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季羨林先生---調寄西江月
李西興
驚聞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於2009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特賦《西江月》詞一首,以寄託後學之追思。
一生筆耕不輟,開拓燕京東學。歷經滄桑志不易,堪稱國之魂魄。
梵文神州第一,敦煌學界泰斗。晚年不慕虛名位,牛棚雜憶警后。
【註釋】1930年,季羨林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業方向德文。1935年9月,根據清華大學文學院與德國交換研究生協定,清華招收赴德研究生,為期3年。季羨林被錄取。1936年,他在德國哥廷根大學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學,學梵文、巴利文。師從「梵文講座」主持人、著名梵文學者瓦爾德施米特教授。1946年,季羨林回國被北京大學聘為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系主任,創建東方語言文學科。《牛棚雜憶》(中共中央黨史出版社2008年)是季羨林回憶文革遭受迫害的回憶錄。

溫家寶看望季羨林 牛棚雜憶
敬錄有關季羨林先生軼事和語錄如下
2006年8月6日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醫院看望季羨林時說:
「您寫的幾本書,不僅是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中國知識分子歷經滄桑、艱難困苦,但愛國家、愛人民始終不渝,他們不懈奮鬥,把自己的知識奉獻社會、服務人民。您在最困難的時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信仰。那時,您利用在傳達室看大門的時間,翻譯了280萬字的梵文作品。這不僅是個人毅力決定的,也反映出中國知識分子對真理的追求,對國家充滿信心。」
季羨林三辭學術讚譽桂冠
一辭「國學大師」
「環顧左右,朋友中國學基礎勝於自己者,大有人在。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竟獨佔『國學大師』的尊號,豈不折煞老身!」
二辭「學界泰斗」
「這樣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現在卻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這個泰斗又從哪裡講起呢?」
三辭「國寶」
「是不是因為中國只有一個季羨林,所以他就成為『寶』。但是,中國的趙一錢二孫三李四等等,等等,也都只有一個,難道中國能有13億『國寶』嗎?」
季羨林經典語錄
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兩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對待壞人,則另當別論。忍者,相互容忍也。
根據我的觀察,壞人,同一切有毒的動植物一樣,是並不知道自己是壞人的,是毒物的。我還發現,壞人是不會改好的。
好多年來,我曾有過一個「良好」的願望:我對每個人都好,也希望每個人都對我好。只望有譽,不能有毀。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時光流失,一轉眼,我已經到瞭望九之年,活得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算。有人說,長壽是福,我看也不盡然。人活得太久,對眾生的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嘆息時多。
走運時,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過了頭;倒霉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此亦長壽之道。
自己生存,也讓別的動物生存,這就是善。只考慮自己生存不考慮別人生存,這就是惡。
「要說真話,不講假話。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
「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話都說出來,但說出來的話一定是真話。」
「我快一百歲了,活這麼久值得。因為儘管國家有這樣那樣不可避免的問題,但現在總的是人和政通、海晏河清。」
「我的家鄉在山東。泰山的精神實際上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
「最後兩句話是——『國之魂魄,民之肝膽,屹立東方,億萬斯年』。人民的靈魂,百姓的脊樑,中華民族大有前途。」
好多年來,我曾有過一個「良好」的願望:我對每個人都好,也希望每個人都對我好。只望有譽,不能有毀。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西方採取的是強硬的手段,要「征服自然」,而東方則主張採用和平友好的手段,也就是天人合一。要先於自然做朋友,然後再伸手向自然索取人類生存所需要的一切。宋代大哲學家張載說:「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你們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運融合在一起才有價值,離開民族大業的個人追求,總是渺小的。
做人要老實,學外語也要老實。學外語沒有什麼萬能的竅門。俗語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就是竅門。
2009年7月13日凌晨2時於紐西蘭奧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