘街吃慈善餐,是洋人做的山寨的美式中餐,由於洋人不擅長切菜,所以在廚房裡做義工的洋人一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辛勞。一個是雞胸肉做的左宗棠雞,一個是豆角丁,胡蘿蔔丁,蘑菇丁拌米飯,一個是把切半的芽甘藍用明火燒焦,再用豆瓣醬煮一下,一個是鷹嘴豆和黃瓜塊和西紅柿塊沙拉,加兩片麵包。

下午在圖書館看解剖學和心理學。

傍晚在包厘街吃慈善餐。仍然是雞胸肉塊做的左宗棠雞,但切的比較大塊。把西葫蘆塊,西紅柿,和芭蕉塊外烤箱里烤熟后再用水煮一下。和中午一樣的蔬菜丁拌米飯,麵包,和一小包薯片零食。

貌似做義工的是六七個二十歲白人男女,三個白女主要給流浪者打飯。廚房裡可能主要是三個白男操作。中餐三百份,晚餐三百份,應該是把三個白男累得夠嗆。當然這六百份我一個人就能做出來。但洋人不會切菜,光切這麼多菜就能把他們累半死。三四個人做六百份盒飯,對洋人來說基本上超過了他們的產能。這幾個白男大概率是在校大學生,但三四個人做六百份山寨的中餐盒飯,即使是洋人的專業廚師也會很吃力,他們如果沒有廚房專業知識幾乎不可能做到,不知道他們的廚房知識是從哪學來的。

午餐的烤芽甘藍其實失敗,把芽甘藍烤至外表焦黑,就會有苦味。再用少許中國豆瓣醬燜,但他們把豆瓣醬爆焦了,所以成品菜沒有豆瓣醬的任何香味,只有苦味。豆瓣醬不能爆,可能他們照著做的菜譜說要爆,被菜譜誤導了。

晚餐的西葫蘆塊顯然是用烤箱烤的,沒有焦,不是像中午的芽甘藍用煤氣灶的火焰燒焦的。所以沒有不良味道。洋人把蔬菜烤后再加水燜,是很奇怪的做法,我推測是本想只烤,但蔬菜烤后脫水嚴重,於是回鍋加水煮一下,意思是把蔬菜失去的水再補回,所以這個燜極為簡單,相當於把烤乾了的蔬菜加少量熱水攪拌幾下,只要吃的時候口感覺得濕潤即可。

我去年七八月在唐人街打工十九天的那個美式中餐館,有一個炸豆角,是把豆角用170攝氏度的油炸四十秒,再燜。顯然是山寨的西餐的烤蔬菜,以炸代烤。但由中國人做時,它就變成了紅燒做法,把豆角假想成魚或雞或豬肉塊紅燒,重點變成了紅燒時加的醬料調味。亦或類似於中餐的虎皮尖椒的做法。

我到地鐵站給地鐵卡用硬幣充值後去唐人街撿爛菜。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其它[移民生活]博文更多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4:4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