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清朝的軍機處、兵部和陸軍部

作者:黑章京  於 2007-12-19 21:1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清朝前期,協助皇帝執掌國家軍政機要的中樞機構是議政王大臣會議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因用兵西北,急需一個有力的機要班子,所以設立了軍機處。軍機處的主要職責是掌書諭旨,綜軍國之要以贊上治機務,此後,逐漸取代了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地位和作用,並使議政王大臣會議在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被廢止。


軍機處由軍機大臣和軍機章京組成。軍機大臣無定額,多則十一二人,少則四五人,一般為六至八人。軍機章京又稱軍機司員,小軍機,是軍機大臣的下屬,負責抄寫諭旨底稿、登記管理檔案、查例議覆、收發文移等。


軍機處設在皇宮內廷的隆宗門內,乾清門右側,地處深宮,在這裡辦公既有利於保密,又便於皇帝隨時傳喚,及時處理緊急要務。軍機大臣屬於臨時性差遣性質,便於皇帝操縱,大臣難以擅權。


直到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實行內閣制,軍機處才被廢止。
清朝的兵部成立於天聰五年(公元1631年),入關后成為管理全國綠營兵籍和武將的機構,八旗則有八旗都統衙門管理。兵部名為中央軍事領導機構,其實沒有實權,名為兵部,但司綠營兵籍武職升轉之事,並無統御之權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改兵部為陸軍部,試圖收回全國兵權,形成統一的軍隊管理體制和軍隊布局。


陸軍部兼有練兵處和太僕寺(管理馬政的官署)的職權,並代理海軍部(未設立)行使指揮海軍的權利,同時宣布各省的所有軍隊均歸陸軍部管轄。
良為陸軍部的尚書,壽勛、蔭昌為左右侍郎,后又任命慶親王奕誆管理陸軍部事務。陸軍部設有承政、參政二廳,下屬軍衡、軍乘、軍計、軍實、軍制、軍需、軍 學、軍醫、軍法和軍牧十司,另設海軍處和軍諮處(海軍處和軍諮處1909年獨立出來,1910年設立海軍部,1911年設立軍諮處)。陸軍部是全國的總司 令部,軍諮處是全國的總參謀部。


這樣就形成了以皇帝為最高統帥,中央設陸軍部,如有戰事,陸軍部奉旨派督兵大臣節制各省新軍的領導體制。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 22:0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