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西方文化導致各行各業的服務質量必然很差
在給顧客提供服務方面,東西方的立場是相反的。 東方文化視顧客為上帝,服務人員應該千方百計討好顧客,中共政府開會,端茶送水的服務員都要像宮女伺候皇帝一樣地伺候賓客。 而按西方文化,在服務人員眼裡,即使你是英國女王,也懶得伺候你。 所以西方的各行各業的服務人員對顧客都是愛理不理的。
我想起這個話題是因為今天上英語課,一個25歲福建女和一個30歲台灣婦說喜歡旅遊。 我說美國的服務業服務質量那麼差,旅遊能有什麼好的體驗?
我在機場工作,日常接觸旅客,美國的航空旅客大部分人對服務不滿意,心情很不高興。 我自己是機場的客服員, 據我所知,機場包括航空公司的全體工作人員,都沒啥服務意識, 只提供基礎的服務,沒人會想著「伺候」旅客。
按西方文化理解的機場客服員,應該是板著臉坐在櫃檯後面,旅客有問題需要諮詢,就像得了病需要去醫院看病一樣,耐心排隊等著叫號,然後客服員冷冰冰地解答。 我工作的客服公司顯然想按東方的思維方式提供客服,想把客服員扮演成迎賓員,熱情歡迎賓客來紐約訪問。 然而實際執行起來,應該是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我們客服員為旅客提供的服務,在全機場各個崗位里,可能是相對最好的, 其它崗位的工作人員更不會把旅客放在眼裡。
美國的賓館也類似, 我極少在美國住賓館,但我在機場當客服,偶爾會幫旅客聯繫賓館。紐約市的賓館工作人員對旅客也是愛理不理的,絕無熱情接待的主觀動機。
美國的警察,政府工作人員,主觀上並不是要為群眾排憂解難。
唐人街中餐館的服務員對顧客態度冷漠,這是在按西方文化運行。 在服務員眼裡,顧客和普通路人沒啥區別。西餐館的服務員當然也是如此。
你去美國的小賣部購物,你會發現收銀員或店老闆根本不把你當回事,你去買他的商品,相當於你在求他辦事。 他想幫你辦就辦,不想幫你辦就不辦。 你做為顧客走進店裡,店主對你沒有笑容,冷漠的臉色反而似乎在認為你可能是來搶劫或盜竊的賊。
小費制度也是這樣的,明明是服務員的崗位職責應該為顧客提供的服務,為啥要向顧客索取小費? 顧客即使支付了超額小費,服務員也未必就給點笑容。 如果不給或少給小費呢? 服務員的臉色會是多麼的難看?
不差錢不差性伴的混滋傻們都是笨蛋不會做飯,需要每餐都吃餐館,問題是,美國的餐館,從服務員收銀員到廚師根本不把你們當回事, 服務態度產品質量都沒保障, 在美國你到餐館消費,工作人員只要不惡意污染破壞你的食物,你就已經可以慶幸了。
美國的保姆或家庭護理員,即使拿著高額的工資,就算再加上小費,有幾個會有好的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 你在美國的醫院住院,你以為只要向醫生護士塞了小費,他們就會給你提供好的服務? 誰會把你當個東西?
我昨天在機場上班,一個貌似印度裔的五十歲婦,自稱是市長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想進國際抵達的行李區迎接旅客。 我說據我所知這是不允許的,她只能在海關出口外等,不能進去。 我當時走不開,暗示我的五十歲墨男客服員同事給她帶路,帶她去海關出口,讓她和邊防警察談,試試看邊防警察是否會允許她進去。 墨男同事不僅沒帶她去,反而一本正經地向她宣布根據公司規定,她不能進去。 她猶豫了幾分鐘后, 問我可否申請gate pass從安檢進去。我則指示她去樓上的出發櫃檯試試能否拿到gate pass。 不過我估計她即使拿到gate pass,可能也不能通過移民關進入國際行李區。
她作為市長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想著進國際行李區迎接某重要旅客,我估計她是按照東方的思維。 在行李提取區迎接旅客顯得熱情,在海關出口外等待旅客顯得不夠熱情。 但按照西方的思維,別說她是市長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即使是市長親自來,機場的工作人員也未必會給市長面子,即使是州長或總統來,也要按規章制度辦,機場工作人員不會像僕人伺候上帝一樣地伺候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