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看在中國的餐館怎麼吃一份小炒快餐

作者:qwxqwsean  於 2016-9-7 13:3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私房小菜|已有1評論

關鍵詞:中國, 餐館, 快餐, 小炒

我96年在廣州天河區的崗頂酒家廚房打荷五個月,我知道的服務流程大致是這樣的:

餐廳門口有咨客小姐,見客人來了,問幾位和消費意向,把客人帶到一個餐桌邊。一般有兩三個服務員負責這張桌,服務員拉開椅子請客人落座。然後點菜。

客人點菜可以根據列印在菜譜上的菜名點,菜譜上一般有三百個菜。也可以根據服務員的推薦點菜,客人也可以自己提出要吃什麼菜,徵詢服務員同意後下訂單。

比如客人點的菜是: 一份微辣的萵筍絲炒肉絲,一碗米飯(96年時吃這頓飯大約20-25元)。服務員根據當天廚房提供的信息認為可以提供這份菜,然後寫訂單。 這大概是吃的最少最簡單的客人了,預計十分鐘之內上菜。 

比方服務員把訂單寫成一式三份,一份放在客人的餐桌上留底,一份交給收銀,一份交給傳菜員。

白米飯在崗頂酒家是由廚房裡的上什用蒸箱蒸熟,打松轉移到電飯煲里保溫,交給傳菜部備用。但中國的餐館的米飯經常不是由廚房做,而由洗碗間的洗碗工做。

服務員去茶水間給客人備茶水,比如按客人要求泡一壺菊花茶加糖。 

傳菜員收到訂單后,複寫成兩份,一份自己留底,一份交給廚房。 傳菜員留底的訂單釘在牆板上,牆板上有比如代表餐廳的50張桌子的位置,這份訂單比如來自第19號桌,就把訂單掛在代表第19號桌的位置上。

傳菜員給廚房的訂單一般是一個菜一張紙條,用一個夾子夾著。 比如這個紙條上寫著「19號台,萵筍炒肉絲,例牌,微辣」,走進廚房把它交給砧板員。 

砧板員見到單子,找來一根萵筍和一塊裡脊肉,按照例牌的量,比如切好200克萵筍絲,裝在一個不鏽鋼小碗里。切好100克肉絲,放在另一個不鏽鋼小碗里加入醬油,薑汁酒,鹽,糖,味精,澱粉等用手抓勻。再切少許薑絲,放少許蒜蓉,放在一個不鏽鋼小碗里,共3個不鋼小碗,疊放一起,用夾子把紙條夾在碗邊上,交給荷王。 

荷王接到后,查看是什麼菜,料是否備齊了,見紙條上寫著「微辣」,就往放著薑絲蒜蓉的碗里加了半小勺辣椒醬。薑絲,蒜蓉,辣椒醬在同一個不鏽鋼碗里相互分開放。 因為腌制肉絲需要點時間,就把它放置了一分鐘。然後看看幾個廚師哪個人有空,就走過去交給那個廚師的打荷員。 

打荷員接到這摞東西,看到夾子夾著的紙條上寫著「萵筍炒肉絲,例牌,微辣」,就取出一個例牌碟,檢查一下是不是所有需要的材料都備齊了,如果都齊了,就把紙條夾在碟子邊上,把放著原材料的三個不鏽鋼碗貼近放著。

廚師一看這套東西,看了一眼訂單,複查各種材料都備齊了,開始做。 把柴油爐調到中火,把鐵鍋燒乾,加入半斤棕櫚油,燒到150攝氏度左右,把肉絲倒進油里拉油大約三十秒,然後用篩子把肉絲撈起來,把鍋里的油倒回油罐里。 

然後把有適量殘餘底油的鍋放回爐口上,加入薑絲,蒜蓉,辣椒醬,略爆幾秒,然後把萵筍絲倒進鍋里炒30秒,然後把肉絲倒進鍋里,加入少許料酒,加少許醬油,再炒20秒,然後用炒勺取30毫升事先用上湯配好的調味液,摻入少許生粉液,用手指拌勻,然後淋進菜里拋勻。 然後用勺子蘸少許包尾油,把鍋里的菜兜一兩下,就起鍋倒在碟子里。

