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慈善餐廳能說明餐館多難經營

作者:qwxqwsean  於 2021-5-8 07: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5/7

慈善餐廳能說明餐館多難經營

我在美國經常為了省錢吃慈善機構的免費餐。

雪城有兩個這樣的免費餐廳,都是經營了一百多年歷史的,早餐,中餐,晚餐,一般是100-150個人吃飯。少的時候可能只有五十個人吃飯。但也不會有更多人吃飯。都是在餐廳里堂吃,伙食再好,服務再周到,位置再好,歷史再悠久,也就100-150個人去吃飯。

現在疫情期間,我在曼哈頓露宿了幾個月,慈善餐廳都不準堂吃,只是領盒飯。我常去領免費餐的有幾個地方。

一個是唐人街附近的包厘街227號的早餐,我是因為要在那洗澡時才會吃它的早餐,印象中每天50-80個人吃。

一個是在唐人街水坑公園每天7:45pm發餐,有四十年歷史,每天有30個人領,其中十幾個是華人,我估計大多數是偷渡客。

一個是林則徐廣場附近的一個小學,這是因為疫情才免費發餐,我估計也就一年的歷史,除周末外每天似乎有50-100個人領,基本上都是華人大媽大叔,有幾個可能是在這附近活動的流浪者。

一個是曼哈頓28街的一個教堂,我因為有時來這附近的郵局查信,所以路過時會領它的免費午餐,貌似每天有50-80個人領,看衣著樣貌大部分是洋人流浪者,其中也見到幾個華人大叔大媽。

一個是14街的拯救軍的辦公樓前的免費午餐,我也偶爾會來這裡領餐,貌似每天有30-50個人領,看外貌大部分是在這附近活動的流浪者。

設想這些發免費餐的點如果是營業的餐館,一個餐館再怎麼賣力地經營,假如一天只供應一餐飯的話,每天也只有30-100個顧客。慈善餐廳免費供應,都沒幾個人來吃,如果是收費經營,一個盒飯賣五美元,還能有幾個人來吃?而且每天只有50-100個顧客,即使是營業性的餐館,也不會有多少錢賺

我工作過的西餐館,一個是雪城的騎兵俱樂部餐廳,它的主要顧客是去那打高爾夫球的人,大部分人也沒有正在那裡打球,但估計是和那個高爾夫球場有聯繫的人,每天中午50個人吃飯,晚餐則有50-80個人吃飯。晚餐之所以有這麼多人吃飯,是因為經常有人在那裡辦宴席,喜宴或公司的聚會,如果沒人在那辦有組織的聚餐,晚餐就沒幾個人吃飯。只有在天氣好的季節才這樣,冬天沒人打高爾夫球,就沒人吃飯。

還有我在一個大醫院的患者餐廳工作過,每天貌似中餐和晚餐各三百份,都是住院患者的訂餐。並不是正經的商業餐廳。很多患者表示不喜歡吃,因為醫院限制病人從外面的餐館叫外賣,也可能這個患者餐廳的出品還能被醫保報銷,使患者被迫吃這個餐廳的出品。

還有我在雪城的恐龍BBQ試工過一個半小時被拒。恐龍BBQ貌似有一百個座位,夜餐幾乎天天爆滿,這個牛逼,我並不認為它的出品有啥特別好,餐廳環境也昏暗簡樸,但洋人就是喜歡像擠酒吧一樣擠在裡面吃飯。我估計它的一個夜餐可能可以賣兩三百份。這是有一百多年歷史的當地最有名最火爆的餐館,也就這樣了。

2014年我還在雪城大學旁的一個日本餐廳干過,廳面80個座位,生意爆棚。我模糊記得每天好像要洗兩千多件餐具,也許每天有500-800人吃飯。具體情況我當時在那裡工作期間都發表了日記。

2018年我在雪城的一個洋人的牛排店工作,貌似每天的晚餐有100個人吃飯。具體數字記不得了,我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去前台的電腦上查閱,根據預約的人數和既往的記錄,估計今晚會有多少個人來吃飯,然後計算需要使用的肉料,從冷庫里取出。當時我也都發表了日記。印象中它的生意並不旺,白天幾乎沒人吃飯,只有夜裡有生意,也談不上爆棚,能把座位坐到半滿就不錯了。

所以生意火的餐館每天接待的顧客人數甚至比慈善餐廳的顧客更多。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10:0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