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

作者:qxw66  於 2025-5-14 07:3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文|令狐伯光

我相信大家應該都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說法,就是「中國是一個偽裝成文明的國家」。

「中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這句話最早由美國政治學家白魯恂提出。於1968年所作《中國政治的精髓》對此就有相關表述。亨廷頓1996年的《文明的衝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也有類似的說法,影響很大。

圖片

同時,還有中國人的老朋友基辛格的《論中國》也一樣,再到這個很多外國學者都這樣說過。後來傳到網上,國內網友也習慣了這樣的說法,中國是一個偽裝成文明的國家,韓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精神病院,美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公司——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看待中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這樣的說法呢。

圖片

大部分評論人不理解「中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這句話的意思,以及這句話的來龍去脈。很多同學望文生義,以西方學者在分裂中國或者說中國不是一個國家來批判,其實是片面的主觀認識。因為很多人,今天才第一次看見這句話,帶走政治色彩的視覺竊入問題無可厚非。

其實沒那麼多算計在裡面。因為提出這個問題的學者,其實就是不理解中國和西方的差異而搞出來的一個自圓其說的解釋,其實這個解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世界上國家的形式大體分為三類:

以種族為根基的國家,包括英法德俄國等歐洲國家都是這個路線;

圖片

以宗教信仰為凝聚力的國家形式,中東的王爺國門都是這一類。

然後就是玩意識形態的美國以共同利益和高物質精神享受維繫的燈塔國——美國。可以說美國如果沒有意識形態的對手的話這個國家分裂一半;然後再失去世界第一這個寶座帶來的精神驕傲和物質享受的話,這個國家就會分裂另一半。

而中國是一個例外,我們不屬於上面三類,這就是很多西方學者不可理解的地方,跟西方有很多差異:我們是唯一一個古代文明延續至今的存在,文明沒有斷層,至今我們還保留古代的習俗,語言,甚至隨便一個中國人都能認出古代竹簡的個別文字。

圖片

多民族的融合卻沒有西方的那種民族隔閡。幾千年來,無論是征服過中國或者被中國征服過的民族最終都成為了了中國的一部分。

上面三個問題只是中國的冰山一角,他們覺得不可思議,最終他總結了一個思路來回答上面的問題:中國的國家凝聚力來自於幾千年的文化積累,這才是中國人團結在一起的紐帶。而不是其他國家是以宗教或者民族(人種)等為基本盤。所以就有了「中國是一個文明偽裝成國家」這句話的誕生,沒那麼多爾虞我詐,就只是西方人理解不了中國而為了解釋中國發明的一個「自圓其說」。

圖片

這也讓我想起了另一個問題「中國古代有沒有入侵其他國家」,網友一個個陰陽怪氣的,「難道是是充話費送的?」先不說對不對,就沖這態度就讓人很不舒服,壓根就不是討論,不是做學問該有的態度,而且抬杠!

況且當時是邦國時代,當時稱呼的「中國」和和現在稱呼的「中國」都不是一個概念,當時更多的是指「這片區域」。關於中國有沒有入侵其他國家,這個問題怎麼說呢?無非就是切入點不同觀點就不同,而且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如果站在今天中國的角度來說,現在的地理版圖和民族都是一個整體,那麼這個問題就是這個整體內的中國人到底有沒有入侵過別人?另外的一部分人的切入點應該是地域劃分或者民族劃分,他們眼中的古代中國應該特指漢族,所以按這個邏輯來說,漢族的確欺負了其他民族,並且把有的少數民族變成了自己的一部分。

圖片

我個人覺得,從文化層面來解釋這個問題更合理。今天中國也好古代中國也罷,其實漢族人、少數民族人、外族人都不是衡量中國人的最好的標準。其實用「」漢文化」來定義古代中國更為準確,也就是「儒家文化圈」算中國人,這才是精神認同。而今天的中國又融入了馬克思社會主義價值觀,這兩者融合共同構成了現在的中國人精神體系。

這也是今天的儒家圈文明內日本韓國其他國家與今天中國的不同之處。從古代漢族文化圈子切入你那個問題,其實那個關於入侵的事有個事實是:漢族人的確入侵過外族文化體系,但同時也被外族入侵過。

圖片

最終的結果是:無論征服過漢族或者被漢族征服過的民族最終都成為了漢族的一部分。

儒家文明是多麼的可怕!可見一般。難怪今天的西方人恐懼防備中國,不是沒有道理的。入侵的最高境界是文明同化,而不只是表面上的領土佔領與民族奴役。二戰後的美國似乎領悟了,也開始搞文化入侵精神洗腦,傳播西方的價值觀,顏色革命什麼的套路也出現了。

