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唐人街中餐館的出品確實糙

作者:qwxqwsean  於 2021-6-18 21:1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3評論

6/17

唐人街中餐館的出品確實糙

今天我去唐人街參加一個親戚的遺體告別,事後他們在附近的一個大的中餐館聚餐,我不參加。

但事後我好奇,在網上搜一下這個餐館,看了幾張它做為招牌菜展示在它的網頁上的照片,感覺真是很糙。而且都是美式中餐。

我舉一兩個例子,比如這個豆腐螺片。

在碟子上鋪了一層油炸豆腐,是未經處理的干態的。然後在豆腐上放海螺肉片,拌荷蘭豆炒了一下。

我幾天前在唐人街的一個餐館目睹了一碟菜,用干態的油炸豆腐把碟子沿周長擺一圈,曾發貼恥笑。

這樣使用油炸豆腐,首先用量太大,不用吃飯了,光是吃這些炸豆腐就能吃飽。

其次干態的未經處理的油炸豆腐並不好吃,在中國都是把油炸豆腐做成紅燒豆腐之類的,把干態的油炸豆腐直接吃,那它就不是菜了,成了主食了。

這個做法很明顯是在機械模仿西餐,看見西餐經常使用干態的油炸土豆塊,油炸土豆條,或烤土豆塊,就把中國的油炸豆腐直接當作西餐中的烤土豆的替代品。

西餐吃炸土豆或烤土豆都是蘸番茄醬吃的。美式中餐居然把炸豆腐直接吃,不蘸醬。這就是邯鄲學步。

這個店的所謂炒菜,經常是干態的,沒湯汁,更不埋欠。比如把可能是魷魚切條,上漿粉,油炸,然後再和幾乎像用開水燙熟一樣的菜心,兩樣東西混合一下擺在碟子上。干態的上了粉的炸魷魚,加上菜心,兩者只是並肩擺在一起,沒有湯汁,沒有芡。這一看就不好吃。這是模仿西餐的拼盤做法,在盤子里擺著的幾樣互不相干的東西,然後手工擺在同一個碟子上。

而且我看了幾個照片,認為這個店的出品刀工很平庸。

唐人街中餐館的粗製濫造的美式中餐,並不是給洋人吃的,而是唐人街的華人大叔大媽吃的。因為唐人街店鋪的主要顧客是老年華人。這說明唐人街的主體人群,在中國長大成人後移民美國的文盲農民老年華人,口味糙,並且普遍西餐化。

當然,在中國長大成人,來美國留學的高學歷混滋傻們口味更西化,更糙。唐人街的文盲老華人喜歡吃美式中餐,但不喜歡吃正宗的西餐,比如帶血牛排,乳酪,生蔬菜,極甜的蛋糕,三明治,炸土豆,番茄醬,比薩餅等。自認為融入了白主子主流的廣大的高學歷混滋傻們愛吃正宗的西餐。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qwxqwsean 2021-6-18 21:37
再看這個照片里的兩個菜,蔥絲切的很大,刀工很差。左下角這條類似於清蒸魚的產品,似乎是用一條死魚做的,甚至給人感覺在蒸之前把魚用油炸了一下,模樣怪怪的。

右上角這個,與其說是山寨的肉夾饃,不如說是山寨的三明治,從中國人的角度看是一道奇怪的菜。
回復 qwxqwsean 2021-6-19 06:12
我因為怕花錢,在美國從來不在中餐館消費。我也很少在美國的中餐館工作。

2018年我在唐人街的一個中餐館打工六天,是早點的打雜,很少接觸它的飯市,我也旁觀了一些,沒注意。只記得它的炒菜品種很少,主要是幾個蓋飯。製作簡單。但沒見到典型的美式中餐。

它的粗製濫造集中體現在我目睹的一個番茄炒肉蓋飯。番茄切成角形,並且沒有去掉蒂。只能說明廚師懶,但還不能以此證明是美式中餐。

我第一次直觀目睹美式中餐,是在唐人街的一個餐館超市的廚房幹了兩天被炒。

廣大的混滋傻們不做飯,經常吃餐館,肯定吃過無數次美式中餐,為啥不曬一下?
回復 qwxqwsean 2021-6-20 21:14
這條清蒸魚身上的蔥絲雖然很粗大,但薑絲切的夠細,基本合格。這說明這個廚師掌握中國刀工。那麼既然能把薑絲切細,為啥不把蔥絲也切細呢?這是因為這個廚師的上司指示他把蔥絲切這麼粗。

招聘的一個廚師雖然有中國廚房的工作經驗,但他並不能按自己的意圖製作。該廚房的主管只會做美式中餐,指示下屬按美式中餐的做法做。

實際上他沒必要把薑絲切這麼細,因為廚房主管肯定指示他切的粗些也可以。美式中餐對刀工的要求低。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4 18:5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