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美國政客罵中國大抵出於政治原因,如今主要是經濟上的。去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經濟規模今後10年可能超過美國。這種情況下,也難怪美國政客發動攻勢,也難怪美國人可能被資本主義助中國逐漸主導全球經濟的說法激怒。
當然,中國與任何國家一樣,並非無可指摘,美國政客批評中國也有一定道理。比如,人民幣無疑是低估的,中國政府通過國有企業控制大部分經濟,賦予一些公司不公平的競爭優勢。但中國與別國一樣,必須在全球市場中競爭,支持本國公司必然要付出代價。
倘若美國不喜歡中國做生意的方式,完全可以另覓他處。但有一點需要提醒,中國如今對美國來說太重要了,美政客卻未能承認,美國對亞洲經濟的重要性日益下降,而中國已成為亞洲非凡增長的基礎。且中國已成為美國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奧巴馬的國家出口計劃能否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於中國快速擴大的中產階級。美國不僅需要中國龐大的外匯為其貿易和財政赤字提供融資,還需要進入中國的龐大市場以維持其經濟復甦並為美國工人創造急需的就業。然而,你可曾聽過哪個美國政客承認這點?
誠然,美中對彼此的批評有其合理之處,但雙方知道他們互相需要,哪一方也不會消失。政客們千篇一律照本宣科,令人厭煩,為何不丟棄那些冷戰式言語,尋求與中國攜手合作?事實上,中國需要、也想要美國在經濟上成功,美國也應希望中國成功。我們談論的絕非不現實的烏托邦,而是未來雙邊關係的現實和明智方針。指責中國無濟於事。孤立中國不可能促成美國持續的經濟復甦。
美中就像一對冤家:一個是民主的主要倡導者、最個人化的國家,另一個是主要的共產黨國家,最集體化的國家。但倘若我們考慮一下合作能取得什麼、作對會失去什麼,就會認識到,美中結成戰略聯盟對兩國未來經濟生存至關重要。承認這點,不煽動散播美中不和的種子,美國政客和民眾會過得更好。
整整40年前,中美兩國在幾乎沒有任何經濟、社會、文化交往的情況下,從各自安全戰略需求出發,開始實現雙邊關係正常化。如今,中美關係已經發展為世界歷史上最為複雜的國際關係。我們應當站在全球戰略高度和人類歷史新起點,重新思考兩國關係的本質和未來,開創國際政治的新思維。
中美關係重要性前所未有,但面臨重大考驗
進入21世紀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局勢更加複雜多變。今天的中美關係突出呈現兩大背景:一是中國成功應對危機,經濟規模持續擴大,迅速走到國際政治和全球治理的前台;二是發達國家經濟、金融體系遭受重創,復甦進程曲折緩慢,歐債危機愈演愈烈。在此形勢下,美國為克服自身困難願與中國加強合作,讓中國承擔更大的「國際責任」;中國則願為穩定全球金融形勢、推動經濟復甦多做貢獻,以化解美國和外部世界的戒心和憂慮。由於中美兩國經濟總量、外貿總額分別佔到世界1/3和1/5,中美兩國的內部發展、對外戰略和相互關係,對世界經濟、政治正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兩國領導人都認為,中美關係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
與此同時,中美戰略關係正遭遇更為嚴峻的挑戰。冷戰結束至今,中美關係幾經波折。「9 11」事件爆發后,反恐成為美國全球戰略的首要任務,而中國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一心一意謀發展。雙邊關係呈現「複雜相互依存」局面,基本穩定的戰略格局維持了十年之久。進入本世紀第二個十年之後,中美實力差距縮小,結構性矛盾凸顯。兩國在經濟、政治、國際安全等領域的若干利害衝突呈逐漸擴大、激化的趨勢,彼此戒心加重、疑慮增多。最近,美國高調宣布「重返亞洲」,進一步加強針對中國的軍事部署,同時推動「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一些美國政界人物視中國崛起為美國最大的外部挑戰,指責中國在某些國際問題上拒絕與美國合作是為削弱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這些動態在中國民眾和政治精英中引起很大反響,許多人據此認為,美國的長遠戰略意圖就是遏制中國,阻止中國發展強大,所以中國應當在國際上對美國實行強硬的反制措施。希望加強中美合作的兩國人士,紛紛對中美戰略互信降至低點深表憂慮。
中美缺乏戰略互信的主要表現與深層原因
胡jin濤主席指出,中美要做互尊互信的合作夥伴,持之以恆增進戰略互信。我們認為,雙邊國際關係中的所謂戰略互信,指的是雙方都深刻了解對方的戰略意圖,並在涉及各自核心利益的領域,持有對於對方立場和行為的積極預期。建立戰略互信,並不意味著否認利益衝突和觀念差異的客觀存在,而是在「共同利益大於分歧」的認知基礎上,努力減少利益衝突和觀念差異對兩國關係的影響,形成長期良性互動的局面。從中美關係現狀看,雙方的戰略互信尚遠遠滯後於業已形成的共同利益。
造成中美戰略互信缺失的主要表現和深層原因:
雙方真誠溝通不足,某些共識未見諸行動。去年1月胡jin濤主席成功訪美,雙方達成了意義深遠的新的戰略共識。目前,兩國在各層次、各領域都建立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對話機制,特別是最高層次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但也有某些中美對話流於形式,各說各話,說虛話套話,或者說歸說、做歸做,達成的共識沒有落到政策實處,更未落實到實際行動上。最近,美國國際集團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莫里斯 格林伯格先生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指出:「過去幾年裡,本人有幸參加了一些中美兩國經濟學家和貿易部門官員之間的對話。結果每次情形都一樣。雙方各自陳述自己一方的問題和擔憂,並向本國政府彙報對方的問題及擔憂。雖然對話過程非常熱烈友好,但沒有解決阻礙兩國經貿關係發展的任何問題。」對此,中美雙方許多人都有同感。現在的主要問題不是對話機制不夠多,範圍不夠廣,層次不夠高,而是一些對話未能切中要害,沒有解決實際問題。
