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口頭禪里常有句開頭語,「向毛主席保證」,說的那個時候很當回事,瞪著大眼纂緊了小拳;這裡的重要場合,大到法庭和移民局,小到體育比賽的升旗儀式,入鄉隨俗也是虔誠地舉手宣誓或是右手貼左胸。我們在向一位自己不認識但都全世界都認同的對象付出承諾,所言所為是真誠的。其實它本是事物應該存在的原來面目,卻要用非一般的形式,凌駕常人能左右的範疇去保障它的存在升華它的意義,彷彿那樣的力量就是一個真。為什麼?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相反的一面,真與假,誠與詐。虛假欺詐的存在是事實,它讓我們謹小慎微,質疑身邊不少的事情。謝謝「追求永生」貼出來不少有關欺詐的專題(詳見連接如下):
A.欺詐經歷和知識調查:https://big5.backchina.com/space-233819-do-poll-pid-279.html
B.買家和賣家必看的十大網購騙術:https://big5.backchina.com/space-233819-do-blog-id-46708.html
C.預防欺詐的措施:https://big5.backchina.com/space-233819-do-blog-id-46714.html
D. 欺詐三角理:https://big5.backchina.com/space-233819-do-blog-id-46710.html
藉此也分享一些自己有過的經歷。
1.網路欺詐
1)收到過國稅局的E信,告之我有多少應得退稅未曾領取,索要我的銀行資料;利益驅使之下,咱認真了幾秒種,還是乖乖地電話確認之後才收起咱那顆想發不明小才的好奇心。
2)在Craiglists上查找租賃房屋,實在是喜歡一兩處住地,等到的郵件回信,按正常程序填寫了自己的部分資料,還根據來信所求,一本正經地附上了自己和家人的照片和將如何愛惜新屋的一些簡單陳述。對方的第二封來信露出了端倪,說正因身體情況在國外療養暫時不能見面交涉並提出要我把訂金用匯款方式打給他,他將第二天把房屋鑰匙快遞給我。朋友聽了我這個故事,問我為什麼不繼續和他玩下去,逗逗他也想看看他還有什麼新招。反思了許久,問題還是出在自己被事物特具吸引力的外表所迷惑,沒有用常規的價值衡量體系來省審自己的判斷。
3)從來都是網上管理自己的銀行帳戶和每月的固定付款,印象里銀行網路很安全,從來也沒出過差。無端收到銀行的電子郵件,告之密碼被盜,善意提醒我重新設定資料。這麼一封突發的來信,讓淡定的我失了主意,直接從來信的銜接處連上了銀行的網頁,填上用戶名並修改了密碼。那網頁和平時見過的一個樣,我絲毫也沒想岔。可我還是差了,這一次,我錯在哪?想了許久,意識深處害怕吃虧上當和不明的利益損失,正常的思維繫統被一個表象屏蔽了,最終還是貪婪做的怪。故事的後續是,家裡的電話留言上多了一條來自銀行的詢問確認一筆付款。這回我卻開始無端地疑神疑鬼,特意在確認了銀行號碼之後,才撥打了電話及時遏制了那筆將要被假冒之人匯出的款項。事後,不但是修改了用戶名和密碼,連帳號我也在銀行辦事處一改到底。
2.電話欺詐:
大部分發生在公司作業里,不能完全說是欺騙敲詐,但其中有作假的成分,也直接影響到經濟利益的得失;不小心落套的根源還是在於在貪圖小利。
