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男子有殘疾無法行走 村民一家照顧其30年(圖) (轉帖)

作者:rongrongrong  於 2010-8-8 21:5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男子有殘疾無法行走 村民一家照顧其30年(圖) 2010年08月08日
 男子有殘疾無法行走村民一家照顧其30年(圖)
牙高祝正在做椅子。本報見習記者 佘鴻雁攝

  本報見習記者 佘鴻雁 通訊員 肖發凌

  他,韋建隆,今年46歲,有個賢惠的老婆,子女雙全。

  他,牙高祝,今年60歲,一直未婚,無子女。

  兩人都是凌雲縣玉洪瑤族鄉合祥村偉傲屯的普通村民。他們之間沒有血緣關係,但韋建隆叫牙高祝「舅舅」。不普通的是,「舅舅」已和韋家人生活在一起整整30年,因為身有殘疾無法行走,他的日常生活一直靠韋家人抱著、背著行動。8月6日,牙高祝對來訪的記者說,他被韋家「收養」了30年。

  「舅舅」曾是幼時好玩伴

  偉傲屯是大山深處的一個小寨,韋建隆家在山上,下了車還得走一段山路。一路上,向村民們打聽,大家都知道這沒有血緣關係卻住在一起30年的一家人。

  牙高祝很瘦弱,雙腿已經彎曲無法伸直,右手關節也嚴重變形。他從8歲開始變殘疾,先是右腿關節疼痛變形,後來左腿和右手也開始扭曲,行動逐漸不便。17歲后,牙高祝再也無法行走。因為沒去看過醫生,他至今仍然不能確認是什麼病,「可能是小兒麻痹症吧」。

  因為殘疾,牙高祝沒有進學校念書,從小就很少出門,多待在家裡。

  韋建隆最初「粘」上殘疾的牙高祝是因為貪玩。「我們不是親戚,但我就是管他叫舅舅,那時我才四五歲。」現在回憶起來,韋建隆有些不好意思,「因為別人白天都要出去,只有他不能走,老是在家,所以我找他一起玩」。牙高祝經常卧床,韋建隆就爬上床和他一起玩。

  剛開始的時候,因為年紀小,韋建隆背不動「舅舅」,只能幫著端茶倒水,或者做點清洗等力所能及的事。

  後來,韋建隆長大了,仍然經常過來找牙高祝,背著或者抱著他上廁所、照顧他的生活,一點也不嫌棄。為了讓很少出門的牙高祝看外面的世界,韋建隆曾背著他走了5公里山路坐車去縣城。後來,他索性把牙高祝接到自己家裡來一起生活,如今已整整30年。

  帶著「舅舅」一起搬家

  「1980年4月24日。」回憶起韋建隆一家收留自己一起生活的時間,牙高祝能精確到天,這個日期對他來說很難忘記。「他們收養了我。」在告訴記者時,牙高祝特意用了「收養」這個詞,「有他們吃的就有我吃的。我生活上有什麼需求,他們一家人一直都抱著我、背著我去」。

  1980年,牙高祝的哥哥和妹妹都去了外地生活,年邁的母親也追隨子女離開了家鄉。牙高祝在村裡再也沒有親人,一個人生活下去面臨很大的困難,一直跟他在一起玩耍的韋建隆就把他接到自己家裡。「當時就是覺得,他在偉傲屯已經沒有親人了,我不管他就沒人管。」韋說。

  1980年韋建隆才16歲,和父母及妹妹住在兩間茅草房裡。牙高祝就和這一家人一起住在這簡陋的茅草房裡。在那裡,他見證了4年後韋建隆結婚,又過了兩年,韋的第一個孩子出生。

  1991年,韋建隆搬家獨立,「舅舅」也跟著搬,從山下的茅草房搬到了山上的茅草房,住房條件依然很差。

  2005年,韋建隆又搬家了。這回條件有所改善,韋建隆花了3萬元建了磚瓦房,「舅舅」也跟著搬了進去。在新家裡,韋高祝有了自己的房間,在一樓很方便,房型方方正正的,還很亮堂。建房的3萬元,韋建隆東拼西湊,還借了一些。

