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佚名
本人在美國大公司從事半導體工作。有意海歸。所以,去年回國一趟,探了一迴路。我來談談我回國的所見所聞。
。。。。。。
雖然在國內只是走馬觀花看了一圈,但感慨卻是頗多。最大的遺憾是過去的幾年沒有經常回國看看,以至於對形勢做出了錯誤得判斷。
總體感覺人民幣確實是人為地被壓低了,不但使」Made in China」的產品洪水一樣沖向世界,而且造成人力成本相對美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逼迫美國的工業從低技術到高技術逐漸的向國內轉移。最終造成美國產業的空心化。不知道這是不是戰略計劃。但是想想這7,8年來中國的發展,和美國的衰落,還是能瞧出一些偳倪。好像有個陰謀在用國內一兩代人的幸福,換來中國工業趕超美國的希望。至少,在電子工業上,已經成效顯著了。
我不想爭論要不要海歸的問題。但是想想自己在美國的未來,還是覺得有些心寒。美國人在過去的十年裡,生活品質比別人高很多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可以通過向其它國家借錢生活。而他們自己早已沒有生產能力應付現在的高消費了。他們能從國外借到錢的原因是,美國想出很多辦法讓其它國家對美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而這些辦法幾乎都是吹泡泡。以前是吹高科技,生物,.com,納米,後來是房地產。可惜,泡泡就是泡泡,終歸要破。現在,能吹起來的泡泡還看不見,自己的基礎工業倒是幾乎全沒了。國內的情況是,沒有高科技泡沫吹,所以就照著美國的模式,依葫蘆畫瓢,把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漸漸做大,而且不斷在產業升級。最讓人受不了的是中國仗著成本優勢,幾乎是佔領一個行業就把別人擠兌的沒飯吃。以前是華為,中興擠兌別人的通信產業,現在是台積電,中芯國際擠兌別人的半導體產業。還有奇瑞,吉利,BYD,江淮等一大堆汽車廠在占汽車行業,尤其是電動車,估計不久就要大舉進攻國際市場了。總之這些傳統工業遲早都是中國的天下。一旦這些產業被占,在美國的直接影響就是大量的out-source, lay-off。美國如果沒有新的經濟增長點,要想維持現在的生活水平,恐怕只有出去搶劫一條路了。
我們中國留學生大多是理工科出生,大部分人的想法其實都是在美國的工業界里找出路。可惜,這個就業市場在不斷的萎縮,門檻越來越高,淘汰的越來越快。任何公司的用人法則都是用最低的價錢雇最賣命的人。至於僱員的經驗,聰明才智都不重要。因為現在的公司已經沒有什麼革命性的技術需要發明創造了。在這個法則下,我在公司里看到太多的悲劇。很多非常有經驗的engineer,年紀一大就被一腳踢走。原因很簡單,雇個剛畢業的,薪水低還拚命干,培訓個半年,什麼幹不了?既然用新人能勝任,要工資高得老傢伙幹什麼?同理,如果公司的某個項目可以從中國買,那公司幹嗎自己僱人干這個?有人可能認為國內沒有知識產權,搞不好軟體這種高科技行業。其實我看,只不過是因為國內還在忙於升級硬體,沒顧上這一頭。等硬體升級完了,軟體是肯定要上來的。另一方面,目前知識產權的對科技的發展是否一定是積極的,也是個問題。看看美國常常為一個莫名其妙的專利打個幾千萬的官司,到底是鼓勵人們創新還是保護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還真是難說。我覺得只要中國死抗這個低匯率,美國的工業遲早完蛋。我喜歡美國的自然環境,討厭國內的贓亂和理不清的人際關係。可是看到美國工業界的未來,
我就在想我在公司還能混幾年?歸不歸由我作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