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最後,我們將不再流亡

作者:我是虔謙  於 2014-3-8 23:2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虔謙文評|通用分類:詩詞書畫

 

最後,我們將不再流亡

——讀王家新近詩十八章


  photo DSC_0434_zps218cbd0c.jpg

去年十月和王家新在洛杉磯中美作家作品朗誦會上的合影

 

王家新是國際級詩人和重量級詩評論家,也是不懈的中外詩歌交流溝通者,他親自翻譯了不少世界優秀詩篇。他讀千卷詩,走萬里路,詩被譯成多國文字,獲得國內外獎項,是八十年代朦朧詩潮之後極其重要的詩人。去年十月間王家新和劉震雲、駱英一起來洛杉磯參加文學活動。我也很幸運地能和王家新聊敘合影,後來還有一些文學上的交流。我和他分享了我讀駱英《7+2登山日記》的感想;他和我分享了他較近的一些詩作。乍讀王詩,只覺得好,一下卻不知好在哪裡。他的詩文字很平易,詩意很深,深到讓我覺得自己很愚笨。這些詩不能一目一行地讀,得反覆讀,讀了還得回味,想象,領會,揣摩……快節奏的日子裡是沒有辦法品出王詩的詩意的。(而我很不幸地被資本家逼上了快節奏的路。)


我的感覺,從類型上說,有的詩讀了以後會覺得詩的主人跟你生活在一個世界里;而另外一些詩,讀了以後會覺得詩的主人生活在另一個世界,或者另一種層面上。席慕容、舒婷、江河乃至李成恩的一些詩屬於前一類,顧城、海子和王家新的詩大多屬於后一類,翟永明,我讀過她幾首詩,感覺好像是介於兩類之間。
王家新的詩含意深,不表示它不感人。《那一年》、《塔可夫斯基的樹》、《船上的故事》等讓我感動不打一處來;而更多的王詩,如《未來的記憶》、《牡蠣》、《外伶仃島記行》等,它們更多給與人的是啟迪。非常的感謝王家新詩兄和我分享詩作!一首詩,就是一堂課。

底下就是逐詩敘感。王家新十八首短詩我沒有全部引用,這些詩都可以在網上找得到。

那一年

 
那一年
河水陡然起了漩渦
我向下被吸進去了三米
(是直直被吸進去的,
像是進入了什麼咽道)
又漂上來了

那一年
策蘭從米拉波橋上跳下去
而又沒有死
現在,他每過幾天
就披著一身瀝青
從我面前跑過

那一年
我十三歲,上初一
在去公社參加批鬥會的路上
我看見了,我一個人
在漆黑的山路上看見了
一陣陣流星雨

那一年
我學會了插秧
而我的喉嚨開始發癢
我想說話,不,我想唱歌,不,
我想呼喊,也不——我陷在
一場永恆的雪裡

那一年
一個少年成為一個詩人。
2012

虔謙:在經歷了死亡、墜落和幻滅之後,生命的神經既不知所措,也毅然決然。一個詩人誕生了,他將終生寫著冰雪般的詩句:寒徹,甚至窒息,但是潔白。


塔可夫斯基的樹 [1]
 
在哥特蘭
我們尋找著一棵樹
一棵在大師的最後一部電影中
出現的樹
一棵枯死而又奇迹般
復活的樹
我們去過無數的海灘
成片的松林在風中起伏
但不是那棵樹

在這島上
要找到一棵孤單的樹真難啊

問當地人,當地人說
孤單的樹在海邊很難存活

一棵孤單的樹,也許只存在於
那個倔犟的俄國人的想象里

一棵孤單的樹
連它的影子也會背棄它

除非有一個孩子每天提著一桶
比他本身還要重的水來

除非它生根於
淚水的播種期

2009,8,瑞典哥特蘭島

虔謙:一棵孤單的樹,象徵著一個孤單而剛毅的魂,一個永不放棄的真誠的夢。今天的世道里,人們厭惡孤單和辛苦的執著,人們善於圓滑地放棄,善於欺騙,甚至巧妙地欺騙自己——今天,還找得到那樣的一棵樹嗎?如果我們相信再也找不到那樣的一棵樹,那麼這棵樹就真的是從地球上銷聲匿跡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人啊,那棵樹,就是信念,對善和奇迹的信念!王家新,即使站在絕望的谷底,也沒有放棄企望重雲外的天光。

