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信仰在於個人經歷

作者:郭凱敏  於 2009-11-18 08:1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28評論

關鍵詞:

個人信仰是個非常個人的事。每個人的信仰都應該得到尊重。有人說,真理不辯不明。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誰也說服不了誰,辯論只是徒添一些紛爭,於己於人都毫無益處。

來美國前我是無神論者。剛來美國的時候,接觸到很多華人和歐裔的基督徒。在談到信仰時,我的感受跟今天很多還不信的朋友一樣,這個上帝我看不見,摸不著,叫我怎麼信。他們的回答都是,先要有信,信了就看見了。聽起來好像是個永遠繞不清的問題,到底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

我是學理工的。我們學理工的一個特點是要看的見,摸得著,才能信,可能有點唯理性主義。

當我們把我們的思維局限於理性思維的時候,我們的認知能力就大大地打折扣了。為什麼這麼講呢?你不可能用純邏輯,純科學的方法和思考來證明愛。如果各位男性朋友要求自己的太太或女朋友證明她愛你,你不需要是個博士就知道結果是什麼了。即便是從純邏輯的角度來看,如果我們談論的是創造天地,主宰萬物的上帝,他的屬性是無限的和超自然的,我們又怎麼能把他裝進純理性,自然科學的小盒子里呢。

我高一的時候,數理化競賽都得市裡的頭幾名。一時熱血沸騰,暑假期間就看高等數學,開始自學微積分。大家知道,初等數學基本上是常量數學,高等數學是變數數學。那年暑假我才14歲,小腦袋裡哪裡明白無窮大和無窮小的含義,經常嘀咕1千萬,1億萬可是天文數字,算不算無窮大?上了大學才明白,無窮大就是比我們所有已知數都大。大多少呢,大無窮大。我高中時期自學微積分過程中的錯誤就是用常量來看變數,用有限來度量無限。

學理工科的人的缺陷就是缺乏感覺和經歷,把理性和證據看做是高於一切的。其實即便在科學實驗里,證據是要你自己去論證,收集的!信仰不能空談,要有個人經歷,要有生命。大家一邊喝著咖啡,一邊談論上帝是否存在,沒有太多的意義。有意義的是照著聖經里說的去做,去經歷上帝所應允的智慧,愛,平安和生命。

個人經歷往往只需要自己邁出小小的一步。我有個愛好是唱歌。以前總以為唱歌只要嗓子好就行。最近在一個職業美聲老師那裡學歌唱。一學才知道自己太業餘了。唱歌和歌唱是不一樣的。用嗓子是可以唱歌的。但是要歌唱,要用心來唱,把所有的情感,集天地之能量(靈氣)來唱,唱要用腹腔來唱(想象自己的嘴巴在小肚子里),要把喉嚨完全打開,聲音要從後腦勺,繞上去,從前額出去。

各位信嗎?聲音可以從小肚子開唱,從一個打開的通道,衝到後腦勺,從前額里出去。我剛開始以為這是天方夜談。這完全違背人體解剖學嘛。老師說,信不信由你,你只要有這個意念,只要想,你的聲音就會按著你的意念走。我就嘗試按照她說的做去開始練習。練了半年還真的找到了這種感覺。我自己都不習慣我唱出來的聲音。以前我可是捏著嗓子唱民歌的,現在也會點用美聲放開喉嚨歌唱了。

我講這唱歌的事是想講,信仰的開始只需要一點點相信,然後你去經歷他,感受他,你的經歷和感受回過來加深或削弱你的信。上帝是否存在,不能用邏輯來驗證,上帝是高於宇宙一切的。我們不能用被造物來度量至高的造物主,用有限的來度量無限的,只能用心與靈去經歷他,感受他。

我不反對邏輯,更不反對科學。以我的資歷,我自信我的數理化比村裡大多數朋友都好。但是我知道科學與邏輯的局限性。今天的邏輯學和自然科學都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你若是特別執迷於邏輯,你去跟你太太爭辯家事吧,看看你們誰能贏。我是輸多贏少。科學也是非常局限的。你越是研究科學,你就越感受到科學的局限性。科學發展到今天,成就巨大,我們知道了很多東西,但是我們都知道我們不懂得東西也越來越多了。

上帝是個靈,他是超越物質世界的。信上帝要的不是有限的邏輯推理和科學論證,要的是心靈和誠實,去認識他,經歷他。經歷了,得著了,就堅定地信了。

God reaches out for Adam.

2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8 個評論)

回復 SirCat 2009-11-18 08:20
咱自己不信教
但是不懷疑大部分信徒們的真誠。
只是感覺是否受過理工科訓練
同是否更容易信教
並不一定有啥關係。
記得多年前吃驚的一件事:
《轉法輪》咱是在網上讀到的
而那網站是由加州理工的中國學生辦的
那可都是理工科學子的尖子啊
呵呵
回復 馬大哈ann 2009-11-18 09:03
你的理論根本站不住腳。唱歌和歌唱!!!!你根本不懂音樂!!!(你的話如果讓搞音樂的人看了,你也就配丟到毛房的主兒)我本不想談論基督教,你的題目吸引了我,但是,我很失望,,,,,看來你也是個。。。。什麼也不懂的書獃子!!!!(不好意思,你沒受到過基督的害,所以你不懂。)
回復 郭凱敏 2009-11-18 09:08
SirCat: 咱自己不信教
但是不懷疑大部分信徒們的真誠。
只是感覺是否受過理工科訓練
同是否更容易信教
並不一定有啥關係。
記得多年前吃驚的一件事:
《轉法輪》咱是在網
你說的很對。 有沒有信仰與學理工沒有關係。最近看到一些學理工的人寫文章談基督教的邏輯性和科學性,感覺到把邏輯性和科學放在神壇上不合適,我才有了此文。

