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
在航站樓里打地鋪
凌晨兩點下班,先用自己發明的新技術把一斤臘肉切碎。我沒有能當砧板用的東西,又只有一把很小的水果刀,必須使用特殊的切肉技巧。
然後用一兩臘肉和四兩大米煮粥。然後洗臉,洗口罩,洗一件內褲,然後在摺疊床上睡覺,看時間已經2:55了。
5:05起床,坐上5:20的員工大巴,去坐輕軌,到航站樓打地鋪。
今天凌晨最低七攝氏度,我仍然可以去公園打地鋪,但在航站樓打地鋪也有優勢,一是暖和得多,二是可以用歪法上網。
我8:45就起床了,在我看來過早。我如果在公園睡長椅,一般睡到十點半。在航站樓里打地鋪則干擾因素很多,睡不踏實,起床較早。
吃了一兩半臘肉粥。看了一會解剖學的生詞。我發現隨著花在生詞上的時間增多,逐漸發現自己早期猜錯的東西,以及一些教材的錯誤。
比如在早期,我誤以為arcuate line是客骨和骶骨的交界線,實際上它是pelvic brim。我在早期還以為iliac tuberosiy 也是客骨和骶骨的分界線,實際上它只是客骨骶骨夾縫裡在客骨一側的凸起區。
又比如一個教材把脛骨頂部的兩個關節坑叫condyle。應該是錯了,應該叫epicondyle。
再比如一個教材,在講解synostosis時,在舉例時,顯然是把frontal suture誤稱為coronal suture。
老師在要求給學生看的幾個教材里,都會有一些是錯誤的。我之所以會逐漸發現一些我早期的錯誤,是因為教材上並沒有明說,使我被迫自行腦補,導致猜錯一些東西。
教學用的知識,為啥需要我去猜呢?直接把標準答案告訴我不是更好嗎?連pelvic inlet 和outlet的標識物都不告訴,逼著我去猜。這玩意教材不告訴我,老師講課時也不明說,那我就只能自己猜呀,不然我怎麼劃定哪裡是lnlet,哪裡是outlet?
客骨和骶骨的聯結處在融合前,叫sacroiliac joint,那麼融合后它叫什麼?居然沒名字。
身體的部位的學名是啥,居然不明確告訴我,讓我自行腦補。
一個三十歲白婦把手機放在我旁邊的插座上充電,她則坐到三十米外,充電的手機完全在她的視線之外,她憑啥相信沒人偷她的手機呢?客服公司的主管的一個辦公用的手機都因為在航站樓客服台亂放,被人偷走了。偷走了就偷走了,報警都沒用。
等一會兒十一點半,我又要回員工更衣室煮飯。
廣大的不差錢不差性伴的高學歷混滋傻們哪懂勞動人民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