 
黎明時分的詩
 
黎明
一隻在海灘上靜靜佇立的小野兔
像是在沉思
聽見有人來,
還側身向我打量了一下
然後一縱身
消失在身後的草甸中

那兩隻機敏的大耳朵
那閃電般的一躍

真對不起
看來它的一生
不只是忙於搬運食糧
它也有從黑暗的莊稼地里出來
眺望黎明的第一道光線的時候

2012,7,山東薛家島
 
虔謙:從善如流的詩人,這一聲歉道得好!
 
 
外伶仃島記行
 
外伶仃島像一隻走不動的船
永遠拋錨在那裡

濤聲,拍打著它岩石的船舷

松樹
椰子樹
無名的花草
從它的石縫長出

在一個流亡者的詩中
或許也充滿了裂縫

因而船上的爭論會一直延續到
碼頭邊的飯桌上
我們都在歧義中
划槳

2012,6,於珠海
 
虔謙:在故園裡聽不到迴音,王家新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種揮不去的流亡意識。這意識在王家新詩里有許多反映。王家新是孤獨的,我感覺到,這孤獨成就了王家新的詩和他的歡愉。
 
   未來的記憶
      ——給李南


過去的記憶?不,未來——
我現在就在那裡了,
一棵大樹也比我更早到了那裡,
飛向它的還有一隻無聲的燕子,還有一大群嘰嘰喳喳的
    麻雀(而鷓鴣只能在深山裡聽到),
一隻磨得光亮的老榆木小板凳也早已擺在那裡了,
就在那裡,一個孩子翻開了《大鬧天宮》的第一版,
而母親走來,帶著她還在塵世的笑容……
                       2012,12,28
 
虔謙:哦,原來那一棵孤單的樹,它正是在未來的記憶里。
 
 
    給凱爾泰斯(for Imre Kertesz)
 
在你的文字間,冰和火,
一個苦役犯的
鐵鏈和自由,
都在窸窣作響。
在你沒來過的這個國度,
風景也有些相仿。
鐵已長進這片土地里,
苦孩子們從小以吃冰錐子為樂,
而對一隻空罐子的敲打,
在我讀到你的時候
它的回聲也再次傳來——
是的,這曾是,恐怕也將是
我們唯一的音樂。
2012
 
虔謙:反映二次大戰猶太人苦難的文學,對王家新的詩有深沉的影響。他的詩與那些冰和火、鐵和劍的文學同生死。一個空罐子,是架在苦難文學和王家新詩句之間的迴音壁。
   
   訪杜依諾城堡
 
似乎當年詩人發出的呼喊
仍懸在這半山腰上
沒有回應
 
沒有驟起的狂風
天使也不會突然
向我們襲來
 
遊客們在古堡里上上下下
無人能夠進入那樣的存在
 
詩,是一種氣候
是一陣風暴
來把我們搖撼
為了它那
災難般的果實
 
而現在
我們只是在享受
它那風光宜人的九月!
 
2012,9,義大利的里雅斯特,杜依諾城堡Duino Castle
 
虔謙:是不是……還是不要讀懂詩人和他們的詩罷,因為讀懂的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既然詩是生命的產物,那麼它的痛苦必定大過它的快樂。所以,也許……就讓我們繼續享受這風光宜人的九月罷。在良辰美景里的存在,總是愜意過在那凝重的古堡中的存在。 
 
 
   重寫一首舊詩
 
重寫一首舊詩,
這不僅僅是那種字斟句酌的藝術,
這是冒膽揭開棺材蓋,
探頭去看那個人死去沒有。
這不是與過去而是與一個
錯過的未來相逢。
這是再次流淚回到那個晚星乍現的黃昏,
去尋找那顆唯一的照耀你的星,
直到路燈刷地亮了……
但此刻,我是在一座嘎吱作響的老樓上,
我讓一首舊詩寫我。
我已讓它寫我了很久很久。
我看到暮色從它的最後一行開始,
我還聽到(似乎聽到),
樓下有人帶著咚咚的腳步聲
從昏暗的樓梯上摸上來,
但又下去了……
2007—2012
 
