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命運實際是很多偶然因素聯鎖疊加的結果。
比如我實際上語文是很好的,小學三年級時老師就讓我自己寫發言稿,在全校「批林批孔」大會上發言,美女老師郭麗莎也不做任何修改。我不認識林彪更不認識孔子,還沒讀過他們的作品,怎麼批判?廣播上不是整天批判嗎?所以我也會。可惜郭老師自己初中畢業就教我們,後來無法考上大學。可惜了她的被共產黨整垮了的大知識份子父母。
初中時我最喜歡古文,白居易杜甫柳宗元的等等,感覺就是人家寫得好。可惜考大學是要數理化的,我數理化也很好。中學時代語文沒有什麼可學的,那些什麼白楊禮讚誰是最可愛的人之類的破散文,讀了一遍你還想讀幾遍?什麼是最可愛的人?難道大妓女杜十娘不是?不是為什麼劇作還經久不息地流傳呢?當然,可惜,那時沒有那麼多這樣的低級覺悟。
所以,一個文才就這樣走向工程師之路。也許受到母親的影響,母親常常念叨,她的一個舅舅是什麼工程師,儘管,因為共產黨迫害,她的上一輩被迫害家破人亡,這個舅舅所在何方也不得而知。
不過中學時英語學得好。上大學也是。語言好就索興再學法語,如前所談,讀法語就可以讀巴爾扎克的原著了。不管怎樣,有了英語基礎,法語更容易學。
也許因為有法語基礎,在研究生時被選派到法國留學。
因為對語言方面的興趣,在法國儘管我不需要,還是學了很多法語,讀了一些小說。沒有巴爾扎克的。後來我祥林嫂式地想,真傻,讀那麼多法語書幹嘛,難道找法國姑娘不也可以學法語?哦,也許我的命運早在二十歲前已經註定,反思也沒有用。用文學作品中的凱撒大帝的話說,骰子已擲下。
到了美國渾渾噩噩二十多年,沒用法語。後來自己寫各種日記,需要學習,才重新讀各種法語作品。竟然沒有忘記法語。來美國多少也是命運,假如我英語不好,我何必來美國。
今年聽了很多巴爾扎克的音書。包括一些根據他的作品改編的電影電視劇。我大概最喜歡「驢皮記(痛皮奇幻)」,聽了書,看了兩個版本的電視劇。
從不經意的想法,讀法語就可以讀巴爾扎克的原著了,到真地這樣做了,三十多年塵與土,就這樣發生了。
到了法國讀史記,到了美國讀聽法語小說,寫中文,我為什麼總喜歡開歷史倒車?
生命中很多命運難道不是類似的過程?
10/25/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