1)收到過電話公司的來電,推銷新計劃,因為聽上去完美可行也實惠,就不經意地在電話里同意了履行對方所推銷的新措施。過後的電話帳單里不但覺察出所言有差,甚至確認了對方實質為第二家公司,假借了電話公司的名義,中轉部分服務項目。最終還是在原電話公司的幫助下糾正了錯誤。
2)這回換成了電力能源公司的來電,也是推銷一項優惠計劃,有過類似經歷,我想也沒想是不是真有省錢這回事,當時就要了對方的號碼,人家只能如實說出自己並非電力公司。謹慎起見,還是簡單搜索了一下來電公司的背景資料再判斷下一步的決策。
3)總之,任何假借大公司名義的來電都要謹慎處理,在繼續交談之前,先索取對方的電話號碼,再掛斷電話,核准之後判斷是否有必要,然後再自己撥打給對方進行下去。此方法也適用於情急之下需要在電話里支付緊急款項,流露支付帳號或是信用卡資料等情況。
3.其他
下面的事例發生在國內的父母身上,我也親自介入過部分事件,雖說不出個所以然,但一想到, 心裡還是有些波瀾起伏。
1)雙親均已步入暮年,吾輩萬幸,他們身體還行,常常外出參加些活動。兒等本應多多鼓勵他們的興趣愛好和社交往來,偏偏有些不愉快的事情真讓人鳴不平。國內也有類似的time sharing 銷售,無非是個度假村旅遊項目,讓投資人在一次性買單之後,以後常年可以免費旅遊。上回探親,家姐交代我家庭作業,核實一番父母所參加的那個「組織」的情況,而老倆口早已一次性交了快二十萬的費用。我的角色其實挺難的,不單單是不熟悉環境,而是如若任何變化有丁點可能讓父母不稱心,我是萬萬猶豫而不願為之的。但調查結果偏偏是讓我做了難人,該公司所公開的各方電話號碼看上去在不同的地點,但每撥通一處,接電話的卻是同一個聲音,當然辦公地點也只有一處,租用的卻是平常百姓人家;三個房擠滿了百名不到二十五歲的年輕人,更觸目驚心的是大傢伙都像集會操練一樣同聲喊著口號,空下來的時候相互間模擬角色實習推銷。這樣的培訓方式讓我想起了文革,想起了軍營,也想起了那些個瘋狂的傳銷現場,不免讓人吃驚和質疑。當我以普通用戶的身份請求看看營業執照見見負責同志,沒有人能承諾我的請求。回到家和父母交流后,我才醒悟這個故事之所以成為事實的原由是父母非常感懷該公司常有專人上門問寒問暖,說個家常,解個乏悶。陪伴老人是最好的推銷,建立感情是最好的投資,最終的錯還在於自己的兒女忽略了親人。我不能武斷地說這是純粹的欺詐,但那二十萬的代價恐怕還是高了點,旅遊之處只是個有小魚塘的鄉村郊外和幾間稍微布置過的客房,父母總共也就一年一次之行。至今,我還念念不忘那三間小房間里辛勤苦練也很淳樸也很無奈的年輕人。
2)母親是最善良的,這個故事還是因了她的善良。
不知道去年的哪天,母親把街上剛認識的一陌生人領到了家,急不可耐地翻出祖上傳下來的所有帶金帶閃的玩意,(孩子們想讓母親高興,都沒拿走分給自己的那份留在了她那保管),一鼓腦兒地都把那些經歷了除四舊也度過了三年自然災害的寶貝們給了那陌生人,並期待著接下來的幾天別人能送還上門。我不知道是怎樣的誘人故事讓母親毫無防備地幫了那個人,也不知道母親糾結的心現在平靜多少,只是姐姐偷偷地告訴我媽媽只告訴了她一人,並悄悄地準備了一份詳細的文字告白書留給我們後人。我沒心疼那些個本不屬於我的寶貝,我心疼的是媽媽的心又無端端地被人踩了一下,而那個人並不知道那一腳踩的有多重。
慾望是罪惡的源泉,錯事都由一個利字而起,無論是詐人的還是被欺的;但老人和孩子都屬於天使和神聖的人,專門欺詐他們的人應該離魔鬼禽獸更近一些。凡人謹防受欺詐除了要有警醒的判斷,一顆平常心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