虔謙:在誠實面前,我寫詩和詩寫我有區別嗎?
這首詩,和《未來的記憶》、《新年第一首》、《在偉大的詩歌中》等相呼應,勇氣、決意和步履一以貫之:自己的詩——
在逼人的寒氣中
它們伸向了一個更偉大的冬日
並任由它耕種   
 
 
   新年第一首,兼給一位批評我的詩「無變化」的人士
 
不錯,我的一生都在唱同一支歌,
這支歌我已唱了很久很久了,
這支歌尚未抵達到
我的喉嚨。
               2013,1,3
 
虔謙:這四行詩,連同那詩題一起,是王家新詩性人性的生動和絕妙的寫照。讀到這裡的「喉嚨」,我就想起來《那一年》那首詩里的「喉嚨」。無論是策蘭的《死亡賦格》,凱爾泰斯《無形的命運》,還是俄國電影中的雪暴;甚至那隻黎明時分在海灘上靜靜佇立、企盼著黎明第一道光線的小野兔,以及那些「為了呼吸,為了一縷光亮而遲疑地游近冰窟窿口」、不幸落入垂釣者鉤的淌血的魚……所有這些,都在王家新的神經里找到敏感的條件反射點。王家新一生喋喋不休寫著的,是人類靈肉最深處的痛苦、弱點、掙扎和追尋;他甚至想掙脫現在、飛向未來去獲得那「未來的記憶」。
 
 
    墓志銘
 
請哀悼這個可憐的人吧,
因為在他的墓碑上,
也寫滿了謊言。
             2013,1,23
 
虔謙:可憐的人,可憐的人類。當謊言寫上了墓志銘,誠實在人類這裡還有容身之地嗎? 短短三行句子,淋漓盡致揭示了人性的弱點,顯示了王家新的語言能力和思想深度。
讀王家新的詩,再讀胡桑的評論,真是拍案稱絕。胡桑的評論:
 
王家新的詩,尤其是近期的詩中,在語言上看上去不迷戀於詞語的冒險,也不依賴於智力的編織,卻能夠使每一個造物在語言惠及之時得到令人驚異的揭示。他在清理自己,在向語言的深淵躍進,在不斷揭露內心灼熱的疼痛。九十年代以來,他的詩歌承擔著歷史的苦痛、內在的流亡感、形而上的異鄉感,這些已經為我們所熟悉。他的寫作為漢語詩歌找到了一種缺席已久的精神高度,並觸及了這個時代根深蒂固的傷痛和隱疾。他肯定會贊同塔可夫斯基在日記中所說的話:「我們現在受損於精神匱乏的可怕疾病,這是致命之病。從道德自戕開始,人類盡一切可能來毀滅自己——身體死亡,不過是其結果。」 ……王家新的詩見證著時代的廢墟,更重要的是,他為這隱疾不懈地尋找著自我救贖的可能。通過寫詩,他用靈魂的灼痛款待我們,他用冰雪的聲音款待我們,使我們得以澄清自己的內在,逃避混亂。儘管,我們的時代抱怨詩人們一再務虛,然而,王家新這樣的詩人依然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他給這個時代帶來了份量。  —— 胡桑:對「一隻冰斧」的閱讀——論王家新詩歌近作
 
虔謙:最後,對王家新的詩及胡桑的評論,我只想說:人類的自我救贖是不可能的,不管人類這份「良知」有多麼虔誠。這良知越誠越切,在人世的異鄉感就會越強烈。唯有天國的詩和歌,能真正給我們以家鄉的親切、溫暖和平安。天國里沒有眼淚疾病危難死亡,天國里沒有大海,甚至沒有日月——神的榮光直接照耀萬物。天國里,當然也不再需要追尋、期盼……也許,這就是唯一我能夠分擔王家新的灼痛、安慰王家新一顆赤誠詩心的地方。


附:王家新回應:

讀你的讀詩感想,非常感動,你不僅用心在讀,而且很有眼光和判斷力,這也說明,讀詩、寫詩,這都是一種自我發現和辨認,它事關我們的眼光、聽力、嗅覺,最終——心靈!
謝謝你的閱讀和真誠。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22 06:0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