本文不是談論基督教的。只是泛泛談一個觀點,信仰與個人經歷的關係。沒有個人經歷,當然不信。
回復 SirCat 2009-11-18 09:15
郭凱敏: 你說的很對。 有沒有信仰與學理工沒有關係。最近看到一些學理工的人寫文章談基督教的邏輯性和科學性,感覺到把邏輯性和科學放在神壇上不合適,我才有了此文。

對很可能同個人經驗有很大關係
如果一個人經歷了(或自以為經歷了)
什麼震撼心靈的事件,體驗
同主啊,靈的有關
可能立馬就信了
管它學的是理科還是文科
呵呵
回復 郭凱敏 2009-11-18 09:17
馬大哈ann: 你的理論根本站不住腳。唱歌和歌唱!!!!你根本不懂音樂!!!(你的話如果讓搞音樂的人看了,你也就配丟到毛房的主兒)我本不想談論基督教,你的題目吸引了我
我是不懂音樂,只練了半年聲樂,覺得經歷與學數理化不一樣。

本文不是談基督教的。只談信仰和個人經歷的關係。你我經歷不一樣,於是有不同的結果:我信了,你不信。這沒有什麼。你很滿足,我很平安。這不挺好的嗎?
回復 馬大哈ann 2009-11-18 09:19
郭凱敏: 我是不懂音樂,只練了半年聲樂,覺得經歷與學數理化不一樣。

本文不是談基督教的。只談信仰和個人經歷的關係。你我經歷不一樣,於是有不同的結果:我信了,你不
哪就好。。。我多嘴了。。謝謝
回復 郭凱敏 2009-11-18 09:19
SirCat: 對很可能同個人經驗有很大關係
如果一個人經歷了(或自以為經歷了)
什麼震撼心靈的事件,體驗
同主啊,靈的有關
可能立馬就信了
管它學的是理科還是文科
呵呵
對。That is my point. 信仰一定要有經歷。
回復 郭凱敏 2009-11-18 09:24
馬大哈ann: 哪就好。。。我多嘴了。。謝謝
不客氣。
回復 SirCat 2009-11-18 09:30
郭凱敏: 對。That is my point. 信仰一定要有經歷。
正是您文章的標題
呵呵
回復 tanjiang10 2009-11-18 09:31
一般情況下,經歷很多苦難的人的信仰最深入和堅固。
回復 郭凱敏 2009-11-18 09:43
tanjiang10: 一般情況下,經歷很多苦難的人的信仰最深入和堅固。
我遠遠算不上苦大仇深的。

我想你說的是在這個世界上經歷了很多苦難的人的信仰最深入和堅固吧。是的,在這些人中,特別是哪些在信仰中經歷了快樂,解脫和盼望的人。
回復 同往錫安 2009-11-18 09:54
謝謝分享~
回復 郭凱敏 2009-11-18 10:23
同往錫安: 謝謝分享~
謝謝訪問!
回復 曉渡 2009-11-18 10:46
"信上帝要的不是有限的邏輯推理和科學論證,要的是心靈和誠實,去認識他,經歷他。" 非常贊同!信仰是一個很奇妙的事情,就是言傳起來,有其困難。
回復 郭凱敏 2009-11-18 10:49
曉渡: "信上帝要的不是有限的邏輯推理和科學論證,要的是心靈和誠實,去認識他,經歷他。" 非常贊同!信仰是一個很奇妙的事情,就是言傳起來,有其困難。
誰都做不到完美。儘力而為了。
回復 Hongenpei 2009-11-18 11:06
您說:「我們不能用被造物來度量至高的造物主,用有限的來度量無限的,只能用心與靈去經歷他,感受他。」
說得好,我有同感!
科學家研究和認知的是「神創造的宇宙」;
而基督徒認知的是「創造宇宙的神」。
回復 rebel 2009-11-18 11:45
寫的很好,不比學文科的差。「個人信仰是個非常個人的事。」是全文的開頭,也是全文的總結。我想很少有人反對者一條。
回復 郭凱敏 2009-11-18 11:58
rebel: 寫的很好,不比學文科的差。「個人信仰是個非常個人的事。」是全文的開頭,也是全文的總結。我想很少有人反對者一條。
謝謝鼓勵。
回復 SirCat 2009-11-22 07:14
rebel: 寫的很好,不比學文科的差。「個人信仰是個非常個人的事。」是全文的開頭,也是全文的總結。我想很少有人反對者一條。
沒錯
沒人反對這一條
但是
由於這種信仰的性質
信教者往往急於說服鼓動別人也信教
時時處處積極主動地「傳福音」
結果
把一件本來是「個人「的事
變成了大家的事
所以難免遭人反感。
呵呵
回復 郭凱敏 2009-11-22 13:47
是的。是有人這樣去傳福音。我喜歡先交朋友。福音本來是個好禮物,非要硬塞給人,反而讓人反感。我奉行的哲學是:If you don't care about people, people are not going to hear what you say.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8:1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