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毛澤東讀評《紅樓夢》(7)

作者:lixixing  於 2009-10-12 15:4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中華文化|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關鍵詞:

 

毛澤東讀評《紅樓夢》

---「《紅樓夢》寫的是很精細的社會歷史」

    (7)毛澤東支持小人物批評紅學權威
    毛澤東生前不僅愛讀、愛談《紅樓夢》,而且也非常關心《紅樓夢》的學術研究和評論工作。
    說到毛澤東關心《紅樓夢》的學術研究,我們還是從1954年10月16日,毛澤東寫給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和其他有關同志的一封《關於紅樓夢研究問題的信》談起。這封信,毛澤東是這樣寫的:

    駁俞平伯的兩篇文章附上,請一閱。這是三十多年以來,向所謂紅樓夢研究權威作家的錯誤觀點的第一次認真的開火。作者是兩個青年團員。他們起初寫信給《文藝報》,請問可不可以批評俞平伯,被置之不理。他們不得已,寫信給他們的母校——山東大學的老師,獲得了支持,並在該校刊物《文史哲》上登出了他們的文章,駁《紅樓夢簡論》。問題又回到北京,有人要求將此文在《人民日報》上轉載,以期引導爭論,展開批評,又被某些人以種種理由(主要是「小人物的文章」,「黨報不是自由辯論的場所」)給以反對,不能實現;結果成立妥協,被允許在《文藝報》轉載此文。嗣後,《光明日報》的《文學遺產》欄,又發表了這兩個青年的駁俞平伯《紅樓夢研究》一書的文章。看樣子,這個反對在古典文學領域毒害青年三十餘年的胡適派資產階級唯心論的鬥爭,也許可以開展起來了。事情是兩個「小人物」做起來的,而「大人物」往往不注意,並往往加以阻攔。他們同資產階級作家在唯心論方面講統一戰線,甘心作資產階級的俘虜。這同影片《清宮秘史》和《武訓傳》放映時候的情形幾乎是相同的。被人稱為愛國主義影片而實際是賣國主義影片的《清宮秘史》,在全國放映之後,至今沒有被批判。《武訓傳》雖然批判了,卻至今沒有引出教訓。又出現了容忍俞平伯唯心論和阻攔「小人物」的很有生氣的批判文章的奇怪事情。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俞平伯這一類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當然是應當對他們採取團結態度的。但應當批判他們的毒害青年的錯誤思想,不應當對他們投降。(《毛澤東選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34—135頁)