經濟摩擦政治化削弱戰略互信基礎。經貿關係一直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但隨著中美經貿摩擦增多且日益政治化,這一「壓艙石」的份量越來越輕,有時甚至成為戰略互信的「絆腳石」。美國多次提出要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加以制裁,繼續嚴格限制高技術產品的對華出口,對中國企業赴美投資設置政治障礙。在今年的美國大選進程中,一些政客出於政治動機,競相把中國作為美國經濟低迷的替罪羊而加以攻擊。這些行為都對戰略互信有害而無益。
實力相對消長引發心態微妙變化。隨著中美經濟實力差距縮小,美國從政府、學界、媒體到民間,都明顯加深了關於「中國崛起」威脅美國地位、「中國模式」 挑戰「美國模式」的緊張與焦慮。同時,中國政府對美國的「輸出民主」和「人權外交」保持高度警覺;中國政治精英們感到中國的安全環境並未隨著自身實力地位的提高而改善,對美國在其周邊強化「戰略包圍」感到緊張與焦慮。儘管中美兩國政府高層一再相互宣示自己的戰略意圖不是為了損害對方,但都難以化解兩國社會中已經固化並還在加深的疑慮。
摒棄陳舊思維,為建立中美戰略互信掃清障礙
如果不儘快努力摒棄過時觀念,糾正誤解與偏見,中美關係穩定的基石將會受到嚴重腐蝕,進而發生動搖。
(一)摒棄零和思維。零和思維的最大危害在於具有「自我實現的預言」的性質。有人說,世界現代史上沒有過一個實力迅速上升的大國同一個維護霸權的大國和平相處的先例。但我們認為,歷史先例是由人民和他們的國家創造出來的。中美關係可以也必須創造避免爭霸、長期合作的先例,否則將損害兩國人民和世界的根本利益。正如美國國務卿希拉里 柯林頓所指出的:「與中國的關係是美國有史以來必須管理的最具挑戰性和影響最大的雙邊關係之一,美中關係發展沒有指導手冊可循,然而利益攸關不容失敗。」 美國副總統拜登去年8月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一個成功的中國可以使美國更加繁榮」。同樣,美國經濟的復甦和繁榮,美國內外政策中積極的、包容性的因素,也有利於中國發展。
(二)摒棄冷戰思維。冷戰思維的特點在於以政治制度和價值觀來決定國家關係的遠近親疏,搞對立的軍事、政治同盟,形成相互對抗的兩大國際陣營。有人說,兩個政治制度、意識形態迥異的大國終將走向對抗的不歸之路。其實,中美關係正常化40年來的歷史已經證明,體制和價值觀的差異並沒有阻止彼此接近,也不能阻止交往與合作的擴大。一方面,中美在政治和價值觀方面的差異與分歧將會長期存在,有時還會發生激烈爭論;另一方面,兩國社會、文化與國內政治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並且相互影響。從國際上看,幾乎沒有任何國家會自覺自愿地捲入中美之間可能發生的戰略對抗,形成兩大對立的意識形態陣營和軍事集團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三)摒棄傲慢與狹隘思維。中華民族和美利堅民族同為世界優秀民族,各自都有許多優點和長處,共同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傑出貢獻。美國建國后迅速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60多年來一直保持著「超級大國」的地位,自有其值得稱道的治國經驗。中國幾十年來迅速改變了貧窮落後的面貌,取得了人類歷史上舉世矚目的成就,其政治經濟體制和文化價值體系中,必然有無法否認的特色和優勢。中美各自的成長曆程表明,兩國都選擇了符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因此,雙方都應以謙遜而非傲慢的態度看待對方,更不應對對方國內的某些困難和不足採取冷嘲熱諷甚至幸災樂禍的態度。還應當看到,兩國都存在著全球視野不足、在處理國際事務中過度依賴自身經驗的傾向。在雙邊和多邊國際事務中,中美應加強磋商協調,借鑒對方的經驗和視角,尊重對方所持的態度和立場,擯棄狹隘思維。
以創新思維構建中美戰略關係
習jin平副主席在去年12月會見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時指出,「歷史證明,中美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兩國共同利益和合作需求遠大於分歧。」這反映了中方對於中美關係的一種創新型的思維方式。用這種思維方式觀察可以發現,在某些中美雙邊領域存在的長期爭論不休、看似無解的難題,在某些國際安全問題上兩國立場的差異,並不能從根本上妨礙兩國在全球金融、貿易、能源、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地區熱點等問題上的交流與合作,也不能扭轉兩國社會交往不斷擴大以及在教育、文化、科技等領域相互取長補短的長期趨勢。只要中美雙方繼續在各領域、各層次不斷擴大「利益匯合點」,構建「利益共同體」,就能建立起一種基於戰略互信的全球夥伴關係。
總之,作為願意進行深入戰略思考的中國學者和專家,我們想闡明自己三個主要觀點。第一,中美關係正面臨嚴重考驗和戰略互信的缺失,「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第二,兩國關係的不穩定將造成雙方都難以承受的巨大利益損失,並危害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安全。同時,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和兩國間日益增加的共同利益,也為雙方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第三,必須堅持「中美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的新型戰略思維,既正視雙邊關係中的困難與障礙,又努力擯除不利於發展共同利益的陳舊思維,逐步建立積累戰略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