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宮廷服飾

清朝宮廷服飾
清朝皇室服飾解析清代皇帝的便服的衣料多選用單色織花或提花的綢、緞、紗、錦等質地。無論是織花、提花,多採用象徵吉祥富貴的紋樣。如團龍、團壽、團鶴,
寓意「幸福」、「長壽」;蝙蝠、團壽字、盤腸、綬帶紋樣,寓「福壽綿長」,因蝙蝠諧音「福」、盤腸諧「長」、綬與「壽」同音。再如,用「」字或萬年青花與
靈芝頭組成的紋樣稱「萬事如意」;葫蘆頸上系彩帶,與「」字合稱「子孫萬代」文飾,因葫蘆是爬蔓植物,連續接果有連綿繁衍子孫,永遠不斷的意思。
清代服飾制度還規定,穿不同的服裝,頭上要戴相應的冠帽。皇帝的冠帽有朝服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冬朝冠面為熏貂和黑狐,夏朝冠面為玉草。皇帝的冠
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和行服冠。朝冠有冬夏之分。冬朝冠呈卷檐式,用海龍、熏貂或黑狐皮製成,外部覆蓋紅色的絲絨線穗,正中飾柱形三層金頂,每層中間飾
一等大東珠一顆。環繞金頂周圍,飾以四條金龍。金龍的頭上和脊背上各鑲嵌一顆一等大東珠,四條金龍的口中又各銜一顆東珠。夏朝冠呈覆缽形,用玉草、藤、竹
橋編製。其頂亦為柱形,共三層,每層為四金龍合抱,口中各飾一東珠,頂上端一顆大東珠。另在冠檐上,前輟金佛,嵌十五顆東珠,后輟「舍林」,前飾七顆東
珠。吉服冠,頂子為滿花金座,上端一顆大珍珠。常服冠,黑絨滿綴紅纓,紅絨結頂。
皇帝穿朝服時要戴朝珠,根據不同的場合戴不同質地的朝珠。朝珠由一百零八顆東珠串成,每二十七顆東珠又用四粒紅珊瑚結珠等距間隔出上、下、左、右四部分,
其上部結珠呈葫蘆形稱「佛頭」。佩戴朝珠時,佛頭垂於背後,用黃絛帶連接一組玉飾,稱做「背雲」。朝珠垂在胸前的左右紅珊瑚結珠處,分別飾一兩串綠松石珠
串,稱為「紀念」。朝珠的構成,有著特殊的含義。一百零八顆珠代表一年十二個月,四個紅珊瑚結珠象徵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下垂於背後的佛頭、背雲,寓
意「一元復始」,三串綠松石紀念表示一月中的上、中、下三個旬期。皇帝穿朝服時戴一盤東珠朝珠,皇后、皇太后穿朝服時戴一盤東珠外,還在兩肩斜掛兩盤紅珊
瑚朝珠,以示身份特殊。皇帝佩戴朝珠,還根據不同的場合戴不同質地、不同顏色的:祭天戴青金石朝珠,祭地戴琥珀或蜜臘朝珠,祭日戴紅珊瑚朝珠,祭月戴綠松
石朝珠。不同質地不同顏色的朝珠寓意天、地、日、月,而東珠朝珠作為天地與人間的紐帶,為皇帝專用。
皇帝在穿戴服飾中,腰間都要系相應的腰帶,穿朝服系朝服帶,穿吉服時系吉服帶。朝帶有兩種,一種用於大典,為明黃絲織帶,帶上有龍文金圓版四塊,中間嵌蜜
石、東珠;一種用於祭祀,帶上用四塊金方版,嵌以束珠及各色玉、石。朝帶並有垂帶物品,即左右佩盼、囊、隧、鞘刀等。吉服帶與朝帶顏色相同,形制相似。帶
上的四塊金版嵌珠寶隨意,帶端的一版角帶扣,列左右的二塊有環,以佩帶玢(音fēn)。帶上拴的荷包也格外講究。滿語稱荷包為「法都」,是滿族人喜歡的飾
物。滿族舊俗,無論男女,穿長袍系腰帶,帶上都拴「活計」,荷包是活計之一。它是由滿族先世出獵或游牧時隨身帶的「囊」(一種皮質的飯袋)演變來的,同切
割用的鞘刀、點火用的火鐮、擦汗用的手帕等同為出獵的必備物。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方式的改變,游牧、狩獵變為固定的居住與耕種,這些活計就失去原來的
意義而變為裝飾。清代皇帝的活計更是質地精良,製作精美。在綢緞上綉各種圖案,與衣服相配。荷包上繡的紋飾有「五穀豐登」(正月)、「五毒」(端陽節)、
「鵲橋仙會」(七月)、「丹桂飄香」(中秋)、「菊花」(九月初九重陽)、「葫蘆陽升」(冬至節)、「甲子重新」、「萬國咸寧」(大年三十)等,以應節
景。
清代皇帝的衣料由內務府廣儲司擬定式樣顏色及應用
數目奏准,對緞匹長闊尺寸、質地、花樣、色澤都有明確的規定。如檔案中的「敕諭」多次記載要求官局所織緞匹「務要經緯均勻,闊長合適,花樣精巧,色澤鮮
明」,如質量不合格,需補賠罰奉或受鞭責。內務府畫師設計畫樣格外精心,發往江寧(南京)、蘇州、杭州三處織造司分織。江寧織造負責御用彩織錦緞,蘇州織
造負責綾、綢、錦緞、紗、羅、緙絲、刺繡,杭州織造負責織造御用袍服、絲綾、杭綢等。刺繡由如意館畫工設計彩色小樣,經審后,按成品尺寸放大著色發交內務
府和江南織造衙門所屬的綉作進行生產。
皇帝穿衣也有不
顧典制而隨心所欲的時候。按規定,皇帝吉服為最高的等級明黃色,皇子嬪等人的龍袍是香色(秋葉色)。典制中雖然服飾的顏色有等級、身份的差別,但乾隆卻明
確表示喜歡香色。乾隆十九年(1754)十二月二十九日是除夕,乾隆皇帝要在宮中神祖供像前行辭舊歲禮。是日晚,他照例沐浴更衣。當四執庫太監捧出明黃色
龍袍時,他卻下旨要穿「香色刻絲黑狐面龍袍」。並且說,這件龍袍「著尋常日少伺候,留至每年十二月三十日沐浴后再伺候,以後每年是為例」。如果換了別人,
穿著不符合身份的服裝,肯定有違制之嫌。皇帝金口玉言,為所欲為,不受制度限制。另外,乾隆皇帝口口聲聲衣冠服制遵循古禮,可他在許多宮廷繪畫中都以漢裝
出現。他曾說過,他的漢裝像不過是「丹青遊戲」。宮廷繪畫多是寫實的作品,水平再高的畫家也不敢為皇帝畫像張冠李戴。由此可知,宮廷生活往往被政治化,更
顯皇權的至高無上。
清宮內設有尚衣監,存放皇帝的袍褂和服飾,又有專門的衣服庫,管理皇帝平日常用的服和冠,還有一大群隨時侍侯皇帝更換衣服的太監們。皇帝一天之中多次更換服飾,有時一天內更換二至三次。
選自《清宮檔案揭秘》