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裸婚、搭鋪、相親:關鍵詞觸動海外華人情感世界

作者:平凡往事  於 2011-9-15 11: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中新網9月15日電 題:裸婚、搭鋪、相親:關鍵詞觸動海外華人情感世界

作者 史詞

遍布世界的海外華人在地球的各個角落時刻經歷著各自或喜或悲的人生故事,而每天經歷的點點滴滴交織成華人真實的生活全景。對於在海外的僑胞來說,生活的重點不僅僅是打工、開店、賺錢,錯綜複雜的感情生活成為僑胞亟待解決的問題。裸婚、搭鋪、相親這些看似與海外華人無關聯的時尚流行用語,卻觸動了他們的情感世界,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中間的喜怒哀樂。

經濟壓力所致 美華人圈流行「裸婚」風潮

一部當紅中國大陸電視劇《裸婚時代》道盡無房、無車、無婚禮、無鑽戒、無蜜月「裸婚族」的酸甜苦辣。在中國留學生眾多的美國南加州,「裸婚族」早已出現,至今不衰,經濟壓力是「裸婚」主因。南加就業市場低迷,就連部分老美也「裸了」。還有年輕校園情侶則為免畢業后長期分居美中兩地,選擇「畢裸」(「畢婚」+「裸婚」)。

家住核桃市的Paul歐,與太太Joan早在90年代就成為「裸婚」一族,比大陸「裸婚」風潮提前近20年。結婚時夫婦倆都是勤工儉學的窮留學生,「房子、鑽戒連想都不敢想」,一切從簡,登記后邀請同學好友一起「撮」一頓,便算禮成。

Joan說,她不認為「貧賤夫妻百事哀」是「裸婚」的必然結果。當年社交圈內的20多對留學生夫妻中,「裸婚」率高達四成,至今離婚的只有一對,另外十多對非「裸婚」夫妻,如今卻已有過半離婚。

80后新移民也不乏經濟拮据「裸婚」一族。在洛杉磯加大拿不到4萬元年薪的生物博士后Howell杜與妻子Martha,是從學生時代開始交往的同校師兄妹,2009年Howell取得博士學位后兩人回國結婚。

由於Howell博士后工資不高,Martha是拿著每年不到2萬元獎學金的在讀博士生,雙方家庭也不寬裕,兩人商量后決定「裸婚」,各自帶了5元人民幣到當地民政局登記領證,另請雙方家長吃了頓飯,沒有夢幻婚禮,亦沒有鑽戒或蜜月之旅,暑期結束後夫妻倆就返回美國各自工作、念書,整個結婚花費不到600元,至今租住學校附近一套公寓房。

因應就業、房價等壓力,近年「裸婚」成為華人圈一大風潮,華人亦有不少人選擇「裸婚」。無房、無車、無鑽戒、無婚禮、無蜜月的「裸婚」最終能否讓夫妻雙方「患難見真情」,還是可能以「貧賤夫妻百事哀」告終?是否「有物質的婚姻未必幸福,沒有物質的婚姻必難幸福」?心理學博士王肇英指出,從社會文化角度看,「裸婚」折射出受歐美文化影響的年輕華人,對中國傳統婚禮文化的厭倦與反叛,他們認為結婚是小兩口的事,不一定需要形式。

王肇英指出,除非男女雙方在婚前就具備優越的經濟實力,否則柴米油鹽醬醋茶是每一段婚姻都需要面臨的問題。因此傳統物質基礎的缺失,不會使「裸婚」族比非「裸婚」族面臨更高的婚姻破裂風險。

為戀愛怕寂寞? 旅西華人搭鋪夫妻應運而生

隨著華人移民潮飄洋過海到世界各地,大批隻身赴海外的先生和太太們臨時搭鋪共度異國生活,「搭鋪一族」應運而生。如今,搭鋪似乎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在西班牙的華人中有很多打工的女性幾乎都有與人搭鋪的經歷。有的搭鋪是因為戀愛,有的乾脆是為了得到照顧而搭鋪,有的就是為了怕寂寞而搭鋪……

最初的搭鋪在華人里出現是在90年代末,那時候,搭鋪的對象只限於華人已婚的男子與已婚的女子。由於雙方的另一半在國內生活,造成留守男女這種奇特的關係。隨著時間的轉移,加上華僑華人人數的增多,現在的搭鋪不管是數量上還是形式上都有了大的改觀。如今,不僅僅是已婚華人男女之間搭鋪,留學生之間搭鋪,未婚年輕人搭鋪,中國人與外國人搭鋪,也有師生搭鋪,可以說應有盡有。

