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我在中餐館上班第六天

作者:qwxqwsean  於 2022-5-10 22: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5/9

我在中餐館上班第六天

我的對這個廚房的爐尾崗在第五天時基本上熟悉了。第六天是進一步熟悉。

今天的幾件事:

1,今天周一,早上要清洗油炸槽。洗碗婦比我早上班,所以由她開始清洗。我在10:30來后,就由我接手了。而今天又有一個公司的兩個老墨來用管子吸走廚房裡的三個污水沉降槽里的污物,妨礙我操作,所以耽誤了幾分鐘。然後大廚說我每周一應該提前十分鐘上班,以便清洗油槽。我心想提前十分鐘上班,工資又不增加,那我豈不虧了十分鐘?我觀察了一下那三個沉降槽,似乎只是收集一些能沉澱的渣子,沒有從污水中分離地溝油的功能。

油槽里的水加了去油污用的藥物,燒熱浸泡,擦洗,沖乾淨。

不知道油槽里原有的舊油是怎麼處理的,我沒見在哪裡,可能是他們扔掉了。

2,預煮麵條,一個炒鍋師傅讓我用一個圓底篩盆在鍋里的沸水裡處理麵條。那樣更符合效率。

3,我做的用作點綴的雞蛋絲那麼漂亮,裝在盒子里備用。他們居然不蓋蓋子,幾個小時后我看雞蛋絲已經嚴重乾燥,顏色變深,並變得很硬,不能食用。不知他們出於什麼動機不蓋蓋子。不過兩個雞蛋煎成的雞蛋絲,一整天只用了十分之一,基本上不用,莫名其妙。

4,我煎荷包蛋,經我詢問大廚,要兩面煎,八成熟。也就是蛋黃仍半液態。我照做。但我覺得荷包蛋表面應該有焦黃色,下次再做時把鍋燒的更熱些。

5,預腌牛腱子,刺孔后,用大量的鹽和花椒腌制,彷彿在腌鹹肉。是用作牛肉夾餅里的鹵牛肉的原料。

6,我上午煎生煎包,居然有一個包子的底脫落了。我原本認為自己萬無一失。這是因為鍋在煎了生煎包后,有局部沒洗乾淨,有炭化殘渣。我隔了三天才繼續上班,並不完全進入工作的狀態,沒有盯著那個位置常出現的炭化殘渣。包子在那個位置被粘得很牢,有處理技巧,不按技巧處理就可能導致底脫落。不過我居然把脫落的包子底又勉強粘回包子上,算是次品,但仍然是合格品。

7,發現我在周五六日沒來上班,我原以為會讓洗碗婦或面點工頂我的爐尾崗,實際上那三天都是三四個炒鍋上班,顯然是由一個炒鍋頂爐尾崗。那樣仍然要按炒鍋師傅的工資發工資。

而且我確信炒鍋師傅頂爐尾崗,也會煎壞,我不相信他們能像我一樣煎的完美。洗碗婦煎不好,炒鍋師傅也未必能煎得好。

而且周日居然是八個人在崗,那樣廚房裡人擠人,不一定能站得下。

而且我做爐尾崗,已經知道實際上還算輕鬆。工作量不大,放那麼多人在那裡幹什麼。

8,周四來試工的那個郴州婦似乎不再來了,我猜可能是被大廚開除了。不過她的主要弱點是不會廣州話。並且她明說自己來美國旅遊只呆幾個月,也就是最多做幾個月。這樣是很難找到工作的。廚房工作不適合讓人短期做幾個星期就離職,因為很費時間適應新環境新工作內容。

我還有幾千元人民幣想找人兌換成美元。她如果被開除不來了,我就找不到近期會去中國的人了,沒法兌換這幾千元人民幣。

她明說自己只做一兩個月,我估計沒有華人的店鋪會雇她。這樣的類似於學生暑期短工,一般只有洋人的企業才會接受。華人店鋪包容性很差,我工作這麼牛逼,都頻頻被拒被炒。洋人的企業相對包容度高些,因為洋人的工作人員一般笨,工作做的差些無所謂,招一個笨笨的暑期工也勉強能上崗。

9,我嘗了一個我煎的鍋貼,還算好吃。我擔心餡沒熟,不過算是熟了。我預煮了一分半鐘才開始煎。

鍋貼的餡比生煎包和小籠包的餡好吃,我估計因為肥肉的含量大些。

我還擔心煎了幾分鐘后餃子皮乾燥變硬韌,實際上餃子皮還沒怎麼乾燥,口感不硬。被煎成焦黃色的底面,也很難說香脆,我認為主要是裝飾作用。

我見顧客吃生煎包時還蘸醬油,有一個醬油小碟。我見一個五十歲白婦顧客點了鍋貼和小籠包,她居然用筷子吃,雖然顯得不熟練。

10,香酥鴨,炸十分鐘后,大廚演示砍碎擺盤,以後由我自己砍,放兩個小饅頭。我嘗了一小塊,干又脆,口感味道都不錯。

11,見有老墨來送貨,廚房炒鍋師傅都會免費做一個盒飯贈送。他們想吃啥就給做啥。老墨來送貨,自己到廚房取鑰匙,自己去地下室倉庫,無人驗貨,無人監督,也不擔心送貨的老墨在倉庫里偷東西,或者送的貨有問題,或擺放的位置不正確,儼然假設送貨的老墨是本餐館的員工。我覺得很有意思。

12,今天查看炒鍋崗的幾個醬料,一個深褐色接近黑色的是用於做左宗棠雞和芝麻雞的,這個店的左宗棠雞和芝麻雞實際上是同一個菜,區別是左宗棠雞加了幾個干辣椒。成品顏色都是深褐色,讓人以為放了大量的蚝油或醬油。

而我以往旁觀機場客服員洋人同事叫的中餐館外賣,左宗棠雞和芝麻雞都是橙紅色的,估計是酸甜的。

我嘗了一下這個店的左宗棠雞芝麻雞用的醬,像是酸梅的味道,酸甜味不重,但絕不含有醬油。

另一容器里的像老抽的近黑色的汁,叫黑汁,不知道是做什麼菜用的,我嘗之,像是放了糖的醬油。

另有蚝油,我嘗過,有明顯的甜味,這與我在中國接觸過的蚝油不同。

還有豆瓣醬,並沒有辣味,只相當於中國東北的大醬。和四川豆瓣醬區別很大。

還有海鮮醬,不是蝦醬,我嘗認為是甜麵醬,為啥叫海鮮醬呢?

13,一個名叫"雞皮"的怪菜,與雞的皮膚毫無關聯。主要材料是相當於乾重一兩半粉條的怪粉條,不知是啥澱粉做的,沸水煮三四分鐘,變成無色透明的粉條。過冷水,放在飯盒裡,再在上面放一兩似乎是把雞胸肉煮熟撕碎的肌肉絲,再在上面淋特製的黃色的醬。

14,這個店因為受西餐影響,出品比較少,但出品仍然比普通的西餐館多兩三倍,並且比西餐複雜的多。

但因為生意淡,單個出品賣的不多。比如典型的一天,我經手的產品,餛飩大約20粒,生煎包70個,鍋貼50個,蔥油餅20個,湯麵20碗,春卷20個,豆沙餅3個,左宗棠雞芝麻雞80粒,8粒每份,豬扒20片,每份兩片。有些產品有時一個都賣不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9:2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