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殺手
諧和
記得以前寫過一文,說冠心病是北美第一殺手。那時看到的現象主要是殺土生土長的美國和加拿大人。
可是,這個觀念大概要改變,兩周前遇見這個殺手『無聲地』殺死了一位我們的同胞 K。
對於患『冠心病』,K 根本算不上候選人。他在國內醫學院畢業后,來加拿大念了個博士學位,42歲的人正當年,在一家生物醫學公司做課題組長。前妻和六歲的大女兒在國內,現在的妻子剛被LAYOFF掉,現在在家裡帶一個2歲的小孩。
K沒有高血壓,沒有高膽固醇,除了工作壓力大,他不抽煙不喝酒,不包二奶,沒有不良習慣,正人君子一位。可冠心病伴急性心肌梗死卻偏便選上了他,這回更可怕,是『無聲地』殺了他。
那天早晨他7點多鐘照例匆匆吃了早餐出門上班,臨走交代妻子不要忘了關上後院的門,不料,這匆匆一別竟成永別。他上了公共汽車,好象摔了一跤,倒在門邊,司機看他老不起來,去拉他一把,竟然拉不起來,原來,他呼吸脈搏已經沒有了。
不知道當時人們給他作緊急CPR搶救沒有,反正,當救護車趕來送他去醫院時,醫生宣布他已經死亡,病理檢查結論:急性心肌梗死,心跳驟停。臨床上叫這為SILENT HEART ATTACK,沒有任何典型先兆和癥狀的急性心肌梗塞。
6歲和2歲的女兒年幼失父,妻子中年喪夫,人生最悲哀莫過於此。
妻子這時才痛哭:丈夫已經有三年沒有看過醫生,也沒有做過任何身體檢查,每天忙工作工作工作,不期遇被『無聲的殺手』要了命。
我們的新移民,工作狂,學習狂們,千萬千萬不要因為忙而忽略了藏在身邊的無聲殺手啊!尤其是你年齡在30 - 50 歲,覺得自己還不到患心臟病的年齡。我看過一例最年輕的心肌梗塞病人年齡在36歲,是一白人,當然他有家族史,但是,家族史並不是唯一條件。隨著都市化和食物垃圾化,環境污染化,生活緊張化,在北美,冠心病發病年齡有下降的趨勢。
在北美,25%的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跳驟停是『無聲的』--- 平時沒有任何癥狀,沒有左胸痛胸緊感,沒有氣短心跳,沒有高血壓。
見過一女性,42歲,消瘦,老報怨『心口痛』,醫生長期給胃痛止酸葯,終於有一天『痛』得難忍受,在家裡折騰一夜以後,第二天去醫院檢查,是『急性心肌梗死』,由於耽誤時間太長,壞死的心肌不能修復,留下一個經常心力衰竭發作的病史。
還見過一45歲的黑人,身強力壯,喜愛鍛煉,沒有高血壓,沒有高膽固醇,有一天上班時突然臉色蒼白感到噁心想吐,辛好旁邊的同事有稍懂醫者,趕緊叫來救護車送急診,結果是心肌梗塞,馬上作了心臟搭橋手術,現在心臟功能正常,沒有留下心肌大片壞死的後遺症,唯改變生活髮式,不再作劇烈運動,飲食改清淡。
避免『無聲殺手』追殺的辦法,除了注意生活起居正常,合理飲食營養,多鍛煉,少煩惱以外,定期檢查你身體里那架唯一的『發動機』--- 心臟,非常重要。在加拿大,醫療全部免費,可是醫生卻往往因為你『不象』冠心病『候選人,或者你看上去年青,清瘦,而不給你作必要的檢查。有一個辦法提醒他:你製造』癥狀『,你說』我最近經常胸悶氣短,左胸悶痛,疼痛尖銳,牽扯左上下臂。『這是提醒他讓你去作心臟檢查的最好』騙語『,聽了你這個』主訴,他再不給你開單子去檢查心臟,你到散仙谷來給我理論子曰。
經常看見一些白人,印度人,沒理由找理由地作心臟的STRESS TEST和其他檢查,對自己的心臟很在意,而中國人卻很少作這類檢查,我想,一是自己不在意,二是醫生不注意,給無聲殺手創造了機會。
』無聲殺手『在殺人前,有時也通知一聲:如果你有無緣無故的牙痛,噁心想吐,渾身虛弱,出冷汗,『心口痛』(吃了胃藥也不緩解),不管發生在半夜睡覺還是正在緊張出成果時,都應當趕緊去看醫生。
振作起來,和這個『無聲殺手』斗一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