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評論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11)

作者:Brigade  於 2020-10-2 09:1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原創|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先從第二集第12章摘譯幾段
儘管文明進步,18世紀的農民狀況有時比13世紀還差。
其他階級遠離農民。
從17世紀初大貴族和一部分中級貴族遷移到巴黎。
與農民做鄰居的窮貴族,已不再是農民的領主,對農民沒有興趣,漠不關心,無法分享農民的痛苦。
人們常常把貴族放棄鄉村歸咎於個別部長或皇帝的影響,黑師柳或者路易14。實際上這個想法在過去三個世紀一直被皇帝遵循,把貴族同人民分開,把貴族吸引到宮廷。尤其在17世紀,貴族對於王國來說是一個恐懼,給巡撫的信中經常這樣問:「你省的貴族喜歡待在家裡還是出去?」
一個巡撫抱怨那裡的貴族喜歡跟農民待在一起,而不是到皇帝身邊盡職。然而,注意了,這是昂如省,他們拒絕到皇帝身邊盡職,卻是法國唯一的一群貴族,手持武器,保護君主制,並為之戰鬥至死。他們能有此榮耀,僅僅因為他們知道把農民團結在他們周圍,而人們過去卻指責他們喜歡和農民生活在一起。
貴族放棄鄉村,不是個別皇帝的直接影響,主要和持久的原因是機構緩慢而不間歇的行動。到了18世紀,政府要與此戰鬥,卻不能中止它的進展。隨著貴族完全失去政治權力以及地方自由消失,貴族移民增加。城市不需要吸引他們離開家鄉,他們卻不想待下去,農田生活變得索然無味。
我這裡說的貴族,應該包括富裕的有產者。

評論
用現代的話說,地方精英離開故鄉之後,地方就落後了,當地就缺乏有力的領導者。而精英到了巴黎后,陷入一個龐大的官僚政治中,也沒有多少施展才華的空間。想想大革命前的兩個世紀,法國的風流人物,黑師柳,笛卡兒,孟德斯鳩,伏爾泰等等,都談不上是巴黎人,所以托克維爾為地方精英離開家鄉而遺憾,誠斯然也。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法國中央集權化之後,很快進入一個現代的商業,工業,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時代。試想,中國從秦始皇到現在也無法進入自由商業,自由工業,自由資本主義時代,政府想搞搞資本主義,美其名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又怕人民真的要自由,所以隨時就會割「資本主義的尾巴」,結果一直處於絕對權力控制之下。因此,法國人是幸福的。法國人是思索者,就那麼一次大革命,托克維爾就如此細緻研究前因後果。中國2200年內改朝換代不知多少次,還願意沉陷於泥坑之中打滾不出來。
還有一個問題是,貴族,中國是沒有的。就說托克維爾伯爵吧,他的母系一直可以追溯到聖路易,即路易10 (1226 - 1270)。他們的優秀品質,是中國封建皇親國戚沒有的,比如契約精神,社會責任感,衝突時折衷妥協而不是硬拼到底兩敗一死,等等。再者,他們從小就接受的教育是多元的,比如孟德斯鳩也跟農家小孩一起讀書。準確點說,八旗子弟式中國貴族,有爵位和封地,但是僅僅是吸血鬼寄生蟲,全無托克維爾孟德斯鳩的貴族品質。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1 21:4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