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師數十年如一日撐起鄉村學校
2011年09月08日
新華網石家莊9月8日電(記者朱峰)一所地處偏遠的學校,一群懵懂無邪的孩子,因為一個柔弱而堅韌的鄉村女教師的堅守,30年來迴響著不斷的琅
琅書聲。河北省臨漳縣鄉村教師趙瑞珍數十年如一日一個人撐起一所學校,用自己的耕耘和汗水,詮釋著一名人民教師的光榮與職責,托起一座村莊幾代人的憧憬與
希望。
地處漳河故道的臨漳縣杜村鄉趙莊村約有五六百口人,因為人口較少,家長又不願意讓太小的孩子到距離較遠的別村上學,所以這個村至今保留著一個全
縣為數不多的複式教學班。學校把一二年級的學生編成一個班,由唯一的教師兼校長趙瑞珍在同一節課里用不同的教材進行教學。學生在這個學校上到二年級,再轉
校到其他村上學。
走進趙莊村小學,一個低洼的操場,一排老式的瓦房。教室被分成了東西兩間,每一間有十六七個學生在上課。皮膚黝黑的趙瑞珍先到教室「東屋」的二
年級,在黑板上寫下了當天的教學內容,然後跟孩子們說道:「今天我們繼續講乘法口訣中的五以內法則」,嘴裡一邊說著手上還不停地在黑板上寫下乘法算式。大
概講解了十分鐘后,趙老師對台下的學生說:「你們先把書上的練習題做做,一會兒老師回來就提問,看誰能答對。」安排妥當二年級的學生后,她又迅速走進了
「西屋」的一年級,開始講解數學課中的加法計算課程。她微笑著告訴記者:「這些孩子上學都比較晚,接受能力稍差些,我一般都用松鼠采松果等畫畫講故事的方
法講題,這樣他們才能聽懂,聽著有意思。」
該下課了,趙瑞珍走出教室,敲響了掛在一棵樹下的老式鐵鐘。在學生們的嬉戲玩耍中,趙瑞珍介紹說,學校的房子是1975年村大隊給當時的知青下
鄉蓋的,知青走了之後村裡翻蓋一下就被作為了學校,一直用到現在。30多年來,她白天教學晚上備課,星期天搶時間忙地里的農活兒,即使生病也是帶著葯到班
上吃。35歲那年,她的丈夫因腦溢血去世。「我當時根本就沒多少時間照顧他……」提及20年前的憾事,趙瑞珍話語里對丈夫充滿愧疚。
每天放學,趙瑞珍總會讓孩子們排好隊,打開學校的鐵柵欄門送他們回家。趙瑞珍指著腳下的低洼土地說道:「每到雨季下大雨,這個院子都會存滿水。我就得一個個把學生們背出去,然後把他們送到大路上,看著他們回到家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