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漢字的開放性是社會開放的反映

作者:buweizhai  於 2009-4-26 20:0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花言巧語|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關鍵詞:


漢字具有開放性,而漢字的開放性正是社會開放與外國交流密切國家蓬勃發展的反映,也是反映新事物新概念所必需的。因此,越是與外界交往頻繁,外界的新事物就會越多地反映到漢語語言中,也就越有可能出現新造漢字來表現之。葡萄的名稱用字正說明了這一點。

 

葡萄是一種中國人普遍栽種和食用的水果。中國現在栽種和食用的葡萄並不是中國原產的,而是由漢武帝時期的著名探險家張騫從西域大宛國帶回來的。自那以後中原就開始了葡萄的種植食用和葡萄酒的生產。

 

葡萄一詞源自古大宛語,相當於今伊朗語的budawa。這種水果名稱的漢化正好說明了造新漢字的必要性和漢字的開放性。在葡萄成為正式名稱以前,出現了多種書寫形式。《史記》和《漢書》里用的是「蒲陶」。《後漢書》里開始使用「葡萄」。《魏書》里使用的是「蒲萄」。唐、金、明時用過「蒲桃」。金代著名詩人元好問著有《葡桃酒賦》。明以後出了兩本科學巨著,即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和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兩位巨子均使用了葡萄二字。自此如是。

 

就以上幾個名稱來看,以李時珍和徐光啟選用的葡萄為最佳。歷史的選擇就體現在大家專家們的選擇上,因為它符合字自己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

 

蒲陶里「陶」本意是兩重的山丘,後來專門用作地名。它這種意思和葡萄這種水果沒有關聯。蒲桃里的「桃」很容易讓人誤以為這是一種桃。這兩個名稱里的「蒲」是指一種可以用來編織草席的水草,也和葡萄沒有關聯。這幾個字都沒能反映葡萄這種水果的本質。

 

而葡萄不但反映了讀音,也從字面上把這種事物的特點作了介紹。葡萄這種水果是草本植物,所以兩字均含艹。匍和用來標音。其中「匍」有身體著地爬行的意思,而葡萄是在地上或者要攀附著葡萄架生長的。「」原意是瓦器,在這裡只表音。

 

結論,葡萄能最後成為葡萄這種水果名稱的正式用字,是因為他們符合漢字即表音又表意的形聲字造字法規律。他們不但讀音明白而且意思無誤,非常方便使用。在漢字里沒有現成字能準確反映新事物的讀音和意思的時候,採用形聲字造字法創造新字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便捷的。至於新造字能否具有生命力,第一要看它所代表的事物或者概念是否仍然活躍,第二要看新造字在表音和表意方面是否準確以及是否方便使用。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20: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