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美表裡之爭

作者:hysonchen  於 2020-1-6 22:2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教育|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中美表裡之爭
作者:陳旭   來源:中美印象   放大  縮小

  這是我很久以前聽過的故事:大約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那個年代中國缺乏資金,沒有設備,只有能吃苦耐勞且廉價的勞力。一位中國商人到美國參觀一家美國工廠,非常羨慕美國工廠的生產線,工人上班時間是每周五天,每天工作8小時,產品銷路很好,粗略估算老闆年收入大概近百萬美元。和美國老闆交流時,美國老闆卻大吐苦水,流露出賺錢不易的苦衷,最頭痛的是遇到工人罷工這類問題。這位精明的中國商人一想,給美國老闆一個建議,你把這套設備搬到中國,你不用做任何事,我們每年給你一百萬美元。

   美國老闆一聽這麼好的事,就同意了。於是美國工廠關門了,工人失業了,設備被拆卸裝箱運往中國。這條生產線很快在中國大陸投入生產,在中國生產線是每周七天,每天24小時運轉,工人三班倒。除了保養和維修不停機,這樣一條生產線的產量超過美國的三倍產量有餘。分給不勞而獲美國老闆一百萬,扣除運輸等額外成本,還有二百萬的利潤落入中國老闆的口袋。

 兩個國家,兩種世界觀

  美國人抱怨中國人搶走他們的工作機會還賺了他們的錢,中國人會說,我們吃苦耐勞有錯嗎?美國工人太懶了吧!可是站在美國工人的立場,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力,憑什麼工人就要當牛做馬加班三班倒?

   如今中美貿易戰開打,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征高額關稅,這對近年來勞動力成本大幅升高的中國企業無疑是雪上加霜,企業利潤顯然下降了。美國政府也鼓勵企業遷回美國,美國「鐵鏽區」因製造業蕭條而失業的工人更是興奮不已期待回歸。不過從新聞報道可知,遷出中國的企業,真正回歸美國的少之又少,更多的是移向成本更低的不發達國家。

   既然雙方都不可能是勝利者的貿易戰,我不知長期打下去的意義何在?或許是美國政客標榜政治正確的需要,或是一些選民的訴求。民族主義情緒在今天發達的網路及媒體上尤其容易發酵,崛起的中國也不示弱,近代受盡屈辱的中國人不再能忍受軟弱挨打的事繼續發生,還有專家聲稱中國已全面超越美國了,助長迫不及待要翻身做主的民族主義氣勢。這或許也刺激了有危機感美國人的神經,於是美國政府向中興猛擊一拳,中興被打趴了。還是華為功力足,擁有了領先的5G技術,美國人又飛幾拳,乃撂不倒華為。其實這些也不全是什麼壞事,至少讓國人清醒了頭腦,也讓美國的民眾和農民認識到利害關係。

美國優勢在於科技

  美國能在當今世界獨領風騷,早已不是因為製造業領先,而在於其科學技術的實力。筆者女兒從哈佛大學畢業,又在馬里蘭醫學院獲MD/PHD學位,博士論文在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為此她不知在實驗室熬過多少個夜晚。終於苦讀多年畢業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院做住院醫生,抽空還到實驗室做點研究。我卻沒想到她畢業后比過去更忙了,甚至覺都睡不夠。我漸漸明白了一個道理,美國製造業衰退已是事實,科技強大是一群吃苦耐勞工作者汗水耕耘的結果。

   美國每年那麼多發明創造和創新,諾貝爾獎頻頻落入美國人的口袋,這不可能是懶惰科學家所能坐享其成的福利。看似自由的氛圍,想要有所成就,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不是憑每周五天、一天8小時的辛勤工作可以滿足。《自然》雜誌一項關於全球青年科研人員的民意調查,結果有38%的人反饋他們一周工作的時間超過60小時,其中9%的人稱每周工作超過80小時。美國的科學家也不例外,我以為正是這些精英的耕耘,支撐著美國的科技、教育、國防和各行各業霸主的地位。

 提升一流人才教育戰略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巨大的成就來自不再閉關鎖國,向西方學到很多科學技術提升了中國的實力,但或許還沒有學到本質。恢復高考為國家進步輸送人才功不可沒,但也留下一劃敗筆,當然,這一點很多人並不一定認同。這些年國內的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培養了不少,真正有大成就者卻太少,更多學子還寄望於留學海外提升學術地位,我總以為根源在於沒有給年青人更多的機會和動力,至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常在帶朋友遊覽美國首都華盛頓DC白宮與林肯紀念堂之間的越戰紀念碑時提出一個問題:你會相信那是一個當年年僅21歲華裔大三學生所設計的作品嗎?林瓔(Maya Ying Lin)的設計脫穎而出,先是淘汰她同台競爭的耶魯大學指導教授,再是征服其他競爭者和評委及各方壓力,但最後這個黃毛丫頭能在美國勝出。

   在哈佛最牛的學生或許算是微軟的比爾‧蓋茨(Bill Gates)和臉書的查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這兩個輟學生。他們成功的基礎主要是建立在被很多中國人認為教育質量不佳的美國初等教育。或許當中國的天才精英把大好的青春年華全力投入老百姓眼裡最公平的高考競爭時;當教育體系津津樂道地把青少年引向為沒有現實意義的狀元拼到筋疲力盡時,他們看似贏在升學競爭的起跑線上,或許卻已經輸在了科學的起跑線前。科學的真諦是探索、質疑、批判和創新,不是背誦記憶反覆做題取勝的考試。我不認為那是提供基礎紮實練兵的最好手段,因為過分地追求標準答案是創新的死敵。而一些傳統的觀念更是束縛了年青人的探索慾望,無法充分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想出人頭地,只有一條道拼搏摘取考試狀元桂冠才可光宗耀祖,我以為是在扭曲教育。

 和諧發展,世界會更美好

  中美之間不論是明爭,還是暗鬥,兩國關係有高峰也有低谷不足為奇,最終都只會是過往雲煙。國家與國家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不管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力爭向上,相互競爭無可厚非。美國企業的傳統,兩強相爭,先打趴對方再吞併;撂不倒,就和談、合作,這要比冤家就成仇人勢不兩立來得智慧,畢竟兩敗具傷最後都得不償失。你可以被打倒,重要的是不要被打敗!兩個大國互斗,最終傷害的都是老百姓的利益,合則兩利,斗則俱傷,冷戰思維,無益於世界和諧的發展。

   筆者以為中美貿易戰只是表面上的摩擦,而核心在於科技競爭。解決的根本之道洽洽是中國需要提高自身自主創新的科技實力,只有實力相當,沒有對手能被擊敗,就只有互補,相互合作,共同進步,而一流人才的培養才是重中之重。

   以中國傳統60年為一甲子計時演演算法,筆者以為中國改革開放,前三十年可以靠人口勞動力宏利崛起,后三十年更多地要靠智力推動繼續向前。青年人是國家的未來,八九點鐘的太陽要更加光芒萬丈!只有一代新人才的茁壯成長,才有一片新科技的百花齊放。只要中國改革開放的初心不變,聰明智慧的中國人就能與世界共同進步,也能為建設更美好的世界多做貢獻。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2-23 02:4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