    毛澤東的這封信當時雖然沒有公開,傳達的範圍也很小。但是信的精神通過間接的方式,很快向理論界、學術界、藝術界宣布了。
這封信開頭提到的「駁俞平伯的兩篇文章」,一篇是1954年,山東大學《文史哲》月刊第9期發表的李希凡、藍翎的文章《關於<紅樓夢簡論>及其他》。一篇是1954年10月10日《光明日報》上發表的李希凡、藍翎的文章《評<紅樓夢研究>》。這兩篇文章都是批評俞平伯對《紅樓夢》的思想和藝術評論的觀點的。
    李希凡、藍翎的這兩篇批評俞平伯的紅學觀點的文章,毛澤東詳細閱讀過,差不多從頭到尾作了圈划,一些地方還寫了批註文字。毛澤東認為《關於<紅樓夢簡論>及其他》是「很成熟的文章」,在本文作者李希凡、藍翎的名字下寫的批註是:「青年團員,一個二十二歲,一個二十六歲」。文章中有四五處,毛澤東還劃了問號。李、藍的《關於<紅樓夢簡論>及其他》一文,在《文史哲》發表后,《文藝報》第18期被指定轉載時,還加了編者按。《文藝報》編者按寫道:轉載這篇文章「希望引起大家討論,使我們對《紅樓夢》這部偉大傑作有更深刻和更正確的了解」。還寫道:「只有大家來繼續深入地研究,才能使我們的了解更深刻和周密。」這個編者按,毛澤東逐字逐句閱讀過。他在「更深刻和更正確的了解」與「了解更深刻和周密」旁邊,用鉛筆重重地劃了兩道豎線,打了一個問號,並分別批註道:「不應當承認俞平伯的觀點是正確的。」「不是更深刻周密的問題,而是批判錯誤思想的問題。」
    李希凡、藍翎在《評<紅樓夢研究>》一文中,摘引了俞平伯的關於文學批評的一段話:「『原來批評文學的眼光,是很容易有偏見的。所以甲是乙非了無標準』,即『麻油拌韭菜,各人心裡愛』。」(俞平伯著,上海亞東圖書館1923年4 月出版的《紅樓夢辨》中卷第21頁,這段話是這樣寫的:「原來批評文學底眼光是很容易有偏好的,所以甲是乙非了無標準。俗語所謂『麻油拌韭菜,各人心裡愛』」。)毛澤東在這一段話旁邊寫的批註是:「這是胡適哲學的相對主義,即實用主義。」李、藍在這篇文章的最後一段寫道:「俞平伯先生這樣評價《紅樓夢》也許和胡適的目的不同,但其效果卻是一致的,即都是否認《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傑作,否認《紅樓夢》所反映的是典型的社會的人的悲劇,進而肯定《紅樓夢》是個別家庭和個別的人的悲劇,把《紅樓夢》歪曲成為一部自然主義的寫生的作品,這就是新索隱派所企圖達到的共同目標。《<紅樓夢>研究》就是這種索隱派的典型代表作品。」
    毛澤東讀了這一段話之後,寫了一條批語:「這裡寫得有缺點,不應該替俞平伯開脫。」
    《光明日報》發表李、藍的《評<紅樓夢研究>》一文時,也加了按語:「目前,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觀點去研究古典文學,這一極其重要的工作,尚沒有很好地進行,而且也急待展開。本文在試圖從這方面提出一些問題和意見,是可供我們參考的。同時我們更希望能因此引起大家的注意和討論。又與此相關的一篇關於《<紅樓夢>簡論》的文章,業已在第18 期《文藝報》上轉載,也可供大家研究。」這個按語,毛澤東讀後很不滿意。他在閱讀李、藍文章時,針對這個按語揮筆寫下了一些批註:「不過是小人物」,「不過是不成熟的試作」,「對兩青年的缺點則決不饒過」,「很成熟的文章,妄加駁斥」,「不過是試作?不過是一些問題和意見?不過可供參考而已?」等等,不滿之情,溢於言表。
    毛澤東對《文藝報》和《光明日報》的兩個編者按,為什麼都不滿意呢?主要是因為,當時這兩種報紙對《紅樓夢》研究的新舊兩種觀點,對「小人物」和「權威作家」輕此重彼的不同態度造成的。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俞平伯撰著的《紅樓夢研究》,棠棣出版社早在1952年就公開出版了。其《紅樓夢簡論》一文,是他研究成果的基本總結,在《新建設》1954年3月號上也發表了。《文藝報》1953年第9號在「新書刊」一欄,特意向讀者推薦俞平伯的《紅樓夢研究》。在推薦語中寫道:該書「掃除了過去『紅學』的一切夢囈,這是很大的功績。」而在這之前,即1952年11月,白盾寫了一篇批評《紅樓夢研究》的文章,題目叫《<紅樓夢>「怨而不怒」的嗎?》。
    這篇批評俞平伯的文章寄給《文藝報》后,很快就被退回來了。該報的退稿信中說:「俞平伯先生研究《紅樓夢》很有貢獻。該書基本上優點多於缺點,文中缺點,人們自會分清,用不著批評」,等等。李、藍的《關於<紅樓夢簡論>及其他》批評俞平伯的文章,他們起初是寄給《文藝報》的,被置之不理。後來在他們母校老師的支持下,才在校刊《文史哲》上發表。有人要求《人民日報》轉載此文,主要是因為「小人物的文章」也沒有實現。因為有這樣的具體情況,再加上《文藝報》對批評俞平伯持保留態度,《光明日報》把李、藍的批評文章僅僅看作「不成熟的試作」。
    所以,毛澤東讀了《文藝報》和《光明日報》上述的兩個按語很為不滿。因此,在閱讀李、藍上述兩篇文章,含情疾書,寫下了上述的一系列批語。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4-30 13:0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