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一個湖畔森林裡建了一間木屋,開始過一種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自種自食的生活。他發現只需要幾件工具就可以生存下去:一把刀、一把斧、一把鍬、一輛手推車,已經足夠了。
屋裡只有一桌一椅,吃的只是一塊麵包,幾顆土豆。
在那裡,他自製傢具、種豆、漁獵;他閱讀、沉思、寫作,他為自己營造了一個自然、平和、遠離城市喧囂的田園。他想以此來證明,人可以生活得更簡樸、更從容,不必為追求物質文明的發達而放棄人作為萬物之靈的崇高地位。
他坐在小木屋門前,眼前是煙波浩渺的湖水。
他在湖邊完成了他對自身深度的探索和求知,並寫下了《瓦爾登湖》這本「簡樸生活」的「聖經」。
一百六十多年後,這種簡樸生活的思想依舊閃亮。
你知道了。他就是亨利. 戴維. 梭羅。這是他作為大地漫遊者的漂泊生涯中的一段。
「我生活在瓦爾登湖,再沒有比這裡更接近上帝和天堂的地方。我是它的石岸,是掠過湖心的一陣清風。在我的手心裡。是它的碧水,是它的白沙,而它最深隱的泉眼,高懸在我的哲思之上。」梭羅這樣寫道。
這樣一個心靜知足的人,詩意地棲居在瓦爾登湖坂,在那裡生活得宛若在皇宮一樣。
梭羅說:「我已確信,有了信仰和經驗,一個人若想在人世間生活得較為簡單而又精明,那並非是一件苦差事,倒是一種休閑活動。一個人若要維持生計,並沒必要大汗淋漓,除非他比我更容易出汗。」
或許,我們不需要有他那樣的思考,但是學會與自然一起呼吸,是開始美好生活的第一步。
從現在起,遵照智慧的指引,去過一種簡樸、獨立、灑脫和虔誠的生活吧!
2010 10 31 改寫自《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