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馬千里:于丹太害人了

作者:lixixing  於 2009-11-1 07:3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中華文化|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4評論

關鍵詞:

 

馬千里:于丹太害人了  

現年35歲的馬千里,在深圳開了一家企業管理諮詢機構,曾出版過《論語的管理智慧》一書。自《于丹〈論語〉心得》一書出版后,他就專門開設博客,用以批判于丹,昨日下午,記者電話採訪了馬千里。  


    觀點1:是生活心得不是《論語》心得  
   
于丹的問題不是通俗不通俗的問題,而是對與錯的問題,馬千里在電話中告訴記者,于丹解讀的《論語》,與本義出入太大。只是把《論語》中的句子,作為自己生活感悟的支持,是一種誤讀和歪曲。于丹《論語》心得,不是她讀了《論語》后的心得,實際上只是她自己的生活心得。  
    為了說明于丹的硬傷,馬千里還給記者舉了幾個例子。他說于丹把十有五而志於學當成了十五向學,是錯誤的。他認為志於學其實是一種有選擇地學習,也即大學之道,並不是于丹說的,從15歲才開始學東西。另外如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于丹的翻譯是像這樣的小人,你能讓他去謀國家大事嗎?馬千里認為,于丹漏了一個字。孔子的意思本來是說,不能和這樣的鄙夫做同事,同朝為官,而非讓他去謀國家大事  

    觀點2:于丹越火對傳統文化傷害越大  
    那為什麼于丹那麼受歡迎呢?

對於記者的反問,馬千里將于丹的走紅,歸結於她迎合了時代的特徵。那就是現在普遍人心浮躁,信仰缺失,而于丹正好迎合了這些東西。她講的東西,就是逃避現實,是一種新的Q精神勝利法』」

馬千里認為,于丹借了當前國學升溫的時機,把一些圓滑世故、無原則隱忍、消極對待貧困等進行包裝,以心得論語的方式,借孔子之口說出來,對民眾思考自身社會角色時,產生的迷茫情緒,起到了撫慰或麻醉作用。  
   
于丹太害人了。馬千里稱,正因為于丹的解讀非《論語》本義,會讓無數沒有讀過原文的觀眾,看了《百家講壇》之後,就把于丹講的東西,認定為《論語》。于丹越火,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傷害就越大。  
    于丹在《百家講壇》開講《莊子》后,馬千里說自己也看了幾集。他覺得與講《論語》差別不大,不管她講孔子、莊子,還是韓非子什麼的,中心思想就是那套東西馬千里覺得新意不大,他也不會繼續批判她講莊子。因為他在批判于丹講論語時,就等於也批判了她講莊子。  
    
來源:重慶晨報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hu18 2009-11-1 07:43
一儒生以"太行山"作"代形山"。一儒生曰:"乃'泰杭'耳。"其人曰:"我親到山下,見其碑也。"相爭不決,曰:"我二人賭一東道,某學究識字多,試往問之。"及見學究問之,學究曰:"是'代形'也。"輸東道者怨之。學究曰:"你雖輸一東道不打緊,讓這蠢貨一輩子認不得太行山。"對待擺文化地攤的明星一律用此方法對付。
回復 jjsummer95 2009-11-1 07:57
聽了一次, 真是瞎掰。
回復 德州龍 2009-11-1 08:14
官方需要河蟹,她正好可用
回復 pcw 2009-11-1 09:33
jjsummer95: 聽了一次, 真是瞎掰。
DING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5 03:5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