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德國旅居老人來信尋找五十年前讀書資助人(轉帖)

作者:rongrongrong  於 2010-11-28 09: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德國旅居老人來信尋找五十年前讀書資助人 2010年11月27日 浙江在線

  這是一封來自德國的信。薄薄的一頁紙,簡單明了卻飽含感情的文字,向我們講述了一個50多年前感人至深的故事。

  現在旅居德國的楊國平先生雖已是耳順之年的老人,依然難忘這份恩情。他想要通過錢江晚報,尋找當年資助他上學的阿姨。

  

    沒有那位杭州阿姨的資助,我讀不了書

  「都說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難,這位阿姨當年在自己也很困難的情況下對我的資助,就是雪中送炭啊!沒有那位阿姨,我讀不了書。而且,她沒有什麼要求,也不求任何回報,這種精神境界很高。」越洋電話那一頭的楊先生,回憶起這段艱難歲月中的人性閃光,禁不住哽咽了。

  楊先生今年60歲,麗水人。由於那個年代的特殊性,他的家庭出身註定了生存的艱難。母親帶著他們兄妹四人,靠上山砍柴、賣柴度日。

  1958年,楊國平已長成一個聰明伶俐的可愛小男孩,也到了入學年齡,可是家裡連溫飽也難以維繫,哪裡繳得起學費?

  一天,他像往常一樣,在山上砍柴,遇到一位大約30歲、知識分子模樣的阿姨,問他為什麼不去上學?他說了家裡的情況。

  沒想到,這位阿姨後來託人打聽到他家的住址,親手將10多元錢送到楊先生母親手裡:「這小孩這麼聰明,不要荒廢掉,一定要讀書。」

  

    雪中送炭的恩情,一生難忘

  「當年的物價低,十多塊錢相當於現在的一千多元了,不是一筆小數目。」楊先生強調:「當年燒餅、油條都是兩分錢一根,一個學期的學費也就是十多元。」

  當時囿於自己的身份,楊先生家人不敢詢問那位阿姨的情況,只知道她是杭州某個單位被下放到麗水林場勞動的,「算起來,今年她大約有80歲高齡」。

  「這位阿姨只說自己是杭州人。當時她下放到這麼偏僻的地方,自己的生活肯定也不好過,還省錢資助我,我真是非常感動。」事隔多年,楊先生說起來還是非常動情。

  這位阿姨每到開學前,就會將10多元學費交到楊先生母親手上。這樣的資助進行了兩三年時間,之後,她就杳無音訊了。

  楊先生估計,她當年可能是杭州林業部門的工作人員,後來就回杭州了。

  再後來,靠著砍柴掙學費,楊先生讀完了六年小學。在讀書期間,也算不辜負這位阿姨的恩情,他的成績在全校是佼佼者。

  小學畢業后,家裡再也無力負擔學費,楊先生中斷了學業,才15歲的他到建築工地挑磚頭去了。

  日子雖然艱難,但楊先生從不放棄努力。做了13年建築工人後,楊先生被調到麗水五金廠做採購員。

  1985年,楊先生考上了浙江廣播電視大學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后考入麗水日報當了記者。

  

    我要找到她,我要報恩

  1993年楊先生到德國發展,經商至今。目前住在德國不來梅附近,經營著一家中國酒樓和一家貿易公司。之前,他還擔任過全德華人社團聯合會副主席和旅德浙江同鄉會副主席。

  經歷過人生的風風雨雨、起落無常,楊先生想找到那位好心阿姨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他在信中寫道:

  「自從我參加工作后,曾多次託人打聽她的信息,但一直沒有收穫。每當夜深人靜,回想起童年的情景,我沒有報答這位資助我讀書的恩人,心有愧疚。知恩圖報,是我中華民族的美德。為此,特藉助貴報的宏大力量,尋找恩人……」

  「現在自己的生活還好吧,我想找到這位阿姨,我想報恩。找不到她,良心不安。」這是楊先生心中樸實堅定的願望。他打算明年春節期間回國,努力尋找那位阿姨。

  如果那位阿姨還健在,如果有知情人知道那位阿姨的下落,請撥打錢報熱線96068。當年那個受她資助的小男孩,很想再見她一面,很想給她打個電話,道聲謝,問聲好。

評論 (0 個評論)

rongrongrong最受歡迎的博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30 18: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