搭鋪看似簡單,其實也不簡單。特別是搭鋪男友把自己當成老婆來對待時,你就很鬱悶。諸多的不方便與不自由也是雙方發生爭執與吵鬧的原因。有很多人,從剛認識的套近乎發展到同吃同住,到後來的分道揚鑣,也有的甚至恨之入骨,反目成仇。前幾年,發生在MALLORCA的命案,就是很好的例子。男方把女方從屋頂上推下去,造成女人死亡。就是因為搭鋪雙方沒有處理好而造成的後果。

搭鋪不等於要結婚,結婚的未必搭鋪過。一旦有了搭鋪男友,想去真正戀愛尋找自己喜歡就難了。「搭鋪」這種同居性的生活方式,通常帶有極少的感情色彩,而更多的卻是「性福」與「經濟」方面的互補與滿足。

對於旅西華人的搭鋪關係,其滿足「性福」需求的特點,可以用「相識短平快,分手無牽連」來形容。一位北方男僑胞說,自己和搭鋪搭到一起,只是幾面之緣的功夫,雙方都明白各自的需要。他自己的成本是房費,生活費,而對方則是洗衣,做飯而已。如此,雙方不僅都有了「性福」生活,在精神上也是一種依靠。而等他們各自的家人來了以後,這種互補的「性福」生活也會平靜結束,正如其平靜的來。

「搭鋪」雖然為兩個單身的旅西僑胞重新創造了「性福」生活,但它卻挑戰了許多傳統的道德,婚姻觀念,而這實際是「性福」生活與社會道德的碰撞,不過面對人生的「大欲」,絕大多數人往往選擇前者,而這帶來的後果,除了滿足以外,將面臨更大的問題。

尋找另一半幸福 在日華人經歷相親悲喜劇

隨著各種電視相親節目在中國相繼熱映,越來越多的海外華僑華人選擇回國相親。近來,在日華人除了與日本人一樣登陸婚介交友網站、參加八分鐘約會等節目外,到中國相親也是一個重頭戲,不少人在相親的過程中經歷了很多悲喜情懷。

出差到上海的陳先生早上來到人民公園。那裡有一個相親角,曾被國內媒體廣泛報道過。而相親角里,新近還出現了「海外角」,分為「美國」、「日本」等地。陳先生的女兒麗曉,東京大學畢業后,進入日本的研究機構工作。麗曉平時忙於研究工作,無暇顧及個人戀愛問題。當爸爸的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回上海出差的時候,有機會就去人民公園相親角的「海外角」。那裡,有許多同樣心情的父母。他們的子女在美國、在日本,年輕有為,卻不急於結婚。子女不急父母急,於是就有了「海外角」里熱心的父母們。

目前,日本有關婚姻介紹的業者有近4000家,會員高達60萬人,市場規模則是600億日元。看上去,急於結婚的人並不少,可是難以遇到合適人選的人更多。

無論是日本中文導報網站的「交友」,還是報紙的「你向我走來」欄目,每周都有新人來徵友,而其他華人網站乃至全球性的華人交友網,檢索一下,都有無數的華人男女青年在徵婚。可是,茫茫人海,找到一個有緣分的人卻不容易,而一些人已經厭倦,33歲的南京青年吳京生表示:「想從網路里找一個合適的簡直如同大海撈針。」

小吳談起相親經歷,依然心有餘悸,「網路上的照片,都是主人精挑細選出最亮麗的一張,有可能是兩年前的,也有可能是藝術照。這種藝術照最騙人了,只要五官擺放的位置沒問題,那照出來都是帥哥美女。我認識一個大坂的美眉,照片看上去特別漂亮,在電話聯繫了兩個月後,我就坐上新幹線跑到大坂。沒想到照片和本人判若兩人,當時我就有點泄氣,結果吃飯時,她一個勁暗示我起碼要買好房子才能結婚,使得我一點熱情都沒有了。」

類似的相親,小吳已經經歷了8次,但下班回家無聊,小吳依然是打開自己登陸了的好幾個交友網站瀏覽,但熱情已經不如從前,據他說,是審美疲勞,並且知道照片和本人會有差距。他只等著在無數的照片和留言中,再次看到讓他會有熱情的異性朋友。而對此,小吳說是可遇不可求。(完)

高興

感動
2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4:2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