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是個滾瓜濫熟的詞。中文裡的「祖國」包含了「自己的國家」和「故國」的兩重含義。故可以和英語中的HOMELAND,FATHERLAND,MOTHERLAND通用。就字面上看,咱們中國人不是那種眼裡只有小家、只記得爹媽、目光短淺、數典忘祖之人,由祖上到爹媽到自己本人通叫一遍,顯得咱們中國人根系久遠、血脈純正、來頭不小。
當年人在中國,一說祖國,是指中國。
如今落草海外,一說祖國,還是中國。
國籍變了,祖國是不變的。
心有歸屬,事關立場。
舉個小例子吧:
奧運賽場上,
中國隊或中國選手贏了對手,咱心裡就高興;輸了,咱心裡就沮喪。這事沒有什麼複雜,不需要拉拉隊長指導,由心做去、由感而發,無需分析,不用細想。這事扯不上什麼是非,沒有什麼「普適標準」或「普世價值」好講。這裡只有立場。
旁邊坐個美國佬,美國隊或美國選手贏了對手,他就高興;輸了,他就沮喪。如果這鬼佬在看台上與咱同甘共苦,榮辱與共。「快樂著咱的快樂,幸福著咱的幸福」,那我有理由相信他不是吃錯了葯,就是有一個中國丈母娘。
如果身旁坐的也是位華人,中國隊或中國選手贏了對手,他(她)就沮喪;輸了,他(她)就高興。處處與洋人同呼吸共命運,事事為異族著想,行動舉止彷彿是擔心918拉警報嚇著洋嘉賓的領導,對民眾抗日示威活動冷嘲熱諷的小屁孩,忽悠中國人吃轉基因糧的學者......。這樣的東西咱家可不敢認作是同胞,努力地把他(她)往好里想,如果不是吃洋主人狗糧的走狗,多半是個脊背彎彎的香蕉。
(上述文字是本人對好友異域堂《關於立場的博文》的跟貼,作為回復略長了些,轉貼在此以充自己博客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