打荷員把用過的三個不修鋼碗丟進收集桶里(交給洗碗工洗),菜炒好了,如果碟子邊沿上有濺到的菜,用抹布擦乾淨,在碟子一端擺一朵用胡蘿蔔和香菜葉做的花,走出廚房把碟子端給傳菜員。 

傳菜員把菜放在托盤裡,用蓋子蓋著保溫。取下碟子上的紙條和夾子,核對牆板上的19號桌的位置發現這張桌子只有一個客人一個菜。 裝一碗米飯放在托盤裡。 把牆上的訂單取下用筆鉤一下表示這張訂單已全部完成。

傳菜員端著托盤找到19號桌的服務員,由服務員給客人上菜,向客人報一下菜名「萵筍炒肉絲」,把飯菜都交給客人。托盤不給客人,由傳菜員帶回。 

服務員負責給客人斟茶添水,換煙灰缸,客人吃完了示意服務員結賬,服務員收台,重新擺台。 

==

荷王就是荷員的領班。 相當於皇帝下面的一個王爺。 在傳統的中國,被稱作「王」的,是部門的領導,在地方上有點權力,但不大。 

中餐廚房裡的崗位都是相互獨立的,每個人的角色都很重要,每個人的角色都不能被別人取代,相互之間的隸屬關係很弱。 被稱做「王」的人,是對其地位表示尊重,但名義上的下級在工作上並不太受其領導。 

== 

中餐很強調廚師個人的獨立性,一份菜是一個或多個專業人員做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互相不可取代。 中餐廚房是手工作坊,手工藝者代表一切。 人亡政息幾乎是一定的,一個廚師離職了,後來的廚師並不能取代前任的作用。

西餐講究千篇一律,同一道菜由不同的人做,都是一個樣。 

中餐講究廚師個人的技藝,就像畫家小說家一樣,各人是各人,相互不可取代。 

==
荷就是helper的音譯。可能源自香港。中餐廚房裡這個崗位的正規名稱是助鑊,字面意思是炒鑊的助理。打荷就是做助鑊崗位的工作。 

==
中餐廚房裡每個操作崗位都很辛苦,砧板和洗菜摘菜的人工作量並不特別大。砧板切配完了就沒事幹了,不是很忙的時候,比如有三個砧板員,可以留一兩個人頂崗,其他人聊天閑逛或出去抽煙。  

只有在生意爆棚的時候,廚房裡每個人都要忙幾個小時停不下來,像連續打幾個小時的乒乓球,才辛苦。

==

我說的是中國大陸的餐館。 

中國大陸的餐館也會把很多菜預備好,但具體到萵筍炒肉絲這個菜,肉絲的每日銷量不是很大,廚房一般會預先切少許並加入配料腌製備用,但也經常是見到訂單才現切的。 

萵筍切片還是切絲,是由肉料的形狀決定的,炒肉絲的話就切萵筍絲,炒肉片的話就切萵筍片,炒肉丁的話就切萵筍丁,由於事先並不知道要跟什麼肉料炒,萵筍也就不便事先切好,最多預先把萵筍的皮剝掉。 

大量預切預製的應該是宴席或員工餐,事先知道要用什麼材料和用量。 而散客則不方便預先切好材料, 比如我96年打荷的崗頂酒家,每個炒鍋廚師每個工作日炒110-120個菜,其中沒幾個菜是相同的,散客點的菜各式各樣,千差萬別,難以預先準備。 所以大部分菜都要現切現做。 

一些加工費時的肉類菜需要預製,比如無錫秘制骨,紅燒果子狸,紅燒狗肉,羊肉煲,白果支竹豬肚煲,花生豬手,扣肉,烤乳鴿,海參,魚翅等,根據預測的次日的銷量,提前一天預製。  

花生要預炸,土豆絲/片/塊要預先去皮切好泡在水裡備用,排骨要預先切好漂水幾個小時。料頭比如姜蔥蒜要預切。 

另外我在中國干過的三家餐館,按我觀察,廚師們也很少有預製的時間,廚師來上班的時候,就有客人的訂單進來了,一直做到下班都有客人的訂單進來,很難找到一大塊時間沒有訂單,上班時間都在應付客人的訂單,沒空預製。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wsun8b 2016-9-8 07:13
很詳實 俺幹過十二年餐館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00:4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