古代中國元朝和清朝雖然是外族征服了中國,但是中國文明沒有消失,反而進一步壯大,因為入侵者在統治過程中成功融入了漢族儒家文明體系,於是乎他們也成了中國的一部分。那麼他們也算古代中國,我們從小學的歷史書上,把這兩個朝代劃為華夏文明體系,可不是什麼自我催眠,而是有事實依據的。

圖片

粗糙的用民族(漢族與外族)來劃分中國人不準確,而是用共同的文化認同來定義中國更準確。

所以,這個問題出就出在「問題」本身身上,就還是「中國」這兩字,因其含義不同。一個指的是這一片儒釋道文化圈,是這一片使用這一文化的地方叫「中國」,且隱掉了兩個字「地區」。另一個則指的是擁有這片土地的主權「國家」,是一個統一這片土地的唯一政權。

前者不具備現代意義上「國家」的定義,不論是楚國趙國燕國齊國還是誰,任何一個「國」都可以自稱「中國」,甚至唐衰落之後,日本還說自己才是正統的華夏文明炎黃子孫的延續,是「中國」。到了新中國成立做了很多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改革,特別是土改,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這些改革更是為新「中國」與舊「中國」劃清界限。

圖片

我覺得,他們的看法本來就不成立,因為這個古「中國」就不存在,沒有這樣一個國家,何來侵略一說,這麼說並不是否認漢人或其他人入侵的事實,我想表達的是,當沒辦法指定這個古「中國」指的到底是誰時,問題本身就不成立。指的是趙燕齊秦還是誰?

要論證這個問題,首先就得理清「古代中國」這個概念。否則就是雞同鴨講,各說各有理。到底什麼算「古代中國」?按地域來劃分,按民族來劃分,按文化圈來劃分?其實都是片面的,要嚴格來講的話就得綜合上面的各個方面系統梳理,而且大多數情況下哪怕是同一個朝代的文化、民族與地域三者都不同步。

圖片

縱向上來看,幾千年的古代,時間線拉得太長,涉及眾多朝代更迭、人口遷移、文化碰撞。就會出現某個地域,前一個朝代屬於地理上的中國,后一個朝代就不屬於中國了。比如元朝,新疆蒙古都是中國版圖,而到了明代尤其後期疆域急劇萎縮,這兩地明朝並不掌握。

漢人漢文化卻滲透到了這兩地,結果就是王朝版圖、漢人與儒家文化圈三者不同步。那麼這個「古代中國」該怎麼定義呢?
橫向上來看,具體到某個朝代其實也很難定義。比如唐朝,吐蕃(西藏)是只是藩屬國,吐蕃只是名義上是唐朝的一部分,漢族文化乃至政治並沒有完全滲透,那麼這個西藏地區到底算不算「古代」中國呢?

圖片

我沒能力綜合這些問題,所以簡單的從「漢文化」這個點來劃分「古代中國」。朝代有更迭、民族交融、人口有遷移、疆域有變化,但是唯一沒有變化的就是「漢文化」。從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中脫穎而出的儒家漢文化,一直在延續,直至今日依舊是當代中國人的靈魂。民族同化的標誌也是文化同化,即認可推行了漢文化的其他民族,可以算被漢族同化。

當然這種定義方式有些取巧,是片面的,正如其實「古代中國」這個說法也許根本就站不住腳,「古代中國」本身就是片面的說法。所以當今政府乃至學者各界都不用這個詞,而是用「中華民族」「華夏」這類的泛化的詞。

這也是國家領導者的智慧體驗,因為「中華」這個詞具有包容性、概念性,不能具化。其結果就是,無民族、無地域、無朝代政治、甚至無文化的區別,或者說上面的一切都包含在這個詞內。漢族覺得是自己是華夏兒女,少數民族也覺得自己是華夏兒女,拿著美國綠卡的華人也覺得自己是華夏兒女。

圖片

於是乎,大家都用了共同的認同,沒了概念上的民族差異,減小了民族摩擦,促進了民族大團結,從國家層面上做到天地大同。這也是今天中國人團結的原因吧,不像某國種族歧視,民族排斥。因為就算沒有完全融入漢文化的民族也能在「華夏兒女」「中華」上找到共同的歸屬感。

人與動物的區別在於,人有思想有靈魂,肉體是船靈魂就是船「錨」。

而靈魂上的共鳴是劃分不同群體根基,」「華夏」就是今天中國人的錨!

中國不僅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為什麼這麼說?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14 07:3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