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過度發展,把三四五六線城鎮的生意和人氣都搶走了,不是好事。
一線城市禁摩禁電,必然增加當地人的生產和生活成本,迫使一部分人口和生意移向那些不禁摩不禁電的城鎮。
人員和資源本來就不應該過於集中在一線城市。
比如內地的城鎮,滿街都是搭客的黑三摩,交通方便,又比出租汽車便宜,多好。
那些菜販,小生意人,快遞員,出門採購農資的農民,撿破爛的,收垃圾的環衛工人,不用二三輪摩托車電動車運輸,難道都用小汽車?
一線城市已經過於發達了,所以有必要自我限制,把一部分生意和人氣轉交給偏遠的中小城鎮。
比如北京不禁摩不禁電,公交車0.40元,這其實是壞事,導致北京市人口和資源過度膨脹,
要不是北京房價變態的高,
趕走了部分人口和生意,北京就要把所有風頭都搶走了。
==
傻叉們的一大偏見是用消費品的眼光看待生產工具。
你花一百萬元買輛賓士小汽車到處亂開,那是消費品,你愛怎麼花錢,就怎麼花錢,你愛怎麼消費就怎麼消費。
但中國的快遞員騎的一千元一輛的舊電動車,是生產工具。
快遞員每天要投遞一兩百個包裹,每個包裹只能掙兩元人民幣,如果乘公交車去投遞這個包裹,往返要投幣4元車票。
如果開小汽車去投遞,車的保養和油錢就把這兩元投遞費消耗掉了,而且小汽車進不了小巷,也沒地方停車,還要被堵車。
即使不在乎小汽車的成本,騎電動車如果每天可以投遞100個包裹,掙200元,開笨重的小汽車可能只投遞60個包裹,掙120元。
騎自行車的話又太慢太累,所以快遞員只能騎電動車。
做為生產工具,一千元一輛的舊電動車就是比一百萬元一輛的小汽車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