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
911廣場的24個小吃攤和pier 15廢碼頭的酒吧
今天我在包厘街吃完晚飯,逛街。
在911廣場,臨時設了一排24個餐攤,現場烹飪售賣小吃。這一般是政府組織的持續一兩三天的像過節一樣的活動。平時沒有。
這類餐攤,我幾年前在雪城見過一次,在雪城的柯林頓廣場,有七八十個攤位,都是洋人的小吃,沒有中餐。
這次在911廣場的這24個餐攤,也基本上沒有中餐館。也可以說有中餐館,但非常西化。其中有三個攤位與中餐有關。
一個是招牌日本的,我估計實際上是華人經營,幾個工作人員看似華人。其出品只有一種,烤串,其做的串比中國的烤羊肉串大些,看似在火上簡單烤熟,更像南美烤肉,只不過南美烤串很巨大,而這個自稱日本餐的攤位的烤串更接近中國的尺寸,但仍然比中國的大一倍。肉料預先腌制后干烤,在烤的時候不再撒調料和刷油。外觀乾燥,賣相一般。生意不好。
第二個是招牌是台灣人的,攤位四五個人看似華人。我沒看到它正在製作的出品,只看到它用大照片展示的它的出品,是幾種三明治,把中國的饅頭做成一兩厘米厚的圓餅狀,對摺成V形,然後在裡面夾些炸雞烤肉之類的西餐食物。這種嚴重變形的蹩腳的三明治,我並不認為它能算中餐,一般應該是洋人邯鄲學步機械模仿中餐的結果,比如洋人想山寨包子,但不會捏包子,於是只好把包子皮蒸熟成一個餅狀,再對摺,再很不穩定地在V形里"夾"些西餐的菜冒充包子餡,並沒有夾住,只能口朝上平端著,稍微傾斜則裡面"夾"的食物會掉下。
幾個華人擺攤做這樣的東西,令我失望,而且洋人顧客也對他們不感興趣,它家的銷量極小。
第三家是一個招牌日本餐。攤位里三個人,一個華男站在那裡沒事幹,另一個華男在一個熱鐵板上煎餃子。還有一個墨男負責做ramen,在一個三百毫升的杯子里放些泡麵,加少量配料,再加入熱水就遞給顧客,等於是幫顧客沖速食麵。
正在用鐵板煎餃子的那個華男,使我很驚訝,因為我自己是煎餃子的高手。他在一塊熱鐵板上煎餃子,鐵板看似普通的鐵板,當然可能是不鏽鋼板,用久了變黑色了,板上沒有任何油,也不是用的不粘鍋。而他放在鐵板上煎的餃子外皮也是乾燥的,是全生的餃子,不是預製的熟餃子。這麼煎,猴年馬月才能煎熟。而且餃子還就是必須在幾分鐘內煎熟,否則會被鐵板烤至干硬。在我看來他這麼煎,根本錯誤。
所謂日本餐館,在美國開的,一般實際上是華人在經營,所以可以認為日本餐館實際上是一種中餐館。這些來擺攤的,並不是普通居民,而是實際營業的有店面的餐館派出來的團隊。
中餐館為啥不參加?中餐館本身一般都很忙,並無多餘的人力,派幾人的團隊來擺攤。擺完攤后,這些擺攤的用品,帳篷啥的要有地方存放,以備下次擺攤用。中餐館估計也沒地方存放這些擺攤用品。
能派團隊來擺攤的這些餐館,我估計它們生意很差,不然哪來的能派來的多餘的人力?
另一個洋人的攤位,在烤肉串,尺寸與中國的羊肉串相同,但從中國的角度看,他們烤的方法錯誤。中國烤羊肉串一般不預腌制,在烤的時候再撒調料和刷油。而這些洋人是用西餐的烤法,預腌制后在炭火上烤,烤的時候不撒調料。我認為他們的火太小,變成了慢慢烤,把肉烤的外觀乾燥,賣相既差,也預計不好吃。烤肉時冒的濃煙嗆人,毫無香味,像是火葬場在焚屍。這個攤位里的三個人明顯是中南美洲的半黑墨男墨女,但它的招牌說是義大利的。當然中南美洲也有不少義大利裔。
還有一個攤位招牌說是日本炸雞。裡面幾個人是老墨。它的展示板的照片上的那些炸雞,看外觀是普通的美國炸雞。
我在911廣場逛后,到東河邊。
見pier 15廢碼頭上有一個酒吧,名叫watermark bar. 幾乎座無虛席,估計有兩百人,大部分是白人年輕人。
它的一個令我震驚之處是它的假房頂,它的房頂上是一個高架的平台,平台的地板是木條,三指寬的木條之間是一指寬的縫。上百人在高架平台上走動和乘涼。
問題是這個高架平台的地板就是一樓的酒吧的天花板,平台上的人,包括我,在上面走動,我的鞋底的灰土從板條之間的縫掉下去,剛好落在一樓的酒吧的全體顧客和工作人員的頭頂上和餐碟和酒杯里。我如果站在高架平台上往地板上吐一口痰,痰可能會直接穿過板條之間的一指寬的縫掉在一樓酒吧的人的頭上或敞開的酒杯里。酒吧的房頂是假的,下雨的話雨水會直接從房頂落下來,而且是雨水攜帶著平台上的被無數人踩過的地板污物淋下來。
設計成這樣的酒吧,居然座無虛席。
在酒吧的一角,一桌20個華人,都穿著中國工商銀行的工作服,正在圍成一大圈一大桌聚餐,而且桌上擺滿了酒杯和至少幾個菜。要知道,這個是西餐酒吧,顧客大都是洋人年輕人,極少點菜,只點少量飲料和小食品聊天。中國工商銀行的二十個職員在這裡擺酒席,而且點菜,能有什麼菜可點?西餐本來就沒有能拿得上檯面的出品。在一個大碟子上放一大坨黑不溜秋的烤肉就算一道大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