  對於和牙高祝住在一起這件事,韋的大女兒說,他們和母親都沒意見。韋的兒女一出生就和牙高祝生活在一起,感情很深,「就是多個人吃飯。生活上的事情,家裡如果有男人,就背著或抱著他去。男人都出去的時候,家裡的女人就幫著清理清理」。

  「舅舅」儘力報收留之恩

  牙高祝身體無法自由行動,右手殘疾,但他學會了編篩子、簍子這些東西,能做出結實好看的椅子賣錢,還學會了理髮。更讓村民驚嘆的是,牙高祝沒有進學校念過書,卻懂得很多東西,還會珠算,能幫村裡的會計和出納算賬。

  「小的時候,我哥哥放學回家,我一字一句跟著我哥哥念,一邊念一邊對著看書上的字,慢慢就都認識了。」牙高祝說,他學會了做椅子、理髮,做過代課老師,還幫村裡放過3年電影。有段時間,他白天在家做椅子,晚上在村裡教夜校。種種事情做下來,一個月也有300元錢。這錢他用來給韋家交電話費和電費。今年,牙享受農村五保戶供養待遇,前3個月共領了400多元錢。

  牙高祝做的椅子在附近很出名,結實耐用又好看,村民都愛買,經常有人來定做。後來牙高祝還提供「上門服務」——對方可以把他接去家裡,當場做。

  「我手不塊,要一個多小時才能編好凳面,加上做椅背、椅腿這些,大半天才能完工一把椅子。」牙高祝說,他從1986年開始做椅子,那個時候一把椅子只能賣兩三元。現在可以賣35元,不過除去成本,也只能賺10元左右,「這些年,我大概做了兩三千把椅子了吧」。掙的錢並不多,對韋家的幫助也不大,但牙高祝覺得,自己不能張口吃閑飯,總要找點事來做做。

  牙高祝一直用自己擅長的事來報答這一家人的收留之恩。他幫韋建隆的孩子理髮。韋家的孩子讀書的時候,每天放學回家,牙高祝會問他們,今天老師教到了哪裡,有沒有聽懂。如果孩子說沒有,他就會給他們再講解一遍。

  「建房子的錢現在都還清了。」韋建隆說,「溫飽還是夠的。我其實不覺得他給我添了負擔。我不需要他做什麼來回報。他自己想做點事情就做,不愛做就不做」。

  習慣跟「舅舅」一起生活

  這些年,做椅子雖然在鄉里出了名,但牙高祝卻並不認可這一職業。做椅子要用到刨木機,這傢伙帶電,牙高祝總覺得不安全,而且他覺得這個錢不好掙。他告訴記者,他一直有個想法,有條件的話想去鄉里的街上開個理髮店。「這是應群眾的要求。」他一本正經地說,與現在流行的髮型不同,他為大家理的平頭簡單利落,在村裡很受歡迎,「不少人上街都不在街上理髮,特意回來找我理髮」。

  理一個髮能得5元,牙高祝覺得這門手藝輕鬆安全,比做椅子好。

  不過韋建隆當著記者的面否決了這個想法,稱沒有商量餘地。「我不贊成。理髮也不見得能賺錢。」韋建隆說,更重要的是,如果他去街上,生活上誰來照顧。

  爭不過韋建隆,牙高祝不再堅持,他悄悄跟記者說,他的心態很好,原本也只是想著多嘗試做些事情,到時候真感覺不方便、不賺錢,不做就是了。

  「以前我的父母,現在我的老婆、子女,對於他和我們一起生活都沒意見。有他在家,我外出做工想起來也覺得心安。我們已經一起生活了30年,這一輩子我是不會再讓他去別的地方了。」韋建隆說。

評論 (0 個評論)

rongrongrong最受歡迎的博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21:2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